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賈賀輝 | 編輯:小榆
“月薪過萬,囤不動黃金首飾。”
好文3503字 | 7分鐘閱讀
題圖源自電視劇《小巷人家》
今年的金價猶如過山車,牽動著每一個“囤金人”的心。
在經歷了近一年的大漲后,11月中旬國際金價連跌5天,紐約期貨黃金單周下跌超過4%,創出了近3年來最大的單周跌幅,讓站上800元/克的金價重新回到了7字頭開頭。11月下旬,金價再度小幅回調,今年迄今為止,金價累計上漲超過30%。
以周大福為例,其金價先從10月31日的826元/克,降低到11月16日的769元/克,單克降幅達到57元,相當于買一個30克的金手鐲省出近2000元;而到11月24日時,金價又重回了812元/克。
狂飆的金價背后,周大幅、六福珠寶等黃金店鋪卻接連閉店。根據周大福所披露的財報,2025財年Q2(2024年Q3)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內地閉店180家門店的基礎上,該季度繼續關停145個珠寶零售點;六福珠寶母公司六福集團整體零售值按年下跌16%,季度閉店76間。
盡管整個黃金市場進入消費冷靜期,但并不意味著“囤金人”不愛黃金了,被壓抑的黃金購買需求依舊旺盛。最明顯的莫過于,年輕消費者開始囤小克重金飾了。
投射在數據上,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黃金消費量741.732噸,與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11.18%。其中:黃金首飾400.038噸,同比下降27.53%;金條及金幣282.721噸,同比增長27.14%,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轉變為“避險需求”。
與此同時,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電商新模式快速發展,拉動了小克重黃金首飾消費增長,前三季度溢價相對較低的金條及金幣消費仍能保持較大幅度增長。
那么黃金首飾未來走勢究竟如何呢?金價狂飆之下,“囤金人”該何去何從。
從小克重黃金開始,修煉“配得感”
去年起,Erin的手機上多了一款刻著“全力暴富”四個字的周大福金條鑰匙扣,“這原本是閨蜜送的伴手禮,克數雖然小,但是顏值和寓意在線,搭配包包或是手機一點都不違和,簡直是時髦精的新寵。”
“金飾和秋冬深色大衣搭配,就是營造氛圍感的神器。”娜娜是公司里公認“很會穿的同事”,在她的首飾穿搭心得里,金飾是優雅大氣的代名詞,“見客戶或者重要會議,我會首選有設計感的金飾搭配簡潔的西裝,舉手投足間會透露著知性的優雅。”
據娜娜透露,自從她經濟獨立了以后,每逢重要時刻都會獎勵自己黃金轉運珠或是小克重金飾。當黃金價格向下波動時,她還會立刻在微信上咨詢金店的銷售,如果符合心理預期,款式也是我所喜歡的,還是會立刻拿下。在她眼里,她買的不只是金飾,而是內心的愉悅感,甚至是重新養育自己的“配得感”。
Erin、娜娜,是新一代“囤金人”的縮影。
定期購入金豆豆/轉運珠,早已是新“囤金人”中流行的儲蓄方式。相較于動輒大幾十克的金飾,這些小克重黃金飾品不僅降低了購買的門檻,還為懷揣投資夢想的新“囤金人”提供了進場的契機,就像是“實物定投”,在充滿不確定的黃金時代,贏得更大的“投資價值”。
更有趣的是,購買小克重黃金這一行為,還被賦予了“情緒價值”,其背后蘊藏著以“悅己”為目的的情緒消費。比如代表“鴻運滾滾來”的轉運珠紅繩,是很多年輕人的新年必備;Van Cleef & Arpels的經典四葉幸運系列,以黃金搭配藍瑪瑙寶石切片和璣鏤刻紋工藝,搭配經典幸運四葉草元素,成為時尚與好兆頭的結合體。
智篆GI發布的《2024淘系珠寶飾品趨勢白皮書》顯示,“自戴”正在成為黃金珠寶消費的重要場景。而在購買珠寶飾品的主要動因中,超過65%的消費者是為了犒勞/獎勵自己,54%人是為了搭配服飾。可以說,當金飾跳出傳統「老氣」敘事,以創意設計跳進了年輕人的視野,便煥發出嶄新的生機。
年輕人對小克重黃金的熱愛,背后也少不了各大黃金品牌的不懈努力。一方面,品牌方秉承著“萬物皆可黃金,誰火就跟誰聯名”的態度,將奧特曼、蠟筆小新、迪士尼、柯南、哈利波特、HelloKitty、三麗鷗等大熱IP一網打盡,融入金飾設計中,致力于獲取年輕人的認同,甚至還推出了金榴蓮、金泡面等腦洞大開的設計,讓網友大呼“誰看誰迷糊”。
另一方面,品牌方緊密貼合年輕人的國潮審美,不斷革新技藝。從精致雕花到古法技藝,“他們以季度為周期,高密度地推出新款,如今年4月以來,周大福陸續推出周大福傳福系列、故宮系列等定價首飾產品,展現“金飾+國潮+年輕化”的無限可能。
與此同時,直播帶貨、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拉動了小克重黃金首飾消費增長,在小紅書上,“買金”的相關筆記數已達13萬篇,與古法黃金相關的種草筆記多達84萬條,無疑推動了小克重黃金的火爆。世界黃金協會調研數據顯示,重量低于10g的產品是零售商在23年上半年收入的最大來源,價格低于人民幣2,000元的產品貢獻了零售商超過35%的銷售額。
“周大福們”患上業績焦慮癥
金價越高,金店越慘。持續上漲的金價,令“周大福們”陷入了集體焦慮。
2024年三季度財報(2025財年第二季度報)顯示,周大福在珠寶鑲嵌、鉑金及K金首飾等業務板塊的銷售額持續下滑。中國內地市場上,珠寶鑲嵌、鉑金及K金首飾同比下降27.6%,黃金首飾及產品同店銷售下降24.7%;以往占公司銷售額超30%的珠寶類高毛利業務,如今占比低于15%。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反差,一方面是當前經濟背景下,消費者開始減少對于珠寶類奢侈品的支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限額以上金銀珠寶零售總額為2454億元,同比下降3.1%。其中在9月份,金銀珠寶零售總額增速為-7.8%,在16個消費類目中排名倒數第一。
在婚戀市場上,高昂的金價正在勸退無數“備婚”的結婚剛需群體。另一方面,由于黃金置換價值變低,不少投資客轉向其他更快捷的投資品。在小紅書上,有網友以周大福800多元/克黃金算了一筆賬(疊加店鋪克減后為600多元/克):正常來說,市場回收價是以大盤黃金的成本價再減10-20元/克來計算,后面行情好的話金店按照六百多元/克回收,可能勉強保本;倘若行情不好時,金店按照四五百元/克的價格回收,再加上折舊費/損耗費等等,這筆賬不管怎么算都很虧。
按照以往經驗,國際金價下跌時,金店通常不下跌,國際金價上漲時,金店則立即暴漲。也就是說,只有價格比自己購置時的價格高于150元才能賺錢,但目前來看,金價短期漲幅有限,黃金置換價值變得不再理想。
種種因素疊加下,不少囤金人開始轉向更多元化投資渠道,例如自2023年至今先后出現的炒鞋、炒泡泡瑪特盲盒等等,也有不少囤金人轉向了積存金、黃金ETF聯接基金、黃金股基金等“新三金”。
持續上漲的金價,也讓金店迎來至暗時刻。
原材料上漲、周轉率下降,導致金店投入成本持續增加,利潤率走低。天眼查數據顯示,周大福半年關閉了180家門店,零售值下滑20%;周生生關閉47間門店,零售額下滑了13%;周六福關閉了76家,零售額下滑16%。
周大福門店工作人員也表示,今年,尤其是下半年的生意格外難做。隨著黃金價格的上漲,顧客消費意愿不斷下降,且更偏好低克數的消費,整個9月自己只賣出了4單,且客單價都不到6000元。
金價,還會再跌嗎?
近兩周,金價仍在持續波動。
不少經濟學家表示,只要國際地緣沖突問題沒有徹底解決,未來黃金的貨幣屬性仍然占據上風,其商品屬性還將有所減弱。也就是說,黃金價格可能還會出現有限幅度的下調,但不可能大幅或持續下調。
對于“周大福們”來說,未來不明亮的金價走勢成為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成功穿越市場周期勢必成為一場硬仗。
而優化線上銷售和強化產品創新無疑是兩把利器。與慘淡的線下不同,線上黃金銷售表現出了良好勢頭。據了解,今年“雙11”活動中,天貓平臺下發的黃金券不到1分鐘搶空,老鋪黃金、夢金園、賽菲爾等15個品牌的首日成交額較去年翻倍。線上布局將成為“周大福們”應對市場挑戰的重要抓手。
《2024淘系珠寶飾品行業趨勢白皮書》也顯示,消費者在購買黃金時受多種因素驅動,相較去年,消費者更加看重黃金的置換靈活度、純度保證和是否具有中國傳統內涵;在設計款式方面,近六成消費者喜歡新工藝設計款(如金鑲玉、琺瑯等)。
事實也證明了年輕消費者對于有設計感、有文化感金飾的偏愛。今年天貓雙11期間,周大福推出的春意晚盤纏碎金手鏈,在李佳琦直播間單日成交額過百萬;老鋪黃金推出具有中式寓意的“古法工藝黃金飾品”,單價近10萬元的龍鳳金條在預售3分鐘后便達成交易,售價5.7萬元的八寶香囊吊墜,在預售首日的成交量更是創下了10月記錄......種種現象級銷售,為黃金行業未來發展帶來了曙光。
除外觀之外,產品的質量也應受到重視。在黑貓投訴上,有消費者表示潮宏基天貓店購買了一條手鏈,不到四個月內里手鏈斷了兩次。由此觀之,在整個行業向“年輕化”靠攏的同時,顏值只是第一張入場券,只有精心打磨工藝、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品牌,才能被更多消費者認可。
整體來看,未來金價可能仍處于多重因素影響的波動之中,“周大福們”需真正找到消費者心理關于“收藏與消費”的平衡點,才能真正地穿越時間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