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瀘州籍演員譚松韻
與實力小生鄭業成聯袂主演的
電視劇《蜀錦人家》就要開播了
圖源:蜀錦人家官微
劇情由浣花溪畔而始
為觀眾開啟了一段關于
愛情、商戰與文化傳承的視聽盛宴
含川量爆棚
既然如此
那就先把排面都拉開
看劇之前先來惡補一下蜀錦知識
等到開播,沒人比你更懂蜀錦!
錦,是以彩色絲線用平紋或斜紋的多重或多層復雜組織,織成各種花紋的精美絲織品,是絲織品中織造技術最高、最華麗、最名貴的品種。
蜀錦則是指四川成都地區制造的花錦,是用涂成五方正色(紅、黃、綠、藍、黑)的熟絲染后織造出的提花織物,與其他三大名錦(宋錦、云錦、壯錦)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錦。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
2000多年前蜀錦的風就吹到了新疆。
蜀錦歷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古蜀國,就已能生產絲織品“帛”(帛即為最初的錦)。
在有著“東方龐貝”之稱的新疆尼雅遺址出土的這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在一平方厘米的織錦中,匯集了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線,其中經線密度高達220根,緯線密度48根,代表了當時世界最高的織造水準。
而且,這件蜀錦,永久不許出國,可見其珍貴!
蜀錦歷來就有“寸錦寸金”之說。
這是因為蜀錦的生產工藝要求高、織造難度大,極耗工時。
精通全套傳統手工蜀錦織造技藝需耗時30余年,每日僅可織造8cm,說它與黃金等價可一點都不夸張。
截圖自:電視劇《甄嬛傳》
在古代,蜀錦更是皇室與達官貴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
唐中宗安樂公主出嫁時,成都曾進貢“單絲碧羅籠裙”作為陪嫁。《舊唐書》稱其“縷金為花鳥,細如絲發,鳥子大如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方見之”,堪稱唐代蜀錦巔峰之作。
電視劇《甄嬛傳》中曾提到“別的也就算了,倒是這蜀錦難得,尤其是這織金鏤花的蜀錦,聽說蜀中繡娘要十人繡三個月方能得一匹,一寸之價可比十斗金,平時連見都很難見一面,更別說做成鞋面了。”對蜀錦的珍貴也進行了側面說明!
花色繁多 古意盎然的蜀錦
要完成一件蜀錦作品,從程序上說,主要需經歷初稿設計、定稿、點意匠、挑花結本、裝機、織造等幾個重要過程,每一道程序又涉及到很多獨特的技藝。
工作極費眼力和體力,唯有一顆匠心,才能成為這寶貴文化的守護者。
點意匠
預先把設計好的圖案繪制在格子紙上著色,這樣可以實現把設計圖轉化為生產圖紙。
挑花結本
一根花鉤牽引著五顏六色的紡線,挑花工或挑或提,將結構、位置、色彩的所有信息挑制成花本程序。
這一步就非常考驗匠人的眼力了,您想想這樣的畫面,就一個諸如20公分的桃花圖案,卻需要匠人們多達2個月的時間來完成。
過花本
經線和緯線的數量都是9600根,而連接控制它們的纖線有11520根都要在花樓機上一一對應。
過花本是這是織造準備工序中最為關鍵也最為艱難的一步。
每一步都舉步維艱,但匠人的精神就是一絲不茍地做到最好,做到極致。
打結
細如發絲的絲線,常年累月的摩擦撞擊,織造過程中時常的故障,將斷線一根一根重新接合,是織造過程中需要不斷重復的工作,極需耐心。
挽花
花樓上下的配合,是最大的難關,兩人需要訓練到不需眼看,只憑借操作的聲音就能連接得天衣無縫。
投梭
挽花是控制圖案,投梭是控制顏色。樓上的挽花工,用正確的力度在一萬多根線中拽出其中正確的部分;而投梭工則需要依照既定的順序,把兩斤重的梭子在細膩的絲線中流暢甩出。
浸染過無數時間和心血的手工織錦,在燈光的照耀下,360度會呈現不一樣的顏色和質感。
蜀錦其實并不遙遠。它的浪漫,在成都就能找尋。
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是在上世紀蜀錦廠原址建立而成,現為國家級博物館,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專題展示蜀錦及傳統織造技藝的博物館。
館內文物藏品共計9373件,國家級珍貴文物48件,基本展陳分為絲綢起源、歷代蜀錦、刺繡歷史、明清服飾、織機沿革、蜀錦技藝六大部分,講述了千年錦繡文化的盛況。
絲映千色,蜀錦流芳
蜀地的傳奇故事,即將拉開帷幕
想了解更多蜀錦故事
記得鎖定《蜀錦人家》
譚松韻1990年5月31日出生于四川省瀘州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代表作有《后宮·甄嬛傳》《最好的我們》《狐貍的夏天》《以家人之名》《錦衣之下》等。
圖源:譚松韻工作室官方微博
來源:四川文旅廳蜀錦人家官微譚松韻工作室官方微博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