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北灣南巷
出品| 汽車電子與軟件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擴展過程中,關于一些車型最大載重量僅為375公斤的報道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討論。此問題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它可能影響用戶的實際使用體驗與車輛的安全性能。一些專家和消費者擔憂,這一載重限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車輛的載客和運輸能力,進而引發對制造商是否為了節省成本而進行“偷工減料”的質疑。
#01
375公斤的潛在影響
1.1、375公斤引發的熱議
關于最大載重量375公斤的話題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結構設計、底盤強度、懸掛系統與動力分配等均直接影響車輛的承載能力。375公斤的載重,若按典型5座車輛計算,平均每位乘客及其攜帶物品的重量限制在75公斤左右,這對多成員家庭和行李較多的出行情況而言顯得不足。這不僅讓人質疑車輛在極限工況下的表現,也引發了關于安全性和法規合規性的討論。
1.安全性與制動性能:限制較低的最大載重量可能影響到制動系統的負載適應能力。若車輛在設計時以較小的承載能力為依據,當超出此限制時,車輛制動距離可能增加,操控性能會下降,極端情況下可能帶來安全隱患。
2.用戶體驗和市場信任:對于消費者而言,車輛的載重能力是影響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375公斤的標準可能不足以滿足多場景的用車需求,尤其是在全家出行或攜帶大件物品時。這會導致用戶對車輛的實際性能及其制造商的誠信產生疑問,并可能影響品牌聲譽和市場份額。
3.企業應對與設計考量:部分車企選擇以此載重量來標示車輛,可能是為了符合某些特定的節能設計或輕量化目標。然而,若設計的出發點是為了節省成本而犧牲消費者體驗或潛在安全,則會引發市場與消費者的不滿和批評。
車型
最大載重量(kg)
座位數
理想 L7
670
5座
蔚來 ES8
625
6座
理想 L9
600
6座
極氪 009
579
7座
蔚來 ET5T
535
5座
魏牌藍山
530
6座
蔚來 ES6
527
5座
525
7座
極氪 7X
502
5座
理想 L6
490
5座
小米 SU7
450
5座
問界 M7
450
5座
極氪 001
445
5座
問界 M9
380
5座
比亞迪秦 Plus
375
5座
比亞迪宋 Plus
375
5座
比亞迪宋 L
375
5座
比亞迪秦 L
375
5座
比亞迪漢
375
5座
騰勢 Z9GT
375
5座
方程豹豹 5
375
5座
極氪 007
375
5座
關于新能源汽車最大載重為375公斤的標準,其制定的背景與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首先,電動汽車(EV)通常比傳統燃油車更重,主要原因是電池組的重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載重能力。例如,比亞迪秦L等新能源汽車的整備質量約為2035公斤,而最大總重為1660公斤,意味著最大載重為375公斤。這個載重限制不僅是為了保證車輛的安全性,還與車輛的性能、續航以及符合相關法規要求密切相關。
此外,375公斤的載重限制還與車輛的設計和結構安全性密切相關。電動汽車的設計需要在不超載的情況下,確保其穩定性、制動性能和其他關鍵安全指標。超載可能會導致車輛的制動性能下降,進而影響行車安全。
1.2、375公斤最大載重的技術與安全分析
1. 制動性能的影響
過低的最大載重量在車輛滿載時會顯著影響制動性能和行車安全。具體來說,制動系統是根據車輛的整備質量和設計總質量來校準的。若設計標定的最大載重量較低,當車輛在接近或超過這一載重量的條件下行駛時,制動系統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制動力,導致制動距離延長,特別是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會加劇。
技術原理:車輛制動時,制動器會將動能轉化為熱能進行消散。在載重量增加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需匹配制動需求,然而,如果制動系統的標定與實際載重不匹配,可能導致制動效能下降,輪胎打滑或制動距離超標,從而增加事故風險。
安全隱患:當車輛超出標定的載重時,制動系統會承受額外的負擔,可能導致制動盤過熱、制動液汽化甚至制動失靈。長期超載使用還可能加速制動系統部件的磨損,縮短使用壽命,影響整體行車安全。
2. 車輛穩定性
載重不足在極端駕駛條件下(如高速剎車或急轉彎)可能導致車輛穩定性問題。現代汽車通過分布車輛的重心和調校懸掛系統來確保穩定性,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中,電池組的重量和位置對車輛重心起到關鍵作用。
極端情況下的表現:如果車輛設計的最大載重量過低,那么在接近或超過這一載重量時,車輛的重心分布和慣性力矩可能超出懸掛系統和車身結構的調校范圍,導致在緊急操作時車身側傾或失控。
實際表現:在高速駕駛、緊急轉彎或突然變道時,穩定性差的車輛可能無法保持平衡,容易出現甩尾或翻車的風險。此外,車輛在滿載狀態下的懸掛壓縮量增大,減少了可用的懸掛行程,使得車輪與地面的接觸不夠穩定。
3. 機械結構問題
在載重設計較低的車型中,機械結構承受的應力會增大。具體表現為車軸、懸掛系統等關鍵部位在接近或超出最大載重量時負載過大,導致潛在的機械疲勞和故障。
車軸應力:車軸是傳遞驅動力和承受載重的關鍵部件。如果車輛的最大載重量過低,且實際使用中常常超載,車軸會承受更高的應力,增加了斷裂或變形的風險。這種應力集中會導致軸承、萬向節等部件的加速磨損。
懸掛系統:懸掛系統在設計時通常會考慮車輛的正常載重范圍,超載或接近最大標定載重量時,懸掛的彈簧和減震器將承受更大的壓縮和反復拉伸。長期在這種條件下運行可能導致減震器泄漏、懸掛彈簧斷裂等問題,從而影響車輛行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提高最大載重量的設計要求不僅能增強車輛在日常使用中的可靠性,還可以在發生緊急情況時提供更好的防護措施。車輛制造商應在設計初期階段重視關鍵結構的強度和耐久性測試,確保產品符合更高標準的安全和性能要求。
這種技術與安全分析凸顯了375公斤最大載重量可能帶來的技術挑戰和安全隱患,強調了制動性能、車輛穩定性和機械結構的重要性,并提醒消費者和制造商在車輛使用和設計中應綜合考慮實際使用環境和潛在風險。
#02
相關現行國家標準及評價準則要求
2.1、我國現行法規對車輛載重的定義和標準
1. GB 1589-2016《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
GB 1589-2016《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規定了不同類型車輛的外廓尺寸、軸荷及最大允許質量限值。對于乘用車而言,最大允許總質量(即包括車輛本身的整備質量和最大載重的總和)為4500公斤。這一規定主要是為了保證車輛的安全性能、操控性能以及在道路上的適配性。
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這一規定的實施影響較大,尤其是在電池重量、載重能力和續航里程方面。電動汽車通常由于電池重量較大,可能接近甚至超過該標準的最大總質量限制,因此在設計時需要特別考慮載重對車輛安全性和性能的影響。此外,符合這一標準的車輛還需要考慮不同道路類型的適應性,確保不會因超重而導致不符合交通法規的風險。
總的來說,GB 1589-2016 主要的目標是規范各類車輛的最大總質量,確保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不會超載,并保證行駛安全。
2. GB/T 5910-1998《汽車質量分布》
GB/T 5910-1998《汽車質量分布》 規定了汽車的質量分布,其中明確要求車輛的名義設計裝載質量應大于或等于乘客的標準質量加上行李的標準質量。具體而言:
每位乘客的標準質量為68公斤。
每位乘客的隨身行李標準質量為7公斤。
因此,每位乘客及其行李的標準總質量為75公斤。這意味著市面上多數五座車型的最大載重設定為至少375公斤。
這一規定確保了汽車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能夠考慮到標準載重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設計時,制造商需要確保車輛的裝載能力(包括乘客和行李)能夠滿足這一標準要求,以保證乘客的舒適性和行車安全。
對于新能源車而言,這一標準的意義在于,除了電池的重量,還需要考慮乘客和行李的額外重量。合理的載重設計可以有效提升車輛的穩定性、操控性以及制動性能,從而確保車輛在實際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性能。
3. GB 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
GB 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是中國汽車安全標準的核心法規之一,旨在確保所有機動車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性能,涵蓋了汽車在各種運行狀態下的安全技術要求,包括制動性能、車身結構、輪胎、燈光等方面。
根據GB 7258-2017,車輛的最大允許總質量和裝載質量會直接影響制動系統的設計。標準要求制動系統能夠有效應對不同載重情況下的剎車需求。過低的最大載重限制(如375公斤)可能導致車輛在滿載時制動性能不足,影響安全性。因此,新能源汽車在設計時需確保載重不超出標準限制,以保證制動系統能夠滿足安全要求。
GB 7258-2017 的規定與新能源汽車的最大載重和安全性密切相關。汽車制造商在設計車輛時,必須考慮到這些標準要求,確保車輛在各種負載條件下都能具備足夠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性能,從而避免因載重問題導致的潛在風險。
4. GB 12676《商用車輛和掛車制動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GB 12676-2014 中的測試內容包括制動系統的強度測試、緊急制動性能測試、制動器磨損及維護等方面。這些要求和測試方法確保了制動系統在不同情況下均能提供足夠的制動力,保證車輛在滿載或緊急情況下的有效剎車,以避免因制動失效而引發的交通事故。這對于涉及車輛載重的相關話題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因為載重變化可能直接影響制動系統的有效性和車輛的安全性。
GB 12676-2014《商用車輛和掛車制動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與新能源汽車最大載重375公斤話題的關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制動系統的負荷要求:GB 12676-2014 規定了車輛制動系統在不同負載條件下必須滿足的性能要求。車輛的載重量直接影響制動系統的負荷能力,過低的載重設計可能會使制動系統在滿載時無法提供足夠的制動力,影響行車安全。針對新能源汽車,如果其最大載重被限制為375公斤,需確保在此負載下,制動系統依舊符合標準中的制動距離和制動力分布等指標。
制動性能測試:該標準要求對車輛在不同載荷(包括空載和滿載)下進行制動性能測試。這些測試包括緊急制動性能、制動系統穩定性以及連續制動時的制動力衰減等。這意味著如果車輛的最大載重設計過低,可能導致在測試中制動性能未達到標準要求,尤其是在應急情況下。
車輛安全保障:該標準是保障車輛行駛安全的重要法規。車輛在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各種負載條件下的制動性能,以避免因設計載重量不足而導致的制動失效或安全事故。針對新能源汽車,如果設計過于限制最大載重量,企業需要證明其在緊急制動和高速剎車下仍然符合 GB 12676-2014 的要求。
總體來看,GB 12676-2014 強調了制動系統在各種載重條件下必須達到的安全和性能標準。對車輛載重的設計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在不同情況下,車輛的制動性能和穩定性都不會受到影響。
5. 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
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2024是一種評價新車安全性能的測試標準,對汽車在碰撞安全和保護方面的能力進行評估。該規程與車輛最大載重相關話題的關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車輛安全測試與載重:C-NCAP測試包括正面碰撞、側面碰撞、側面柱碰撞等,評估車輛在事故中保護車內乘員的能力。最大載重設計會影響這些測試的結果,因為車輛的總質量直接關系到碰撞時的動能和沖擊力。如果最大載重偏低,例如375公斤,可能會影響車體結構的設計,進而影響車輛在碰撞測試中的表現。車輛在設計時必須確保在額定載重條件下的安全性,以通過C-NCAP的嚴格評估。
側面柱碰撞試驗:側面柱碰撞試驗是C-NCAP中最嚴苛的測試之一,模擬車輛以一定速度撞擊固定柱體,評估車身結構在側面碰撞下的穩定性和乘員保護能力。載重對車身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有直接影響,如果最大載重設置得較低而實際負載較高,碰撞時車身結構可能會受更大應力,從而影響車身穩定性和車內乘員的安全。
車輛設計與碰撞表現:為了在C-NCAP中取得良好的評分,車企需綜合考慮車輛設計,包括安全帶預張緊器、氣囊部署策略、車體結構材料等因素。最大載重的設定是影響這些安全設計的重要參數之一。過低的最大載重可能反映了設計策略上的取舍,如減少整車質量以降低能耗和增加續航里程,但這在碰撞安全性能上可能有潛在影響。
C-NCAP的評估強調車輛在實際行駛和碰撞時的安全性能,最大載重的設置則直接影響車輛在碰撞條件下的受力和保護效果。較低的最大載重,如375公斤,可能在某些方面優化了車輛續航和輕量化設計,但可能在碰撞安全性能上存在爭議。提高最大載重設計和加強車體結構,有助于車輛在C-NCAP測試中獲得更高的安全評分并保障實際使用中的安全性。
在此背景下,車輛制造商需確保其產品符合規定的整備質量和最大載重量的要求,以保證在各種使用場景下的安全性能。對新能源車而言,整備質量通常受電池組等部件影響,因此在載重量的標定上,有些廠商可能會面臨設計上的挑戰。這一過程需要在車身結構強度、電池布置、懸掛系統等多方面進行平衡。在實際應用中,這意味著車輛必須通過多種負載條件下的測試,包括制動、加速、轉彎和耐久性等,以驗證其在滿載情況下的性能是否滿足安全標準。
部分車企將375公斤的最大載重標準作為設計限制,目的是在提升續航里程、降低整備質量的同時,節省生產成本。然而,這一策略帶來的安全性爭議促使市場和消費者更加關注車輛的整體性能和安全保障 。這種設計標準雖然在某些情況下符合國家法規和市場需求,但容易引發消費者對車輛在滿載情況下的可靠性和行駛穩定性的擔憂。特別是在涉及高負荷或極端駕駛條件時,現有載重標準的適用性顯得不足。這一標準在中低端市場中較為普遍,因為消費者在購車時主要關注車輛的價格和續航性能,而不是技術細節。雖然目前375公斤標準在法規層面仍被認可,但隨著市場對安全性和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車企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質疑 。
2.2、標準與實際應用中的矛盾與挑戰
在實踐中,不少國內車企會遇到在輕量化和安全載重設計間取得平衡的挑戰。尤其是針對電動車,為了提高續航里程,車身結構常常設計得較輕。但這會導致在車輛接近最大載重時,可能影響車輛的制動性能和穩定性,從而在高速剎車或急轉彎等極端情況下增加安全風險。
1. 企業策略與“卡標準”現象
原因分析:車企為何選擇將最大載重量限制在375公斤
節約成本與提升續航: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將最大載重量限制在375公斤,背后可能有多個策略性考量。一個關鍵原因是降低整車重量,以此來提升車輛的續航表現。由于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整備質量的影響,車企通過減少載重量,可以降低整車的能耗需求,從而使車輛在滿電狀態下行駛更遠的距離。
節約制造成本:從制造成本的角度來看,車輛的底盤和懸掛系統是影響載重量的重要因素。為了符合較低的載重量要求,車企可以使用更輕量化的材料和簡化的設計,從而減少制造和材料成本。此外,較低的載重量意味著減輕了部分結構強化和測試要求,這也帶來了整體生產和研發成本的下降。
法規和市場策略:在現行標準下,如GB7258中規定的相關條款,有些車企可能會通過“卡標準”的方式,在法規許可的最低要求范圍內優化設計。這樣可以使車輛在不違反規定的前提下,具有相對較低的重量和制造成本。這樣一來,車輛在某些市場的合規性和競爭力得以保持,同時滿足消費者對較低成本和更長續航的期望。
2. 國產新能源品牌的設計策略及消費者反饋
國產品牌的設計策略:國產品牌在電動車設計中十分重視能量密度和輕量化技術的應用。通過電池布置和底盤優化,在提高續航里程的同時,可能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最大載重量,以實現性能和市場競爭力的平衡。這種策略能使車輛在市場中保持一定的成本優勢和續航性能 。
消費者反饋:部分消費者認為減少載重量是一種不影響日常使用的合理妥協,尤其是對于大多數家庭日常通勤和城市使用場景而言,375公斤的載重量足夠應付。而另一些用戶則擔心這會影響車輛在滿載或長途出行時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對于需要頻繁裝載大量行李或乘客的消費者而言,這樣的限制可能降低了對車輛的總體滿意度。
企業為了節約成本而在載重量方面“卡標準”,可能對品牌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在涉及行車安全和車輛穩定性的問題上。企業若被認為以犧牲實用性和安全性為代價來換取市場優勢,可能面臨長期的聲譽風險。
2.3、企業社會責任
雖然汽車制造商在產品設計和生產中會遵循國家和國際的相關法規,但合規并不等同于最佳實踐。車企有額外的道德和社會責任,確保產品不僅滿足最低要求,還在所有實際使用場景中為消費者提供高水平的安全保障。
透明度和客戶教育:制造商在銷售過程中,有責任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車輛載重能力及其相關安全影響的信息。這包括明確告知最大載重的設計依據和潛在的使用風險。如果企業為了保持市場競爭力而降低了車輛的最大載重量,就應坦誠說明,并推薦合適的使用場景和駕駛條件,以減少安全隱患。
技術與研發的投入:企業應持續投入研發和安全技術的研發,比如,通過先進的車身結構設計和更高效的減震系統,企業可以確保在節約成本和輕量化的同時不犧牲安全性能。另一個重要領域是電池布局和管理系統的優化,使電動汽車在不同載重情況下的重心和行駛穩定性得到最佳調整。新材料如高強度鋼和復合材料能夠在不增加車重的前提下提高車輛載重能力,增強整體安全性能。再者,集成先進的電子控制系統(如主動穩定控制)可以幫助車輛在滿載情況下自動調整動態性能,提升安全性國內新能源汽車標準的提高不僅有助于保障消費者的行車安全,還能夠增強本土品牌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反饋和改進循環:企業在推出新車型后,應建立完整的客戶反饋機制,并定期回顧和升級車輛設計及安全措施。這可以通過分析市場反饋、收集事故數據和進行獨立評估來實現,以便持續改進車輛的設計和性能,使其符合動態的市場和技術環境的需求。
綜上所述,雖然車企有權選擇成本效益,但此過程中平衡利潤與用戶安全,并承擔額外的安全責任,是維護消費者信任和確保長期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消費者安全之間的平衡。
#03
結 論
375公斤載重標準的討論已不僅僅是映了行業對安全與性能權衡的持續探索。未來,隨著市場對安全性的要求不斷提高,企業有必要超越現行標準,主動進行技術革新和設計改進。通過實施更高標準的測試和引入新材料與技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朝著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發展,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與支持。
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