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溟展淺析“印色”
“印色”也稱“印泥”,是我國文房用品之一,在簽署文件,金石書畫收藏所鈐記,都會使用到印色(即印泥)。
魏、晉、南北朝前用竹簡、木札,印章多是鈐蓋在封發簡牘的泥塊上,作為憑記稱為封泥,“印泥”的稱謂也是由此演繹而來。后來印章的使用方法改變,多以有色顏料鈐蓋在紙張絲帛上,這類鈐印用的帶有顏色制品稱之為“印色”。
制作初期使用水調蜂蜜加朱砂,發現水干后容易脫落,到了明代永樂年開始用油調朱砂。之后發展到以朱砂、艾絨、油料等調和制作。
上品印色沉靜雅致,細膩厚重,紅而不艷,有立體感,久艷而不褪色不泛油。
( 內容只為分享傳統文化基礎知識,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通知即刻刪除。)
圖文整理/氿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