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9-10 日,兒童無創神經調節技術專題學術會議暨2024年兒童腦科學與神經調控技術萬里行(天津站)成功舉辦。
此次會議由由天津市康復醫學會主辦,天津市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承辦,依瑞德集團協辦。
9 日上午,由天津市兒童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趙澎進行開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康復中心學科主任肖農致開幕致辭。隨后 10 位專家圍繞兒童腦科學與神經調控技術為現場 100 余名參會者帶來了精彩的報告,經顱磁刺激、經顱電刺激、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等技術成為婦兒學術熱點。
主題報告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康復中心學科主任肖農:《從指南分析ADHD診療的新趨勢》。
肖農主任提到近4年以來,國內外各組織機構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方面頗為活躍,更新或新發布了多達16份相關的指南/共識。在此期間呈現出了一些明顯趨勢。越發重視兒科醫生對ADHD的診療工作,畢竟兒童時期是ADHD較為高發且易被發現的階段,兒科醫生在早期診斷與干預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重復經顱磁刺激在ADHD中的應用也成為一個重要關注點。這種技術手段或許能為ADHD的治療提供新的途徑與方法,其在改善ADHD患者癥狀等方面的效果及應用規范等,也有待結合指南/共識以及更多臨床實踐進一步深入探究與明確。
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神經功能檢測與調控中心主任鄭重:《兒少心身疾病腦功能評估與神經調控》。
鄭重主任介紹到兒童青少年時期存在多種精神心理相關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征、兒童孤獨癥、兒童期焦慮癥、學習技能發育障礙等,也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發展造成影響。在這些疾病的研究與診療過程中,社會認知神經科學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構成涵蓋多方面內容,并且為心理精神疾病檢測提供了思路與方法。例如通過認知/信息加工評估中的感覺誘發電位,能從神經電生理角度對相關疾病進行一定的探測。
同時,經顱磁刺激相關技術也是重要的研究及診療手段。其中經顱磁刺激-運動皮層興奮性(TMS-MCE)評估可進一步了解大腦皮層的功能狀態。神影像方面,像磁共振以及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成像(fNRIS)等技術手段,能夠以不同方式呈現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情況,輔助疾病的診斷。最后,通過具體的病案分享,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這些檢測、治療手段在實際臨床中的應用效果以及面臨的挑戰等,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相關疾病診療水平的提升。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康復科主任徐開壽:《兒童康復科研思路挖掘與選題》。
徐開壽主任提出在兒童康復臨床科研領域,挖掘有效的科研思路至關重要。可從臨床實際工作出發,比如在重復經顱磁刺激使用的刺激參數、治療部位都是基于日常臨床治療中的實踐情況來開展的。多關注文獻空白點,檢索文獻時不但要了解國內也要知道國際上有哪些方面的進展,多了解一些高質量的期刊。通過靈活運用這些兒童康復臨床科研思路挖掘策略,能夠更好地開展相關研究,為兒童康復事業貢獻更多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南京市兒童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趙曉科:《基于數字技術的ADHD及學習困難診療中心建設思路》。
趙曉科主任提到ADHD的診療正處于不斷發展且日益受到重視的階段,其規范化管理也成為重要課題。隨著對ADHD認識的加深,其診療進展不斷推進,這對于患者群體意義重大。而ADHD門診建設更是具備突出的社會價值,它能為眾多患者提供專業的診療服務,助力改善他們的生活與學習狀況。
從患病情況來看,兒童中ADHD患病率處于5.7% - 7.2%之間,推算下來約有2000- 2500萬患兒,并且其中25% - 48%還共患學習困難,這無疑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諸多困擾。醫院ADHD就診率為10 - 15%,治療率也僅25%,可見提高各方對ADHD的認知以及推動患者就診、治療迫在眉睫。ADHD的干預方式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涵蓋多種形式,比如行為治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神經調控治療、注意力訓練、感覺統合訓練等等,這些方式從不同角度幫助患者改善癥狀。
河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心理行為)科主任王霞:《學習障礙的神經調控治療》。
王霞主任提到學習困難的產生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其中包括學習障礙、智力障礙、孤獨癥、ADHD、軀體慢性病等生理方面因素,以及學習動機不足、情緒問題、心境障礙等心理方面因素。臨床表現具體為在語言表達和理解上存在困難,閱讀方面出現受損狀況,書寫表達和數字方面也會受損,還伴有視空間障礙等。針對學習障礙,有一系列的康復干預措施,比如通過改善學習環境來營造更有利的條件,利用感覺統合訓練提升綜合感知能力,進行視知覺訓練以增強視覺相關的認知能力,開展書寫訓練來提高書寫水平,還有沙盤治療從心理層面給予輔助等。
在未來干預手段的展望中,神經調控干預備受關注。其中經顱磁刺激技術、經顱電刺激技術等有望為學習困難尤其是學習障礙的治療帶來新的突破。這些刺激技術通過對大腦神經的調控,改善學習障礙患者的相關癥狀,進一步提升康復干預的效果,為解決學習困難問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更有效的途徑。
天津市安定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孫凌:《孤獨癥譜系障礙及其常見共患病的藥物治療》。
孫凌主任提到孤獨癥的發病率患病率在2014年美國的數據是1:68,最近的數據是1:38。一個班上有40個孩子的話,就有一例孤獨癥患兒,這個疾病是需要被關注的。
ASD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癲癇、易激惹和問題行為、抽動障礙、焦慮障礙、睡眠障礙、胃腸道問題、營養問題。ASD常用的治療方法教育康復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數字化干預技術、新興的治療方法:如干細胞療法、動物輔助治療和基因治療、腸道菌群等。物理治療利用間歇性θ脈沖刺激(iTBS)是一種改進的rTMS方案,其中脈沖以爆發模式(3個50Hz脈沖)施加和傳遞,脈沖間隔為200ms。iTBS比傳統的rTMS更容易耐受,并且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進行,代表了ASD腦刺激的另一個重大進步。與傳統的TMS相比,iTBS的影響時間更長,也更突出:3分鐘的iTBS相當于40分鐘的傳統TMS功效。
ASD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關注其治療原則、常用及新興治療方法、共患病的識別與處理以及干預靶點等多方面內容,以更好地幫助ASD患者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專家共識ASD干預靶點如下:
天津市兒童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趙澎:《重復經顱磁刺激在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中的應用》。
趙澎主任提到兒童神經發育障礙存在特定的核心障礙,并表現出特定腦區的結構或功能異常:彌散性的腦結構損傷、腦激活的異常表現、腦網絡連接的異常、腦發育特點受年齡、性別、障礙程度的調節。
ASD主要是特發性疾病,部分繼發于已知的環境或遺傳異常。特發性ASD亦可見類似但更微小的病理改變,包括神經元異位、灰白質交界處神經元區域密度增加和局灶性皮質發育異常等神經元遷移異常。
主任分享了在臨床中ASD患者的治療分享,提供了一些 ASD 的診斷及臨床管理思路,在 ASD綜合康復管理推薦使用神經易化技術、基本康復技術、作業治療、感覺統合訓練、行為分析法、言語、語言、構音訓練、重復性經顱磁刺激(rTMS)。rTMS是重要的康復手段之一。
TMS有多種刺激模式,如單脈沖刺激、雙脈沖刺激、重復脈沖刺激、復合脈沖刺激。其治療方案的主要參數包括刺激頻率、刺激部位、刺激強度等,合理設置這些參數對于發揮rTMS的治療效果至關重要。兒童神經發育障礙尤其是ASD的情況較為復雜,無論是其病理特點還是診療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全面綜合地去認識和把握,通過多種康復手段的綜合運用,以期更好地幫助患兒改善癥狀、促進康復。
技術實操與前沿設備展示
此次會議為依瑞德集團“致敬經典,創領未來”中國腦科學與神經調控技術萬里行(天津站)。培訓師講解演示了依瑞德自主研發的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經顱磁刺激儀、經顱直流電刺激儀,參會者踴躍體驗,對設備內置的兒童方案,好評不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