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這場始于2022年2月24日的沖突,至今仍未看到終結的曙光。回望過去的1000天(11月19日),俄烏戰場經歷了數次重大轉折,從最初的“閃電戰”到如今的“拉鋸戰”,停戰、和談,到底還有多久?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18日說,美國民主黨政府在卸任前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援助的遠程武器襲擊俄本土,是繼續給俄烏沖突火上澆油,將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
一些軍事分析師說,美國“松綁”,可以幫助烏軍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站穩腳跟,為今后可能的停戰談判謀取籌碼,但不大可能改變俄烏沖突的戰略態勢。
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一直被美國視為最大的威脅之一。美國對俄羅斯的打壓手段也是層出不窮。2022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起了空前規模的制裁行動,上演了一場經濟封鎖的大戲。
美國牽頭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懲罰措施,包括凍結資產、金融斷網、貿易禁運等多重打擊,旨在削弱俄羅斯的經濟能力。這些措施確實讓俄羅斯經濟短時間內受到了重創,但出人意料的是,俄羅斯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
俄羅斯能夠抵御住制裁沖擊的原因有多個層面。
首先,俄羅斯早有準備。普京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推進去美元化戰略,構建獨立的金融體系。當西方制裁來襲時,俄羅斯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國內市場快速調整到新常態。
其次,俄羅斯找到了新的經貿伙伴。中國成為了俄羅斯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能源貿易成為雙方合作的重中之重,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輸往中國,同時從中國進口工業制成品,有效填補了西方制裁造成的供應缺口。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和中國開展本幣結算,繞開美元結算體系,這一舉措大大削弱了西方金融制裁的效果。此外,雙方還在不斷探索新的金融合作模式,如金融科技、數字貨幣等領域的合作,為未來的金融互動開辟了新的空間。
有觀點提出,有兩個國家當他們合并之后,就可能會挑戰到美國的地位,終結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是哪兩個國家?這種事情真的有可能發生嗎?
那就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他們合并的話可能會誕生一個“超級大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在經濟上的互補性非常強,這能讓兩國互相補足對方的短板,并鑄就一個新的大國。
作為前蘇聯的工業基地,白俄羅斯在制造業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白俄羅斯的工業體系相當完備,在拖拉機、重型卡車、機床等領域都具有競爭力,農業和食品工業也相當發達。這恰好可以彌補俄羅斯在這些領域的短板。要知道俄羅斯雖然軍工實力雄厚,但在輕工業和民生產業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如果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實現聯合,將會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白俄羅斯可以解決產品市場問題,俄羅斯則能補足工業體系的缺陷,實現優勢互補。
從地緣戰略角度看,俄白聯合將極大增強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軍事存在,這對突破西方軍事包圍具有重要意義。
俄白合并的可能性大嗎?這種聯合并非空穴來風。早在1990年代,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就開始了一體化進程。1997年兩國建立了俄白聯盟,為進一步融合奠定基礎。但由于各自的戰略考量,這一進程并不順利。
2002年普京提出全面一體化方案時,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表示反對,強調要維護國家主權。然而2022年之后,在西方壓力下,俄白一體化進程又重新提速。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聯合進程能否順利推進?能否形成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新力量?這場國際政治大戲正在上演。
當前國際形勢正處于深刻變革期,俄羅斯正尋求突破西方封鎖的新途徑。除了深化與中國的能源合作,還在籌劃與白俄羅斯的戰略整合。
資源互補、產業互補、地理位置互補只是表象,關鍵在于兩國能否實現戰略利益的深度融合。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能否突破重圍,打造新的地緣政治力量?
美國對這一切保持高度警惕。任何可能威脅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變數,都值得密切關注。這場國際政治的重組大戲已經開場,最終走向仍充滿變數。
這場地緣政治的重組不僅關系到歐亞大陸的力量平衡,更將影響全球戰略格局。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新的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各方力量的博弈與較量仍在繼續,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革,這場變革將決定未來世界秩序的走向。
那么,俄白合并有可能實現嗎?可能會成為一個實際上的、挑戰美國地位的“超級大綜合體”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