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博主@弦歌緩緩 講過自己的經(jīng)歷:
她在“雞娃重災區(qū)”的海淀當老師,有個學生很小就對歷史特別感興趣。
為了孩子的興趣能得到充分發(fā)展,父母開始讀史書,并將里面的事件和情節(jié),用有趣易懂的語言講給孩子聽。
上小學后,父母開始帶著孩子逛各個地方的博物館和歷史景點,邊逛邊用筆記下孩子感興趣的展品。
回家后,再根據(jù)筆記查資料,把背景故事講給他聽。
在大多數(shù)的同齡孩子忙著上各種課外班的時候,這個孩子卻跟著父母,浸泡在自己的興趣領域中,高考時,很順利地考上了某知名大學的歷史系。
其實,真正的自律,從來不是靠逼或哄,而是激發(fā)內在動力。
你看那些真正能持久學習、自發(fā)學習的孩子,往往是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然而很多父母因為“學業(yè)至上”,剝奪了孩子的興趣,也抹殺了孩子對自我價值的探索。
所以,父母可以通過挖掘孩子興趣,幫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以及發(fā)自內心的學習動力。
杭州15歲的初二男生屠彥博從小就喜歡觀鳥,如今已經(jīng)觀測到了1600種國內外鳥類,還躋身于各大專家組成的裁判團中;
他甚至為了觀鳥休學一年,去做一些鳥類志愿者的工作。
如今,他早早有了自己的目標,打算報考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生態(tài)學專業(yè),并一直為之努力。
而這些,都離不開屠彥博父母的一路支持。
興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當一個孩子的興趣被徹底激發(fā)出來,學習就變得不再枯燥無味,從“要我學”轉變成了“我要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