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講講重慶這個城市。
前段時間,去了趟重慶,是一位老友在重慶買房,讓我去看看,盤的名字叫萬科錦繡濱江,地段不錯,一線臨江,660多萬,230多平米。
這房子,按照同等邏輯,在北京,可以賣到2300萬以上,在成都也能賣到1000萬左右。
但其實在重慶,豪宅基本都是3-4萬左右,很多都在2萬以下。而且大多數產品做的都不錯,產品很卷但就是賣不上價格。
為什么賣不上價格呢,源于兩個方面。
第一個就是產業結構。
重慶是大工業城市,比如汽車工業,重慶已集聚起整車企業19家,其中新能源車企16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1200家。電子信息產業也發達,筆記本電腦產量連續10年全球第一。其他更多是低密產業群。
工業強,但利潤有限,而高溢價的科技產業、金融產業、互聯網產業等等優勢不明顯,這就決定了整個城市的,高凈值人群相對較少。
其次就是重慶的房屋供應量較大。
這個我之前講過,重慶是“房住不炒”的典型案例,甚至要比長沙更加深遠,主要是時任市長黃奇帆,主張市場“供大于求”,來抑制房價上漲。
所以重慶之前的模式就是大量低價賣地蓋樓,做庫存,得來的錢用于建造大交通系統,所以重慶的地鐵交通是全國第一梯隊,能在大山里做到這個水平,也堪稱是人類奇跡。
雖然黃市長離開了重慶,但“大庫存”的思路卻對重慶影響深遠,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
常規商品房不講,截至2024年8月,單就公租房,重慶達到了58萬套之多,為140多萬人提供居住,數量比北上廣深加起來都多。
黃市長通過大庫存,抑制高房價,有優勢也有劣勢。
優勢是,降低了年輕人的居住成本,讓大重慶化身為一個極其包容的城市,年輕人普遍生活幸福度要高于其他同類二線城市,生活節奏也相對較慢,這個可以從重慶非常發達的夜經濟可以看出。
同時擠出更多的資金,用于實體經濟投資,有利于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劣勢是,土地失去創富效應,無法有效吸引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房價的上漲被視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房價不漲可能會讓投資者對城市的發展前景產生疑慮,降低城市對房地產開發、商業投資等的吸引力,影響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速度。
同時,對于已經擁有房產的居民來說,房價不漲意味著房產增值緩慢或停滯,其財富效應減弱,可能會影響居民的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進而對整個城市的消費市場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所以這些年同在重慶和成都的人,有房一族的財富分化被逐漸拉開,很多重慶人也在抱怨房價不漲帶來的財富壓縮。
當然,房價漲或者不漲,都是源于個人的訴求。通常有房子的人,希望房價上漲,沒有房子的人,不希望房價上漲。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再回到主題,重慶最大的問題是庫存,而且是一個很難被解決的樓市問題。據統計,重慶目前新房去化周期大約在20個月左右,二手房掛牌量飆漲到30萬套左右,兩個數據都位于全國前三。
庫存大,意味著會在行情上行期,吞噬需求,在行情下行期,放大房價下跌的效應。
所以重慶在上一輪房價中,房價最高漲到1.4萬/平米,而后從2021年5月開始下跌,跌到今天價格為1.01萬/平米,馬上跌破萬元房價。
房價回到2017年,跌幅在27.8%,不算小,也不能算大,跌幅較為中性,作為1萬左右,GDP全國第四城,重慶整體房價非常健康。
那么問題來了,很多人問我重慶房價有沒有未來?
我認為在難以消化的大庫存邏輯下,全市普漲概率已經不存在了。但重慶3000多萬的人口基數,決定目前的房價已經完全筑底,很難再跌了。
這個是基礎。
其次重慶,不能作為一個城市來看,而是一個省的體量,那么分化格局未來會異常撕裂,比成都更嚴重。
同一個城市,繁華大都市和鄉鎮可以并存。而富人、中產以及普通勞動者的階層分割也會非常明顯,城市內部存在上升通道。
頭部資產還有增長的價值。
一方面,重慶今年經濟發展較好,2024 年前三季度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23244.3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力壓廣州,坐穩全國第四城。
而且新興產業也在加速轉型,比如重慶正加速推進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比如賽力斯超級工廠實現了30秒下線一輛新車,力爭2027年達到萬億級產業規模。
未來重慶智能化工業生產,跟港口結合,通過長江打通對一帶一路戰略的產能供給,這是一步大棋。
同時,高溢價產業也在努力,在 “滿天星” 行動計劃帶動下,全市軟件信息產業實現能級提升,就江北區2024 年1-8月規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收就達到了119.4億元,同比增長 113.5%,這些產業都可以加快生產更多高凈值人群。
另一方面,就是重慶的土地供應正在降速。
2023 年,重慶全市計劃供應住宅用地 1162 公頃,與 2022 年計劃供應的 2243 公頃相比減少 48.19%。2024年繼續減少,商品住宅用地只剩下了996公頃。
也就是說,重慶房地產市場開發已經進入大降速階段,尤其是發展較為成熟的主城區地段。
而之前的產品設計普遍較老,滿足不了高凈值人群對好產品的需求,所以接下來核心地段和新興產業地段,好產品會逐漸走出獨立行情。
以下是重慶,最真誠的買房建議:
1、重慶樓市,地理因素很重要,地勢決定了發展成本。整個重慶有四個山脈,明月山脈、銅鑼山脈、中糧山脈以及縉云山脈,都是那四條山脈把重慶分成了東部槽谷、中部槽谷和西部槽谷。而我們的老城區,渝中、沙坪壩、九龍坡、大渡口、江渝北全部都是在中部槽谷,因為中梁山和銅樂山以北的間距他是最寬的,地勢相對而言要平坦一些。
2、前面十年一路向北,重點發展中央公園,其實就是因為這個位置是最開闊的地方。園博園的存在,出現了發展斷層,所以需要一個北區的新中心來帶動那邊的板塊的發展,包括蔡家、悅來 、水土那些板塊,所以才有了現在看到的中央公園,而北區現在已經開發到了木耳鎮,再往上都是四川的,所以說現在重慶也不得不干一件事情,都是打通中梁山去發展西部科學城。
3、巴南區發展不起來,主要是位于南山和中糧山脈之間,越往南走越窄,整個巴南區前面是長江,背后是南山,整個區域的發展必定受限。
4、大渡口,位置明明不錯,但也發展不起來,因為有密密麻麻的老舊廠區。雖然現在重港已經搬遷,很多老廠區在改造,但是已經晚了,重慶已經向北發展了那么多年,很多有消費力的人已經去了北區,已經沒有多余的龐大購買力給大渡口。
5、渝北區是重慶人口最多,經濟最好,發展最快,也是重慶富人區,改善住宅、房產投資最多的,這個區可以作為首選。
第一梯隊:照母山,冉家壩
第二梯隊:新牌坊,大竹林,中央公園,禮嘉
第三梯隊:悅來,汽博中心,農業園區
第四梯隊:加州,空港,龍興
6、江北區地段好, 金融和商業都很發達,江北嘴和觀音橋是富人追求的地方,區域內的交通網絡不斷完善,軌道交通線路密集,方便居民前往各個區域。同時,江北區的城市建設和環境規劃較好,有許多新建的高品質住宅小區和現代化的商業寫字樓。但江北區的房價相對較貴,預算高的朋友可以看看北濱路。
板塊梯度
第一梯隊:江北嘴,觀音橋
第二梯隊:北濱路,五里店
第三梯隊:大石壩,寸灘
7、九龍坡區是重慶千年老二,經濟、人口都是第二,九龍坡擁有不錯商業,教育,醫療,這個區新房和二手選擇性多,性價很也高,當然板塊弊端也明顯,道路擁堵,環境老舊,部分板塊汽配產業,相對較多。
板塊梯度
第一梯隊:楊家坪,石橋鋪
第二梯隊:石坪橋,陳家坪,灘子口,彩云湖,巴山
第三梯隊:盤龍,二郎,中梁山,華巖
8、沙坪壩區,重慶的教育強區,文化高地,但是這里面老沙區的發展有點跟不上了,新區搞得風生水起,屬于西部科學城的物流園、西永值得期待,老城區選擇有點少了。
板塊梯度
第一梯隊:三峽廣場,鳳天路
第二梯隊:大學城,西永
第三梯隊:石井坡,雙碑,歌樂山,中梁鎮
9、渝中區是重慶的市中心,人均收入重慶第一,人口密度也是第一,建筑密度大,比較擁堵、嘈雜,缺乏宜居性,人口持續外流,只能靠未來的舊城改造帶來新的變化。
板塊梯度
第一梯隊:解放碑 - 朝天門,大坪 - 石油路
第二梯隊:化龍橋 - 大溪溝 - 上清寺,兩路口 - 鵝嶺
第三梯隊:李子壩 - 黃沙溪,菜園壩 - 下半城
10、南岸區,重慶衰落最快的核心區,全市不支持發展,經濟增速墊底,房產價值受拖累,大量的有錢人往北搬離,但是地段好,房價不貴,自住完全可以考慮。
板塊梯度
第一梯隊:南濱路沿線,彈子石區域
第二梯隊:南坪商圈周邊,茶園新區核心區域
第三梯隊:雞冠石、涂山等區域,迎龍、長生橋等區域
11、北碚區,一路向北的發展帶動了水土、蔡家,西部科學城的崛起也會帶動歇馬,北部看起來還是有機會,但是奈何地段太偏,資源一般般,發展優先級也不高,各個板塊機會不大,適合自住。
板塊梯度
第一梯隊:蔡家,城南新區
第二梯隊:老城區,水土
第三梯隊:靜觀、柳蔭等鄉鎮區域
12、巴南區這個幾年還是比較爭氣,經濟增速主城九區排在第三,次于渝北和江北,自成一體,有重慶做得最好的萬達,位置太靠南,地段有點偏,巴濱路坑了不少投資客,剛需自住可以看看。
板塊梯度
第一梯隊:龍洲灣,巴濱路
第二梯隊:李家沱,高職城
第三梯隊:界石,魚洞
13、大渡口,主城九區幾年各項數據都是排名墊底的,人口、經濟總量,經濟增速,產業和配套都不太行,但是還好和九龍坡連在一起的,地段、位置比巴南稍微好點。剛需買還行。
板塊梯度
第一梯隊:濱江沿線區域,九宮廟商圈附近
第二梯隊:建橋工業園區周邊,雙山片區
第三梯隊:八橋鎮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