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變遷與發展,如今人們在購物時雖然有了更多的選擇,卻依然更信賴從漫長歲月走出來的“老字號”,這與其說是對資深商家更買賬,實則是對誠信歲月的尊敬。
無論什么行業,擁有“老字號”頭銜的必然更受消費者認可,茶圈也不例外!在中國六大茶類中,就有不少通過歷史考驗流傳至今的老字號茶莊、茶廠。
而提到如今黑茶中默默無聞的祁門安茶,或許很多人都知之甚少,但其曾因突出的藥效享譽“圣茶”之名。在上世紀初的香港茶樓中也曾流傳著一句俗語:“樓上喝安茶,樓下喝普洱”。
足以見得,祁門安茶在民國初期可謂是炙手可熱的“黑茶貴族”!發展至在民國中期(1932)年,安茶已擁有孫義順、新和順、向陽春、康秧春、胡廣生等47家茶號。
直至抗戰爆發,華夏遭遇了兵燹之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祁門安茶也足足銷聲匿跡了半個世紀之久!昔日諸多安茶號也早已不見蹤影,傳承至今唯有“孫義順”得以流傳下來……
都說凡喝安茶者,必知“孫義順”!在祁門安茶數百年的浮沉中,孫義順茶號到底是如何獨樹一幟的?又是如何逆境求生、至今仍為安茶愛好者的首選?
今天,小懂就來跟大家聊聊孫義順安茶號的前世今生!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歷史上的“孫義順”
祁門安茶是比以“萬里群芳最,唯有祁門香”享譽全球的祁門紅茶還要早誕生的茶類,其創制于明末清初,相比清光緒年間創制的祁門紅茶要早了一百多年。
至清初,祁門安茶以“六(liù)安茶”之名響徹京都,彼時盛行茶號,“孫義順”正是安茶中最負盛名的茶號!據說其是由明末清初徽州府黟縣古筑村人士孫啟明創立于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
關于為何取名“孫義順”,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茶號創始人只以“孫”姓為開頭,“義”為講義氣,“順”為求順利,蘊含了創始人的經商理念和美好希冀。
最初,孫義順茶號的經營并不順利,反倒是與孫啟明一起到皖西六(lù)安經商的胞弟靠著木材買賣發家致富,時常為家鄉修橋補路、捐錢捐物,頗得鄉人感激、好評。
然而做茶葉買賣的孫啟明卻一直沒有賺到錢,也就沒有什么能力回報鄉梓,然個中緣由外人并不知曉,他也在鄰里鄉親之間落得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名號。
入不敷出的孫老板有苦難言、深感委屈,幾經思索之下毅然返回家鄉徽州經商,先是在祁南程村碣做茶仍不見起色,后又輾轉至蘆溪店埠灘,與深諳經商之道的汪姓茶商合作。
彼時,孫啟明老板與汪氏雙方商定以入股方式合作,由主經營方汪氏占四分之三股、孫老板則持股四分之一,不僅如此,他還將“孫義順”招牌轉手于汪氏。
而擅經營的汪氏接手孫義順幾年后,生意日漸紅火,名聲也逐漸打出去了。據考證當時孫義順茶號每年安茶的銷量均在280擔上下,最多時可高達420擔!
合作共贏的孫老板最后也在蘆溪鄉安享晚年,而“孫義順”在汪家經年累月的苦心經營下逐漸聞名天下,綿延百余年不絕,一直紅火到民國時期。
1932年底,傅宏鎮先生參加中國現代農學家、茶學家,被譽為“當代茶圣”的吳覺農先生組織的祁門茶業調查,并在1933年主筆的《祁門之茶葉》記載如下:
“??如南鄉(蘆溪)孫義順之產品,有百余年之歷史,在兩廣頗負盛名,嶺南郎中方珍(人名)常用安茶作藥飲,亦可見珍貴,固也有相當之價值……”
另據祁門當地知情人透露,民國時安茶行銷廣東地區,而定價多少看準孫義順茶號。
若是孫義順安茶還沒有運到廣東,其他茶號的安茶均不敢定價。足以見得孫義順安茶在當時的地位有多高!
到了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當時的孫義順茶號注冊法人為汪日三,不過真正執掌孫義順的是汪清明。
而汪清明老板在一次賣完茶返家途中遭遇匪徒搶劫不成,慘遭殺害……孫義順安茶自此停業、無力恢復生產!
后隨著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爆發,傳統運輸路線中斷的安茶也于1937年停產,到了1946年最后一批安茶外運香港,安茶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孫義順”茶號也無人問津……
現如今的“孫義順”
再說如今的“孫義順”是如何復興的?這還要追溯至1984年,來自華僑茶業發展基金會(當時茶界唯一的全國性基金會)的關奮發先生,給安徽省茶葉總局寄來了一簍六安茶(祁門安茶)懇請盡快復產。
好巧不巧,這簍茶正是孫義順茶號生產于1935年前的老安茶!只不過由于當時安茶已斷代近半個世紀,茶葉總局收到茶后誤以為這“六安茶”是安徽六(lù)安地區所產。
于是,茶葉總局當即就把復產任務下發六安,一番折騰下來后沒想到卻收到“此茶雖名六安茶,但并非六安地區所產,心余力乏,實難從命”的回復。
后來他們還是在這簍茶的底部翻到珍貴的茶票:“具報單人安徽孫義順安茶號,向在六安采辦雨前上上細嫩真春芽蕊、加工揀選,不惜資本,加工精制……”
這才讓闊別已久的孫義順安茶重回民眾視野,而當時的老茶人也通過茶票上的信息意識到這簍漂洋過海、承載著“復產”希望的老茶是皖南祁門所產的安茶。
此外,這張茶票不僅寫明了制作茶號、采摘原料等信息,還突出了彼時“孫義順”茶號深受假冒侵擾,著重聲明了正宗孫義順茶票的防偽標識,以免買家上當……
這也側面印證了孫義順茶號所產的安茶在民國時有多紅火,以致于盜版猖獗不已。就這樣,祁門當地的老茶人以一簍孫義順老安茶為茶樣,開啟了復產安茶之路。
從1985年安茶著手復產,到1990年創辦第一家茶廠江南春,再到1992年新安茶面市、重走廣東,1996年安茶重開境外市場逐漸興旺……安茶的復興之路十分不易。
后又恰逢有顧客指名道姓要“孫義順”安茶,復興“孫義順”老字號勢在必行!于是,當時祁門蘆溪鄉政府便邀請了孫義順安茶的傳人汪壽康師傅協商重啟孫義順茶號。
經過多番籌措,于1997年第二家安茶企業——孫義順茶廠正式掛牌開業,歸鄉政府所管;并注冊了“孫義順”商標,1998年孫義順商標正是被國家允許使用。
不過據當時孫義順茶廠的合伙人之一汪國鋒先生回憶道:“一開始茶廠沒有什么效益,發不起工人的薪資,導致復興的孫義順牌安茶生產力不足,茍延殘喘至2003年已有債務存在?!?/p>
當時擔任鄉長的汪國鋒先生為解決這個問題,挺身而出自愿與廠長汪鎮響一起承擔債務。
直到2018年廠長逝世后,為了更好地傳承老字號、續寫孫義順新篇,當地政府就追繳了“孫義順”商標。
▲親歷者汪國鋒先生接受懂茶帝訪談
時至今日,沿襲漫長歷史而來的新孫義順,既屬汪家祖傳,也是一代代安茶人守護的品牌。蘆溪鄉政府為促進安茶產業發展,經慎重考慮實行了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改革。
換而言之,即“孫義順”商標歸鄉有,并在2021年后成為公共商標,老孫義順安茶廠也就此停產。
如今老孫義順茶廠的安茶也是一簍難求,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極具珍藏價值,引得無數藏家都以擁有一簍老孫義順茶廠的安茶為榮!
不過,現在的“孫義順”作為公共商標受鄉鎮府嚴格監管,可為蘆溪正規生產安茶的匠心茶企共同使用,這一舉措大大激勵了更多人參與到安茶的復興中來。
現如今,祁門當地的安茶企業可謂是遍地開花,由汪國鋒先生創辦的廣豐隆,以及祁門安茶縣級非遺傳承人、現任孫義順安茶廠廠長的嚴正武老師掌舵的合和順等脫穎而出。
這或許與歷史積淀豐厚的老字號“孫義順”凝聚力脫不了干系,曾經輝煌一時的老孫義順,如今不分你我的新孫義順一脈相承!
無論新、老孫義順皆是祁門安茶浮沉百年的見證者,更是世代茶人傳承而來的“金字招牌”,守護正宗祁門安茶的“箬葉沉香”……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資料:
[1]《安茶史話》,鄭建新(著);
[2]《祁門之茶葉》,傅宏鎮(著);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不定時發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