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非遺
手工之旅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區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展示了源遠流長的獨特生產生活風俗,彰顯著特色鮮明的民族文脈。學校是文化藝術教育的主陣地,我們可以在學校里和同學一起做非遺手工,一起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延續中華文脈
傳承非遺文化
傳承非遺文化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個非常典型的非遺手工:燒箔貼畫藝術、扎染藝術、剪紙藝術!
01
燒箔貼畫
起源與發展:燒箔技術起源于我國南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的人們用金屬板和錫紙制作金、銀箔以及器皿等,這是現代燒箔技術的雛形。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燒箔技術逐漸完善,在明清時期達到興盛并流傳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非物質文化遺產:燒箔畫因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中國金屬工藝中的瑰寶之一,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遺手工
制作方法:
1、準備材料:選擇所需的金屬箔片,如金箔、銀箔、銅箔等,并準備好膠水、紙張、等輔助材料。
2、剪貼箔片:將金屬箔片剪成所需的形狀 和大小,用膠水貼在紙上。這個步驟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以確保箔片與紙張的緊密貼合。
3、打磨:貼好金箔以后狂月用刷子將多余的金箔刷掉,這樣圖紙上的圖案就顯現出來了
4、后續處理:根據需求進行染色、打磨等后續處理,使燒箔畫更加完美。
02
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古代常見的防染印花紡織品有絞纈、蠟纈和夾纈等種類。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之一。同學們閑暇之余可以親手去制作一件獨一無二的扎染作品, 放松的同時還能感受到扎染的獨特魅力!
浸潤
將要扎染的布胚浸潤在水中潤濕,并且準備好扎染的染料。
扎花
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折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后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將其扎緊縫嚴,讓布料變成一串串“疙瘩”。
第三步
染色
將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溫煮熱染,一段時間后撈出晾干,如此反復浸染即可。
03
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張紙,一把剪刀,你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去創造自己內心的世界。輕松簡單的剪紙無疑是大學生在忙碌學習生活最好的解壓方式之一。下面是剪紙的一些基本步驟:
雁飛暈字雙
剪紙鋪平江
1、確定圖案:構思并確定要剪的圖案。對于初學者,建議選擇簡單且對稱的圖形,以便更容易上手和完成。
2、準備材料:準備所需的材料,包括卡紙(通常選用紅色或其他鮮艷的顏色)、畫筆(用于起稿)、剪刀(用于剪紙)以及可能的美工刀(用于處理細節或難以用剪刀剪的部分)。
3、起稿:在卡紙上輕輕勾勒出圖案的輪廓和細節。這一步可以用鉛筆進行,注意不要畫得太深,以免剪出的作品留下明顯的繪畫痕跡。
4、折紙:根據圖案的需要,將卡紙進行折疊。折疊的方式可能因圖案而異,但通常是對稱折疊,以確保剪出的圖案具有對稱性。
4、剪刻:沿著畫好的線條,用剪刀或美工刀剪掉不需要的部分。在剪紙的過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細心,以免剪壞圖案。如果遇到難以用剪刀處理的部分,可以使用美工刀進行裁剪。
非遺技術
放下手機,拾起匠心,一起走進非遺手工的世界。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通過這種方式來放慢腳步,感受生活的美好與深度,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生編輯:王旬儉
責任編輯:吳娟 牛晴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