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家長強烈要求我看一下某讀書會的文言文課程,請我點評這樣的課程。他還和我分享了這個課程三大好處:1、課前不用預習 2、只是聽課就行,不用做筆記 3、課后還沒有作業。
我和孩子一起認真聽了這兩個課程的公開課,老師講得慷慨激昂,孩子也產生了強烈的購買欲望。
因為這個課實在太好了:名師上課,不用花時間預習,只是聽課就行,也不用做筆記,課后還沒有作業,聽完課文言文和作文都是高分,4~9年級都適合。
總之我們期待的效果它都有了。
一、學習的金字塔
可是第二天,我還是沒有買課,因為我畢竟是老師呀,我有自己的判斷力。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學習金字塔原理。
學習的金字塔原理是由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提出的一種關于學習效果的理論。
該理論通過一個金字塔模型來說明不同類型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式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金字塔從底部到頂部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代表不同的學習效率。
最底層是“聽講”,即通過聽別人講授來學習,這種方式的學習保持率最低,大約只有5%。
緊接著是“閱讀”,通過閱讀文字材料來學習,保持率提升至10%。
第三層是“視聽結合”,即通過觀看圖片、視頻等視聽材料來學習,保持率可以達到20%。
第四層是“示范演示”,通過觀看示范或演示來學習,保持率進一步提升至30%。
第五層是“討論小組”,通過小組討論或參與小組活動來學習,保持率可以達到50%。
第六層是“實踐操作”,即通過實際操作或模擬實踐來學習,保持率可以達到75%。
金字塔的最頂層是“教授他人”,通過教授別人所學內容來學習,這種方式的學習保持率最高,可以達到90%。
學習的金字塔原理強調了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的重要性,認為這些方式比被動接受信息更有效。
因此,讓孩子喜歡這個學科很重要,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讓孩子當老師很重要。要讓孩子們多表達,多分享,多討論。學習某項技能時,親身體驗,親自參與比光聽理論效果好得多。
通過學習的金字塔原來我們馬上明白,只是靠聽課,看圖片、看視頻,我們學到的知識最多只有20%。
所以我們高估了一堂課的魅力,也高估了老師的能力,更高估了孩子的吸收能力。
這張圖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孩子上了很多課,效果不明顯的原因。
因為聽課只是學習一個環節。很多家長沒有研究學習的原理,只是聽了老師一節公開課,覺得老師講得好,孩子必定學得好。
課前沒有作業,課后不復習,這樣孩子省心,家長省力。孩子還能輕松拿高分,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二、我們該怎么學
美國作家威廉·亞瑟·沃德說:“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好的教師講解,優異的教師示范,偉大的教師啟發”。
這句話很值得我們思考。如何啟發孩子思考,如何讓孩子愛上這個學科,如何讓孩子樂學好學,是每個老師應當努力的方向。
學習的五個環節:包括預習、上課、復習、練習和總結。
預習是提前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上課是參與教師的講解和討論,復習是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練習是通過做題或實踐來應用所學知識,總結是對學習過程和內容進行回顧和提煉。
學習的五個環節,是教育學家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是每位老師的必修課,輕易打破,往往無功而返。所以上課前,我希望孩子能了解老師上課內容,有心理預期。
課堂上我希望孩子積極互動,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而不是我一個人口若懸河的表演。我期待孩子看到問題后有不同的答案,甚至是爭得面紅耳赤,我更期待孩子們課后不要盲目刷題,而是多做整理。
怎么整理?
拿閱讀理解課說,整理不是把講的概念抄一遍,更不是簡單的訂正錯題。
而是要思考這節課老師講了哪些概念,我理解這些概念沒有,這道題的考點是什么,老師剛才如何分析答題思路,回答這道題要注意什么,有時間還要完成一份反思筆記,多做這樣的思考和整理,相信進步才會大。
俗話說:光聽不練,效果減半,任何學科都有其學習原理,一味求巧,求快,適得其反。
當我們了解學習的過程,也就不會給孩子盲目選擇課程,更不會被某些虛假的宣傳所蠱惑,您說呢?
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上圖是我個人二維碼,語文疑問可私信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