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個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他的名字本應與榮耀同在。
然而,卻因與同事的分歧,職位一降再降,甚至錯過了授勛的機會。
盡管如此,他仍然堅定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位被命運捉弄的英雄,他每次在時光的路口都堅定不移的選擇了自己認為對的道路。
那么他究竟是誰?又為何如此被命運捉弄呢?
黎玉的報國之志
黎玉,原名李興唐,山西人,1916年閻錫山開始了其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統治。
他曾擁蔣反共,但對山西的治理也曾盡心盡力,尤其在教育方面。
規定一定年齡的孩子必須接受4年義務教育,這些都使得山西一度成為全國模范省份。
黎玉少年時曾在私塾啟蒙,之后在當地的小學和中學讀書,在那個時期,新思想和新文化開始影響中國。
尤其五四運動之后,黎玉和他的同學都受到了影響,他們的思想開始活躍起來。
之后黎玉接觸到了更廣闊的知識天地和更新潮的革命思想,開始組織同學們上街游行,下鄉宣傳,以學生會的名義辦壁報,極盡所能地向大家宣傳進步思想。
在早期革命活動中為了團結更廣泛的力量進行革命斗爭,黎玉在在上級的指示下加入過國民黨。
后來因參加革命活動被開除國民黨黨籍,并被送到監獄關押,經過組織營救,在第二年才被保釋。
之后幾經周折,黎玉才恢復共產黨身份,繼續參加斗爭,1936年,日軍加大了侵華腳步,在山東活動尤其猖獗。
當時山東的國民黨政府在日本侵華的威脅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抗日活動,但同時也存在著對內鎮壓我黨和愛國進步力量的行為。
1956年山東的黨組織受到嚴重挫折,在當地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在河北開展地下工作的黎玉臨危受命,前往山東恢復和重建黨組織,并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
全面抗戰時期,日軍占領了山東濟南,黎玉組織武裝起義,隨后,積極參與建立八路軍山東縱隊,發展抗日武裝力量,使山東的抗日武裝力量發展到幾萬人之多。
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評價,毛主席都對其贊不絕口,并在一次會議上號召其他省市向山東學習。
黎玉命中克星
在此之前,黎玉曾與羅榮桓、陳毅、徐向前和粟裕等多位將軍合作過,大家共同默契抗日,然而1945年黎玉遇到了自己的命中克星——饒漱石。
饒漱石是江西人,家境殷實,受正規教育一路考到上海大學,1927年曾參加上海武裝起義。
在早期革命期間曾多次赴蘇聯學習,1936年起先后被派到美國、法國,分別參與輿論方面的工作。
1939年饒漱石回國,任中共東南局副書記,之后因工作調動去了東北。
這期間,華東局的領導工作主要由黎玉負責,1947年饒漱石返回山東,當時黎玉已經在山東工作有10多年。
也就因此,饒漱石發現黎玉在山東的工作、威望都比自己要深得民心,有一種被架空的錯覺,這也為之后,他們不和埋下了隱患。
同年,山東的土地改革隨著戰爭的白熱化而加速推進。
黎玉在山東工作日久,他在土地改革中強調保護富農的利益,認為這符合中央的指示精神,也是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措施。
然而,饒漱石和康生對山東的土地改革實踐提出了批評,認為存在“富農路線”的傾向。
黎玉因此被扣上錯誤的帽子,工作受到了錯誤的批評和指責,他的朋友曾勸他親自向中央解釋。
但黎玉知道中央對此事已有定論,因此只能在相關會議上作自我批評和檢討。
而饒漱石則乘機收攬人心,將山東政務實權都抓到了自己手中,更是在建國后乘機調到中央工作,政治生涯更上一層樓。
饒漱石到中央后,出于個人野心和權力欲,他開始和時任國家計委主席的高崗合作,制造了一系列冤假錯案。
1953年兩人的惡行暴露,高崗在事情敗露后就自殺了,之后饒漱石沒有被判處死刑,而是被開除出黨,并剝奪了其政治職務。
他在監獄度過一段時間后被保釋,于1975年去世,享年72歲。
黎玉赴上海從零開始,開啟新篇章
1949年5月,上海宣告解放,這座遠東大都市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黎玉也根據組織安排,離開了工作十三載的山東,到上海工作。
時任上海市副市長,參與和組織對上海國民黨政權機關和公共設施的接管工作,確保政權平穩過渡。
當時,上海因戰爭經濟遭受重創,一些不法資本家和投機分子試圖利用新生政權面臨的困難,為自己謀利。
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黎玉和其他工作人員夙興夜寐,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穩定市場、打擊違法行為。
1950年初,上海社會秩序得到了明顯改善,市民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1952年“五反”運動,進一步清除了舊社會的經濟積弊,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為上海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由于之前土地改革時期的影響,黎玉卻在“三反”運動中受到錯誤批判,職位被一降再降。
但黎玉依舊繼續兢兢業業地繼續為人民服務,可他身上始終背負著沉重的包袱。
他在負重前行,也始終相信,總有一天,會沉冤得雪,這一等就是30年。
1986年,黎玉接到了來自中央的下發平反通知,為他恢復了名譽。
事實證明,當年饒漱石和康生對黎玉的批評并沒有具體的政策和實踐依據。
大喜大悲下,年過八旬的黎玉身體終于不堪重負,第二天他就住進了醫院。
這份遲到的通知似乎來的有點晚,但又好像剛剛好,它是對黎玉革命生涯的一種肯定和交代。
兩個月后黎玉沒有遺憾的在北京病逝,享年80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