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批復2025年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名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憑借過硬的臨床實力、創新的技術體系以及突出的科研教學成就,成功躋身“國家隊”行列,實現了璧山區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零的突破,也成為重慶市第三個獲得“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的呼吸專科。
兩代璧醫呼吸人
厚積薄發筑牢專科高度
重醫附屬璧山醫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劉碧翠教授介紹,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發展歷程,是不斷追求卓越、勇于突破的奮斗史。自1998年獨立建科以來,在原主任夏慶弟的帶領下,為科室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科室先后獲得首批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重慶市醫療特色專科、國家PCCM規范化建設三級醫院達標單位、全國血栓防治中心達標單位、西南介入專科聯盟理事單位、重慶市咯血中心聯盟單位以及中國肺癌防治聯盟等,也是重慶市第一家通過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評審的“咯血中心”。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呼吸介入團隊合影
“我是2019年8月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博士畢業以后加入到璧醫呼吸團隊的,我先后帶領科室不斷學習、創新,派團隊赴重慶主城、武漢、上海、北京等頂級醫療團隊進修。”劉碧翠介紹,通過不斷學習及自我提升,科室逐步開展了經氣道、經血管、經皮、經胸腔、經食道等20余項呼吸介入新技術。其中最難的是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術的開展,團隊不斷學習、改進,前后歷時4年,逐一取得各項資質,通過了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組織的評審,該項技術實現了該院國家級限制類技術零的突破,目前年手術量已達100例以上,處于重慶市呼吸科該項技術的領先地位。
在人才梯隊建設上,科室構建“金字塔培養體系”:頂層引進優秀博士及團隊,并定期選送中層骨干赴國內外進修,基層實施“青苗計劃”,培養全職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形成“老中青”三代技術骨干銜接的人才鏈。
醫教研同步發力
驅動學科高質量發展
韓睿主任(右四)帶領團隊開展疑難病例討論
科研與教學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動力。重醫附屬璧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始終秉持“醫教研協同發展”的理念。
科研方面,該科室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項目近10項,重慶市適宜推廣技術1項,舉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1項。科室完成專利轉化1項,并實現了專利轉化零的突破;科研團隊啟動了首個由該院牽頭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團隊成員發表SCI論文53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榮譽,彰顯了科室在呼吸領域的學術影響力及科研實力。目前,科室已開展肺癌及慢性呼吸疾病相關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IIT)項目6項,后續將依托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平臺,推動研究成果轉化,著力提升肺癌精準治療與慢性呼吸疾病全程管理的規范化診療水平,為全國呼吸疾病診療提供創新型解決方案。
教學方面,作為重慶醫科大學直屬教學醫院,科室承擔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教學成果連續十年獲評“先進教學科室一等獎”。
“肺常關愛”醫共體成員單位黨建金項目活動現場
璧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韓睿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夯實呼吸醫共體,基于“肺常關愛”黨建金項目,建立起“1個核心+N個基層網點”的分級診療網絡,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搭建遠程醫療平臺,幫助基層醫院解決診斷難題。同時,強化基層規范化培訓與質控,提升肺功能、呼吸疾病的診療水平,更好地為基層老百姓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團隊開展專家查房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務人員合影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院長郭進軍表示,此次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成功獲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是醫院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不僅體現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對該院呼吸學科綜合實力的高度認可,更為該院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希望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以建設國家重點專科為契機,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技術攻堅與科研轉化,推動呼吸疾病診療邁向精準化、微創化發展,為推動區域醫療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上游新聞 冉瑤 攝影 甘俠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