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于安陸。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天寶元年,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進宮,入職為官。李白大喜,以為從此可以仕途通達了。由山東趕往長安,并且在金鑾殿見到了唐玄宗,讓李白待詔翰林。雖然只是候補的位置,卻已經接近了唐玄宗和楊貴妃。有的是機會升職。
李白的才華橫溢,當時的唐太宗是十分喜歡李白的。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驪山溫泉宮時,李白寫了《侍從游宿溫泉宮》等詩。深得唐玄宗看重。有次,唐玄宗作曲,想讓李白作詞,因此急招李白。可是李白當時喝醉了,將他潑醒,頃刻間做了十余首詩。唐玄宗大喜,贊賞了李白。之后又做了無數詩詞,深得唐玄宗的寵信。
他也遭受過安史之亂,也受過牽連,也被判處流放,也曾自嘆懷才不遇,他畢竟不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他的死,也充滿了神奇色彩,有人說,他是醉死的,也有人說,他是病死的,還有人說,他是溺死的。
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傳說李白在當涂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這個傳說充滿浪漫色彩,也符合李白浪漫的一生。
臨終絕筆,流傳千古的有很多,像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些臨終絕筆流芳百世,而李白,同樣有一首臨終絕筆。
《臨終歌》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大鵬的意象在他腦海中并沒因之而被擊落,他仍以此激勵自己穿越滔天巨浪,早日東山再起。在致友人詩中抒發這種不屈服的情懷:“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頗有點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點吧的意思。
直到后來遇上“流放夜郎”這樣的大難,他也沒有完全死心。大鵬已成為他的精神支柱,縱然懷才不遇,只要理想中的吉祥鳥還在飛,天就塌不下來。
李白的詩與人如影隨形,他的浪漫主義來自于他的英雄主義,他的英雄主義來自于他的理想主義。理想是一只大鵬鳥,為他一生追索提供了原動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吾輩豈是蓬蒿人”,”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從這些零碎語句就能看出,李白把詩當成“狂人日記”來寫的,夢想的遠不可及令他瘋狂,又給他帶來癡迷的激情。
在詩中,他以“狂”的方式來超人的,那種舍我其誰的“狂”,使李白超越了無數中庸的詩人。李白的不同凡響之外,說到底還是因為有夢想在給撐腰,有大鵬的影子在給撐腰。李白的大鵬情緒,是一種“超人”情緒,一種非凡的英雄情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