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北窗(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那年,白居易58歲,因病改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回到洛陽,此后近二十年,他都居住在位于履道里的宅第。
“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亭臺池榭,花木扶疏,風光旖旎,那里是他的私家園林。
“重裘暖帽寬氈履,小閣低窗深地爐”,太子少傅不過閑職,遠離了朝堂紛爭,他在這里過著悠閑的生活。
東都是唐朝的陪都,分司的官員有罷黜者,也有遠黜量移者,再有就是如白居易這類性情恬淡愿意早退者。
彼時,皇甫鏞、李紳、令狐楚、裴度等,都曾分司東都,白居易與他們詩酒唱和,共度了許多美好的時光。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官員,有人只做短暫停留,有人官職遷轉匆匆離去,甘心蟄伏于此的白居易深感寂寞。
“七八年來游洛都,三分游伴二分無”,開成元年七月,白居易最為敬重的老友皇甫鏞病逝,他十分悲痛。
“誰能逐我來閑坐,時共酣歌傾一壺”,人老了,就怕一次次的送別,他渴望友情,也愿意過熱鬧的生活。
“帳小青氈暖,杯香綠蟻新”,白居易善于釀酒,也豪飲,常邀好友到家中小聚,特別是在寒冷的冬日里。
“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開成元年(836)冬,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一個友人不請自到。
長夜漫漫,風雪飄飄,紅爐暖酒,正適合詩酒唱和,白居易歡喜不已,作《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兼酬所贈》。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
紅蠟燭前明似晝,青氈帳里暖如春。
十分滿盞黃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塵。
對此欲留君便宿,詩情酒分合相親。——唐 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兼酬所贈》
簡譯:
今夜的鵝毛大雪還真是可愛極了,竟然引來了情操高尚的您。?
紅燭高照,室內如同白晝一般,青氈帳里,溫暖得如同春天。
杯中斟滿如黃金般醇厚的美酒,庭院中的雪已經有一尺厚了。
如此良辰美景,您應該留宿這里,詩情與酒意應當相互親近??。
賞析:
彼時,這位身披鶴氅風雪夜到訪的李郎中,就是河南尹李待價,也是白居易的好友。
李待價即李玨,字待價,才華出眾,弱冠即以明經科名登榜首,元和年間又舉進士。
李待價剛介耿直,敢諫直言,唐文宗繼位,先后授予其殿中侍御史、戶部侍郎等職。
彼時楊虞卿遭鄭注構陷,李宗閔為其申辯也遭彈劾,李待價看不過,為其據理力爭。
不科也得罪了唐文宗和鄭注,被貶江州刺史,開成元年初,改授太子賓客、河南尹。
李待價與白居易關系親密,不僅僅楊虞卿是白居易的妻舅,還因為相似的人生際遇。
開成二年三月初三,在白居易的倡議下,李待價還在洛水之濱組織了一場祓禊活動。
彼時李待價邀請裴度、白居易、劉禹錫等文人雅士和東都官員齊集洛水,游宴賦詩。
“洛下今修禊,群賢勝會稽”,宴會上,裴度首賦一章,而后文士都各奉和十二韻……
前年秋,劉禹錫也分司東都回到洛陽,,開成二年,于白居易而言,真是熱鬧極了。
“遠別關山外,初安庭戶前”,這年冬天,他還在宅院的池塘邊安置了一頂青氈帳。
“最宜霜后地,偏稱雪中天”,這頂青氈帳堅固又溫暖,他喜歡在氈帳里圍爐而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雪夜邀飲,相伴度流年,白居易遍邀他的好友們。
而這個風雪夜,不待他相邀,李待價已然不請自來,這座青氈帳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為友人解去鶴氅,掃落身上的雪花,招呼其圍爐而坐,紅燭高照,氈帳內暖意融融。
家人置酒添菜,賓主推杯換盞,淺酙慢酌,或吟詩作對,抑或說一說對時事的看法。
夜已深,雪還在下,潔白無瑕,庭院中已經積了一尺多厚,極力挽留好友留宿于此……
這個夜晚,因為好友李待價的到來,顯得格外地溫馨美好,白居易的心中也歡喜不已。
“可憐”是可愛之意,“高情鶴氅人”?指的是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此詩中指李待價。
后記:
“閑征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年輕時,有元稹相伴,年老時,與劉禹錫惺惺相惜。
白居易重視友情,彼時在洛陽,與裴度等人寄情山水,詩酒唱和,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時光。
“同為懶慢園林客,共對蕭條雨雪天”,曲終人散,此后更多的時候,他的身旁只有劉禹錫……
作《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兼酬所贈》這首詩時,白居易64歲,亦是遲暮之年,惟愿歲月靜好。
“對此欲留君便宿,詩情酒分合相親”,白居易雪夜留客,熱情洋溢,溫暖了流年,動人心弦。
參考資料:
《白氏長慶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