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你最后的心愿實現了,我們永遠愛你!”11月28日8時,46歲徐春田被推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手術室,接受器官捐獻手術。他的妻子鄭曉花最后一次擁抱丈夫,流淚告別。
▲妻子與丈夫最后一次告別。通訊員 吳菲 攝
10時30分,徐春田完成了心臟、肝臟、2個腎臟和2個角膜的捐獻,將為至少4位器官衰竭患者帶去生的希望,并為至少兩名失明患者送去光明。
鄭曉花向記者訴說了丈夫生前的點滴。徐春田出生于1978年,老家在開化縣音坑鄉對門村,生前是一名水電工,家中還有讀大學的女兒和讀小學的兒子。“春田的話不多,性格溫和,見人是一張笑臉。他總是覺得,吃一點虧沒關系,心安就行?!编崟曰ㄕf,他是個熱心人,周邊有誰遇到困難都會幫一把,有空也會參與助老、助殘等公益活動。
對于生死,徐春田也有著自己更多的思考。衢州市第一例器官捐獻者徐雨文和徐春田同村。2012年6月11日,17歲的徐雨文因病去世,她的父母無償捐獻女兒所有有用器官。徐雨文的事跡,經過媒體的傳播被眾人所知。但彼時,器官捐獻還不為大多數人接受,徐雨文的家人經受著巨大的壓力,她的父母回到村里后,最初流言蜚語不絕于耳?!按禾镏烙晡牡氖论E后,選擇了支持和理解?!编崟曰ㄓ浀?,他常對周邊的人說,徐雨文是偉大的,值得大家學習。
徐春田的理解,給了徐雨文家人很大的安慰和鼓勵,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村民認同了徐雨文家人的做法。
而真正讓徐春田下決心做出身后捐獻器官選擇的是,他去醫院看望患病的朋友時,得知有位患有重病的女孩因為等不到器官移植徘徊在生死邊緣,非常難受。他回來后就對妻子說,如果自己發生意外,一定要把有用的器官捐出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和他說,我們要健健康康地活到老。”鄭曉花說。
誰知人生無常,一場意外改變了一切。今年5月,正在進行裝修工作的徐春田,從兩米多的梯子上摔了下來,后腦勺著地,失去了意識。之后,鄭曉花帶著徐春田四處求醫,期待奇跡發生,但是前段時間,徐春田再次發生腦出血,出現腦疝,深昏迷,雙側瞳孔散大固定,生命無法挽回。
“眼看希望越來越渺茫,我們就決定,如果真的治不好,就按丈夫的意愿,捐獻他的器官。”鄭曉花說。11月21日,浙江省人體器官獲取服務管理中心人體器官捐獻專職工作人員聯系鄭曉花,并組織專家進行了相關的捐獻評估。
11月27日下午,鄭曉花和女兒徐子婕以及公公婆婆在《人體器官捐獻親屬確認登記表》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想到春田的器官,能夠移植到其他人的身上,也相當于他又以另一種方式活在了人間,我們的心里,多少能夠有些念想。”鄭曉花說。
在為徐春田完成了最后心愿的同時,鄭曉花和女兒也以實際行動向他學習,在網上進行了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皟鹤舆€小,等他長大了,我想,他也會做出和我們一樣的選擇!”
用生命挽救生命,隕落的生命也變得華彩壯麗。開化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自2012年6月開化實現第一例器官捐獻以來,截至目前,開化縣共實現器官捐獻28例、遺體捐獻9例、角膜捐獻4例。其中,對門村就有3例。
“村民從最初對徐雨文器官捐獻的不理解不支持,到慢慢理解、接受,再到如今的積極支持、參與,思想觀念和行為舉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門村黨支部書記徐建平說,4年前村里還建起了博愛家園,面向全社會積極宣傳徐雨文等大愛事跡,宣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以及為群眾普及應急救護知識。
徐建平相告,全村目前戶籍人口1600余人,有不少村民自發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公眾號”進行了器官捐獻志愿登記,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對門村村兩委干部都已注冊成了器官捐獻志愿者。“大家普遍認為,器官捐獻,大愛無疆,都非常愿意延續徐雨文等人的大愛精神,給其他人帶來更多生命的希望?!?/p>
來源:衢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