站得更高,自然望得更遠。
工作上到了更高的層級,也會獲得更多的信息。我們也常常理所當然地以為,有了更多的信息,肯定有助于做出更精準的決定。
其實未必。信息很多,不等于有效。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是能夠擁有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你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但與此同時,也會經過更多的濾網。也就是說,你獲得的那些海量信息,是經過層層濾網篩選之后,才呈現出來的。
首先要承認,濾網是有必要存在的。假如大事小事全都一股腦兒堆到你面前,就算你的職位沒那么高,也會很快被這些信息淹沒。你的精力就那么多,就是一天24小時不眠不休,全部撲在工作上,換哪一個人,都沒那么大的能力去一一處理。到了一個程度,不要說直接處理,就是連分類整理的時間都不一定有。
但有時候,一些重要的信息也會被過濾掉。你需要知道,也應該知道的事情,變成了一問三不知。比如說,團隊帶久了,好多聲音,似乎就聽不到了。看上去一切正常,但是你總覺得,許多人不再對你講真話。而是專門揀你愛聽的,說上幾句。倒不一定是因為,大家都是諂媚的小人。芥菜樹下看,更大的可能,是失去了講真話的氛圍。
換句話說,信息濾網的設置,出了問題。
原因之一,是對錯誤的容忍度。我們當然都清楚,工作上犯錯,總是難免。只要不是誠心搗亂懈怠,一般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隨著團隊運轉得越來越好,我們對自己,對團隊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容許自己犯錯,也引導團隊,盡量避開犯錯的可能。
不會直接說不能犯錯,但是在很多事情上,會換一個方式,逼著別人不敢犯錯。比如,這個項目可行嗎?你有沒有計算過里面的風險?如果方向錯了,失敗了怎么辦?你能承擔嗎?……
這些問題不是不能問,而是要“問之有度”,并且聚焦于事情本身。能否從中找到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從而提前規避。而不是過多地,挑戰別人的風險承擔能力。這會造成一種風氣,害怕一切失敗,失敗就是損失。站在團隊成員的角度,說到底,不過就是工作。誰會為了這些,給自己找麻煩。既然多說多做,可能就是多責多錯,那么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如迎合你的想法。
有了這層濾網,個個變得小心翼翼。明知道有可能出現問題,也不會直接提出來。只是“可能”出問題而已,又不一定真的發生,干嘛要自找沒趣。不如你愛聽什么,咱就說什么。——一切按照你希望的樣子走下去,直到無可挽回。
想要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就要打破這種濾網。就這一點而言,其實也很簡單:調整團隊的容錯率。
不害怕犯錯,真實的聲音會漸漸出來。
原創不易,一見你就happy。轉載需本人授權。不想錯過職場趣聊,關注:<芥菜樹下>,閑話職場,南北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