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是你老婆,咋著?想不認賬?”
“想......不認賬晚了。”
在《父母愛情》里,王秀娥這個形象,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她完全就是一個潑婦,整體不修邊幅、滿嘴臟話,還帶著很重的口音。
所以其實很多人對她的印象并不好,認為老丁和王秀娥簡直就不是一路人,一個有文化、一個滿嘴“跑火車”,實在是不太搭。
然而,老丁雖然后面又談過幾段戀愛,甚至還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事實上,他最在意的還是曾經那個糟糠之妻王秀娥。
說到底,王秀娥其實過得很幸福。
王秀娥的“幸福能力”
王秀娥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就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身粗布衣服、編著草席的粗糙雙手,還有孩子摔倒后對他們的粗暴管教。
像這種不修邊幅的形象,和安杰的優雅精致形成了鮮明對比,而這似乎也注定了她悲劇的命運。
她最大的特點就是說話嗓門大,愛八卦,喜歡打聽家長里短,但這些都被老丁視為“粗俗”的象征。
不過透過這層粗糙的外表,我們卻能看到她身上閃耀的生存智慧。
她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安杰懷孕的消息,她比任何人都更早察覺,甚至被江德福戲稱為“半仙”。
這其實也不是什么神奇的預言能力,而是源于她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和對女性生理的了解,這種細致入微的觀察力,也體現在她對老丁和安杰之間微妙關系的洞察上。
在處理婚姻危機時,王秀娥的策略和手腕還是非常巧妙的,她沒有像潑婦一樣爭吵,也沒有像怨婦一樣哭鬧,而是冷靜地分析局勢,并巧妙地利用江德華和楊書記,最終把安杰“送”去了松山島。
那么這種不動聲色的“驅逐”,既維護了自己的家庭,又避免了正面沖突,可以說展現了她高超的處事技巧。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王秀娥也是堅韌和樂觀的,面對老丁的冷淡和嫌棄,她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以一種近乎“阿Q精神”的方式來進行自我安慰。
王秀娥
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她這個人還是很熱愛生活的,就比如說,干活時會高聲唱《花木蘭》選段,似乎在用這種方式宣示自己的價值,也或許只是為了排解內心的苦悶。
而一直以來,她對婚姻和丈夫的要求并不高,可以說只要老丁不拋棄她,她就心滿意足了。
說到底,王秀娥的“幸福能力”,也并不是因為她對不幸的麻木,而是建立在她對自身價值的肯定和對現實的清醒認知之上,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
她不會和安杰那樣的“城里女人”比較,而是將自己與其他農村婦女作比較,從而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
在那個物質匱乏、精神生活單調的年代,這種“知足常樂”的心態,或許正是她能夠在困境中保持樂觀、維持家庭穩定的關鍵。
其實王秀娥之所以“幸福”,并不僅僅是她自己的原因,她的丈夫老丁也是很重要的,就比如他的“情深義重”。
王秀娥老丁
老丁的“情深義重”
在老丁和王秀娥的日常相處中,我們很明顯就能看出,老丁對王秀娥的嫌棄是顯而易見的。
他嫌棄她沒文化,嫌棄她粗俗,嫌棄她愛八卦,甚至連她的一根頭發絲都覺得礙眼。
這種嫌棄,主要還是源于他內心深處對理想伴侶的渴望。
作為一個“見過世面”的軍官,老丁向往的是安杰那樣知書達理、優雅精致的女性,能夠與他進行精神上的交流。
與王秀娥在一起,他感到壓抑和苦悶,甚至對江德福抱怨“一年到頭連個開心的日子都沒有”。
老丁
然而,老丁也不是冷酷無情的人,在那個年代,解除包辦婚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對于老丁這樣的軍官來說。
但他并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繼續與王秀娥生活在一起。
而老丁之所以這樣做,主要還是因為他有對家庭責任的擔當,也有對社會輿論的顧慮,他需要王秀娥為他照顧家庭,為他侍奉雙親,為他撫養孩子,為他提供一個穩定的后方。
老丁的內心深處,也是充滿了矛盾和掙扎,他渴望精神上的共鳴,卻又無法割舍現實的羈絆。
他嫌棄王秀娥的“粗俗”,卻又不得不依賴她的付出,他欣賞安杰的優雅,卻又清楚地知道自己與她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這種矛盾的心理,就讓他在婚姻里始終都處在一種尷尬的境地,既沒有辦法全身心地投入,也沒有辦法徹底地抽離。
老丁、安杰
而老丁對王秀娥的“情深義重”,并不是體現在甜言蜜語和溫柔體貼上,而是一種默默的付出和責任的承擔。
他或許從來沒有對王秀娥說過一句“我愛你”,但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個家庭,守護著這個他并不愛的女人。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種“責任”或許比“愛情”更加沉重,也更加現實。
說到底,或許老丁和王秀娥之間的愛情才是最常見的,才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婚姻。
但最后,王秀娥還是因為難產離開了人世,這對老丁來說,是解脫,但同時也是挺悲傷的。
老丁說王秀娥難產離世
雖然兩人之前可能我們看不到有多少愛情,但他們的愛只是沒有顯現出來,畢竟結婚那么多年、也朝夕相處那么多年了,王秀娥還給他生了四個兒子,兩人之間怎么可能沒感情。
可他們的婚姻卻還是走向了悲劇,但也讓我們知道,婚姻的幸福其實并不僅僅只有一種模式。
婚姻的幸福并非單一模式
王秀娥和老丁的婚姻,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他們的結合,是那個時代包辦婚姻的產物,也是城鄉差異和文化差異的碰撞。
王秀娥的“粗俗”和老丁的“嫌棄”,正是這種差異的體現。
王秀娥
在那個年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普遍較低,尤其是在農村,她們的價值,往往被局限于家庭和生育。
而王秀娥的命運,就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時代所決定的,她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沒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所以她的生活重心,只能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同時老丁的選擇,也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他雖然渴望追求理想的愛情,但在現實的壓力和社會輿論的約束下,他不得不做出妥協。
他需要一個妻子來為他照顧家庭,為他傳宗接代,而王秀娥正是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
王秀娥和老丁的婚姻悲劇,是個人選擇和社會背景共同作用的結果,他們都在努力適應時代的規則,都在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老丁王秀娥
不管怎么說,王秀娥的難產而死,屬實是有些“不幸”在身上。
但王秀娥又何嘗不是幸福的她不需要轟轟烈烈的愛情,也不需要錦衣玉食的生活,她只需要一個能夠遮風擋雨的家,和一份能夠讓她感受到自身價值的付出。
當然也有人說,老丁之所以那么老實,并沒有因為王秀娥太土、沒文化、太粗魯而和她離婚去找其他女人,就是因為身份的限制。
而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離婚并不是易事,尤其是對于軍官來說,離婚更可能影響到個人的前途和聲譽。
除了這些以外,老丁也需要王秀娥來照顧家庭,料理家務,為他提供一個穩定的后方。
王秀娥、老丁
他可能并不是沒有想過離婚,畢竟在那個年代,“解除父母包辦的封建婚姻”是政治正確,也是一個合理的離婚理由。
就像江德福和張桂蘭,正是因為這個而離的婚,并沒有受到任何指責。
所以老丁完全可以效仿,但他最終沒有這么做,這說明他內心深處并非完全沒有家庭責任感,他選擇留在婚姻中,也意味著他選擇了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是一種無奈的妥協,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說到底,兩人之間其實也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的,而王秀娥這一生過得也挺自在。
之所以說王秀娥幸福,其實還是因為她一輩子都在做自己,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說自己想說的話。
有什么事,她都會自己說出來,而不是藏在心底,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超過了很多人。
也正是這一點,才讓她活的那么通透、那么自在,那么不受拘束。
雖然安杰有著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和自信,可她和王秀娥并不一樣,她們的“自信”并不是同一種自信,但她們都活出了自己。
其實在老丁和王秀娥的相處中,我們能看到的不止是他們的拌嘴和吵架,其實也是有很多溫情的。
況且相處了那么多年,或許老丁早就已經熟悉了那個熱鬧的家。
也正是有了這樣能干的王秀娥,老丁才會過得那么輕松吧。
所以說,老丁內心深處最愛的其實還是王秀娥,而王秀娥的離世,對老丁的影響更是不小的。
不管怎么說,王秀娥和老丁確實是挺配的,同時也映射出了無數普通人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