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一個周末,去了浙江并不很有名的一個地方,偏偏余味很深。
是在諸暨的鄉間,一個叫斯宅村的地方。
村里至今還保留了大量老房子,一概白墻黑瓦的馬頭墻,其中最氣派一座叫千柱屋。賣門票的甚至不是公家人,七八十歲幾位阿公,賣票檢票同時完成。大門處早有阿婆等在那里,問要不要講解,我們請阿婆帶路。
斯宅村遠離城市,缺乏當代博物館的周到,書面講解一概全無,是一定要靠當地人引導的。阿婆講屋子是從前本地巨富建成的,給四個兒子也劃了院子,用半墻圍起來。她講,這是小姐的閨房,這是從前孩子讀書的學堂,這是拴馬的地方。我問他們做什么生意發達的,阿婆說有茶葉。
但這些不是全部的故事。
完整的故事是,土改之后,這么大的房子分給當地人居住。如今人煙凋敝,許多屋子都荒廢掉了。傍晚的斯宅,有輝煌而凄涼的意味。
全部的故事是,留在這里的人努力生活。阿公收票,阿婆們當講解,山上山下帶你走,只要三十元。還會給你講雕梁畫棟,告訴你窗欞上的手刻木雕要拍的,以及這里是拍馬頭墻最好的機位。她們都知道。
給我們講解的阿婆扎兩個小辮,她走在前面時我才發現。是孩童才會扎的樣式,果然人老了就會變回孩子。
就是這樣一個斯宅村,跟張愛玲還有些淵源。
村里有個較為出名的建筑,叫小洋房。倒是有牌子簡單講解,也只隱晦提到張愛玲追隨胡蘭成而來,在小洋房住過一段時間。
那是1946年了,胡蘭成給汪政府任過職,當時應該很狼狽,又從來不專一,她還愿意追隨這樣的人去偏僻鄉下。《北歐書簡》作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去往落后荒涼的瑞典與挪威,也是為情人收賬而去。譯者在序里說,她當時早已被冷落,也知曉情人有了新情人。
唉,你別氣她倆。我也有個故事,死前有機會講給你聽,沒機會就只能把它當秘密帶走了。
小洋房冷冷清清,還擺放著有零星幾件家具,想必早不是當年的物件了。只是很奇妙與張愛玲在不同時間里,身處過同一空間。
她從窗外看到的山水,亦是我如今所看到的清明山水。
后來知道她把這一路風景與心境,寫成《異鄉記》。已經買了,想知道她如何表述令我驚嘆的諸暨山野。她筆力那么好,大概看了只有更欽佩更慚愧的份。
去諸暨有兩樣收獲。
一是大顆淡水珍珠耳環。此地池塘密布,大多人家都在養珠。珍珠城里真是震驚,珍珠如豬肉。二是襪子城十二塊錢批發了一包襪子,奶油藍冰淇淋色,共有十二雙。買的時候很高興,買回來犯了難,如今還有九雙未拆。
An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