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被譽為“詞中之龍”,是宋代詞人中唯一與“千古第一大文豪”蘇軾齊名的“豪放派”大家,他還與“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是宋詞的巔峰領袖人物之一。
辛棄疾與蘇軾共同引領了盛極一時的豪放派詞風,創(chuàng)作視野廣闊,氣象恢宏雄放,語詞宏博,不拘音律,猶如“關西大漢,執(zhí)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開一派詞宗,為后人傾倒。
縱觀大宋詞壇,能夠稱得上英雄的詞人屈指可數(shù),比如:岳飛、文天祥、陸游,當然,辛棄疾也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詞人,想當年,他也曾五十敵五萬,深入敵營活捉叛徒張安國,事成后全身而退。
辛棄疾一生懷抱著英雄夢,滿腔熱血、雄心勃勃,渴望能在戰(zhàn)場上英勇殺敵,實現(xiàn)鯤鵬之志,然而,自從南歸后,他就被主降派排擠和打壓,幾度被貶退居田園。
人到中年以后,辛棄疾一次次地卷入莫名其妙的風波,想到自己的報國理想還未實現(xiàn),讓他在出仕和歸隱之間搖擺不定,愁腸百結,于是,寫下一首《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詞作原文如下: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jīng)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云出處元無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這首詞的大意是:
想要登上高樓極目遠眺,通過登高望遠,觀看美景來躲避憂愁,沒想到憂愁不僅擺脫不掉,而且還跟著我上了高樓。
這么多年,我走過了許多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不堪回首,此生中的許多親朋好友,這時節(jié)都已經(jīng)白了頭。
我還是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致仕退休!難不成我非得到邊塞,殺敵立功去封侯?
回首此生,像浮云一樣飄來飄去,原本就沒有固定之處,若是我真能夠像浮云那樣隨心來去,那倒該有多么自由!
辛棄疾這首《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是一首登高抒懷詞。
整首詞開篇先總寫“愁”,兩個“愁”字,也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反復強調(diào)自己無法派遣的惆悵心境,而且,采用了擬人手法,可謂是妙手偶得的佳句。
接著,具體描繪各種愁情:第一是山河破碎的國愁,往返于幾處,發(fā)現(xiàn)江山已改了模樣,暗示著山河破碎之悲;第二是年華逝去的家愁,不僅道出了親朋老去,也暗示了自己也已經(jīng)年華老去;第三是抱負不遂的志愁,在看透了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朝廷無意北伐后,自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歸隱之路。
最后,作了一個自我安慰,不妨學一學浮云!你看那浮云原無出處,原無定處,像它一樣自由自在,該有多么美好!
全詞筆調(diào)蒼涼,跌宕起伏;起承轉合,銜接自然;暗喻巧妙,韻味深厚;感情濃郁,措意生動;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突出特點是采用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的藝術手法,先表明愁緒難脫,繼而說明愁緒的來源,是山河破碎、親友漸老、壯志難酬,表明了自己在徘徊不定、猶豫不決中的艱難人生抉擇,最終還是選擇了像浮云一樣自由的退隱生活。
總起來看,辛棄疾這首詞道出了成年男人無法建功立業(yè)的愁情和無奈,但他并沒有選擇隨波逐流,而是選擇了“得似浮云也自由”,既然無法實現(xiàn)理想抱負,那就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