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二玉三俱羅,四樊五羽六金龍!指的是演義評書中六位用刀的高手王蘭英、楊懷玉、魚俱羅、樊梨花、關羽和脫金龍。
“刀是什么樣的刀?金絲大環刀!劍是什么樣的劍?閉月羞光劍!”
《白眉大俠》的主題曲中的這幾句歌詞,讓人印象深刻,因此俠哥記得非常清楚。
既然說到刀,在評書演義中,可不止“金絲大環刀”讓人印象深刻。其他像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董卓的七星寶刀、薛平的八寶駝龍刀、魚俱羅的金背烏龍刀、楊繼業的九環定宋金刀、黃奇武的天皇蒼龍刀、王蘭英的合扇板門刀、楊懷玉的三尖兩刃寶刀、脫金龍的九鳳朝陽刀等,如果再加上武俠小說中的,那就更多了,比如屠龍寶刀、割鹿刀、圓月彎刀等等,無不讓人烙印于心,難以忘懷。
不過,俠哥向來偏愛評書演義,所以,我們只講演義評書中的寶刀以及用這些寶刀的高手。
有人問:“既然在演義評書中,各種威力無窮的寶刀這么多,那么,使用刀為兵器的高手中,能排名前六的分別有誰?”
關于這個問題,首先說明一下,像這種對演義評說中的高手排名的,肯定都是有很強的主觀性的——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以及各自心中的標準不同,得出的結論肯定不盡不相同。所以,以下是俠哥根據自己所看過和聽過的演義評書中的所有使用刀為武器的高手中,通過個人的理解,所列出的六位用刀高手,僅供參考,若與您的觀點不同,權當拋磚引玉吧。
演義評書中的六大用刀高手
一英:指排名第一的是《楊家將》中的王蘭英
王蘭英,評書《楊家將》中的武力天花板,書膽楊六郎的妻子。她力大無窮,又得到方外高人金刀圣母的垂青,在高山之上苦練刀法多年,因此,合扇板門刀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使得那簡直就是人刀合一。這不,她在遂州城闖遼營之時,但見刀光閃爍之間,敵人紛紛落馬,看得身后的楊六郎贊嘆不已:“真是一員好猛將!”
在戰場上,王蘭英憑借精妙的刀法和一身神力,所向披靡,大刀開合之間,猶如狂風驟雨,勢不可擋。
她先在遂州城外,秒殺韓昌帶來的四大都督龍路、龍快、仇旺、仇朗,然后,又將韓昌打落下馬;其后,又勇闖玉女陣,成功救出楊宗保和楊宗勉。最后,在攻打天門陣時,她與穆桂英“雙英合璧”,一起拿下天門陣108陣中最難啃的玉皇陣。
玉皇陣的陣主顏榮,也是天門陣的總陣主,他乃是海外教主金璧風的高徒,又狡猾武藝又超高。但他在遇到王蘭英時,卻被王蘭英一刀斬殺。王蘭英之勇,由此可見一斑!
二玉:指排名第二的是《楊懷玉征西》和《小五虎演義》中的楊懷玉
楊懷玉,楊文廣的兒子,他武學天賦極高,因此被方外高人王敖老祖帶到高山學藝。經過十幾年的勤學苦練,他刀法如風,十分厲害。
后來,楊懷玉又有奇遇,得到了一把三尖兩刃寶刀。此刀相傳乃是二郎神楊戩以前用過的“神兵”,銳利無比,“玉面虎”楊懷玉因此如虎添翼。
楊懷玉的刀法有多厲害?他在陣前殺敵,可以發揮到“天下武功,無快不破”的境界,其出手之快,讓人瞠目結舌,往往在敵人未及反應之時,便已輕取對方首級。他在困龍山前,一刀劈死老道洪飛之舉,正是他這一刀法特點的一個表現。
如果你覺得楊懷玉的刀法,唯快一道——那就錯了,他的刀法,還蘊含著千變萬化的奧妙。每一招每一式,仿佛都蘊含著天地至理,既能大開大合,勢如破竹,又能細膩入微,剛柔并濟。他在與“雙槍無敵將”狄難撫的交手中,便將他這樣的刀法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評書中,狄難撫是楊五郎的徒弟,他是狄龍狄太保的兒子,平西王狄青的孫子。他憑借手中一對會發出巨響的“雷霆”寶槍,在陣前打敗包括“震京虎”呼延云飛、“金毛虎”高英、“臥街虎”焦通海和“獨行虎”孟通江在內的多員宋將,讓宋營十分頭疼。然而,押送糧草歸來的楊懷玉一出馬,他便如同陷入了一張無形的網,每一步都被牽引、被制約。
楊懷玉的刀時而化作游龍出海,疾風暴雨般攻擊;時而又如靈蛇吐信,精準而致命。最終,在交手不到十個回合后,楊懷玉大聲道:“狄難撫,你輸了!”
狄難撫聞言一看,明晃晃的三尖兩刃寶刀正抵在自己脖子0.5厘米之處,不由大驚失色。他未曾料到,這年輕小將的刀法竟如此精妙絕倫,自己引以為傲的“雷霆”寶槍,在他的寶刀之下竟顯得笨拙不已。此前,他好幾次試圖調整節奏,但楊懷玉的刀法仿佛有無窮的變化,無論他怎么調整,雙槍始終被刀光壓制得“妥妥”的。
“好一個‘玉面虎’,我狄難撫今日算是服了!”狄難撫高聲說道,言語間并無不甘,反而透著一股英雄相惜的豪情。
最后,楊懷玉憑借出色的本事,在其他四小虎的幫助下,成功取得了征西的凱旋。
三俱羅:指排名第三的是《興唐傳》中的魚俱羅
魚俱羅,開隋九老之一,《興唐傳》中殺了李元霸的猛將。
他身長八尺,臂力驚人,曾任豐州總管,數次打退入境為寇的突厥。因此,多次得到楊堅的賞賜。其中有一次,楊堅還將突厥進貢的金背烏龍刀賞賜給了他。
魚俱羅本來就是用刀的高手,他刀法凌厲,攻守兼備,令人難以捉摸。有了金背烏龍刀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在陣前所向披靡,鮮有敗績。
后因看不慣新天子楊廣的殘暴,于是,選擇了辭朝歸隱。
再后來,在得知愛徒宇文成都被“金錘無敵”李元霸打死之后,他憤而出山,誓要為弟子報仇。他來到潼關前,指名讓李元霸出戰,在兩人的交手中,他見李元霸確實厲害,于是使出敗中取勝的拖刀計,成功斬殺了不可一世的李元霸。
四樊:指排名第四的是《薛丁山征西》中的樊梨花
樊梨花,黎山圣母的高徒,西蕃寒江關總兵樊洪的掌上明珠,世子薛丁山的妻子。她從小聰慧過人,猶如群鶴中的鳳凰,武學天賦非常高。
一日,黎山圣母云游經過寒江關,慧眼識珠,將其攜上驪山,親授武藝。歲月如梭,樊梨花在驪山歷經磨礪,矢志不渝,不僅習得超群刀法,還習得撒豆成兵、行云布雨等驚世神通。下山之際,黎山圣母又贈其誅仙劍、打神鞭等諸多寶貝,讓她更加厲害。
樊梨花騎上胭脂獸,手持九鳳朝陽刀,英姿勃發,踏入凡塵。在戰場之上,她憑借一身超高的本事,所向披靡。初戰即勝女杰陳金定、竇仙童等猛將,甚至在與王敖老祖的另一高徒薛丁山的交手時,她也憑借更厲害的本事,三次打敗薛丁山。她三擒三縱薛丁山以及程咬金三請樊梨花的故事,都是評書中經典的橋段。后來,成功嫁給薛丁山,成為薛家女將的她,又當上了征西大元帥,帶領大家成功取得了征西的凱旋。
再往后,她在薛家將在陣前遇到困境的時候,再度下山,力斬驢頭太子李宗南,讓她的名字再一次威震四方。
有人不理解,問:“樊梨花這么厲害,還會撒豆成兵、行云布雨等神通,怎么只排第四?”
這主要是為了公平,這六個人,主要都是參考他們用刀所取得的戰績,像撒豆成兵、行云布雨和憑借“捆仙繩”等仙家寶貝的戰績,都不算在內。要不然,樊梨花排名第一都毫無問題。
五羽:指排名第五的是《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關羽,三國亂世中的“萬人敵”,蜀國五虎上將之魁首。他憑借超凡入圣的武藝,贏得了大家的尊敬,后世更將他奉為“武圣人”,還有,過年在民間所貼出的門神中,經常也能看到他。
他刀法沉穩而凌厲,一刀既出,風云變色。在他的青龍偃月刀下,無數英勇善戰的猛將,黯然失色,飲恨而終。
在《三國演義》中,他就是斬殺超一流猛將最多的一個,像華雄、顏良、文丑這些曾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猛將,在他那柄青龍偃月刀的寒芒一閃之下,瞬間凋零。
六金龍:指排名第六的是《英烈傳》中的脫金龍
脫金龍,大元的武狀元,北國第一勇將,元朝太師脫脫的兒子。在《英烈傳》中,他被稱為“四寶將”,分別是夜明盔、防火連環甲、日月霜霄馬和寶刀九鳳朝陽刀。脫金龍刀法詭異,出手無情,在陣前的表現猶如蒼龍出海,霸氣側漏,是一位十分難對付的勁敵。就連“雌雄眼”常茂也難以戰勝他,兩人在陣前交手一百多個回合,難分勝負。
常茂是《明英烈》中除了岳倫之外的明軍第一猛將,就連有“金鏜無敵將”之稱的呂具,也不是他的敵手。脫金龍能與他打成平手,脫金龍本事之高,可想而知。
以上六位都是評書演義用刀高手中的翹楚,他們的名字,在演義評書中熠熠生輝。他們各自憑借自己的本事,書寫了一段段屬于他們的傳奇。
結語:
除了以上六位之外,或許有能力與這六位爭鋒的,還有《東漢演義》中手使一把“鋸齒狼牙合扇板門刀”的巨無霸、《楊家將》中手使定宋金刀的楊繼業、《萬花樓》中手使一把“九環金鉆定唐金刀”的狄青和《薛剛反唐》中手使一把九鳳朝陽刀、一刀削三首的薛平。他們這四位相比以上六位,可能稍有遜色,但躋身前十,還是可以的。
朋友們,如果讓你在演義評書眾多的用刀高手之中,選出更厲害的六位,你又會選哪幾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