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夜之間能輸掉上海的100棟洋樓,娶了民國總理長女為妻,又納了11房姨太太。
24歲便繼承巨額遺產,白銀就分得116萬兩。然而,他的揮霍無度最終導致家產耗盡,晚年落得身無分文,食不果腹的悲慘結局。
他就是中國第一敗家子盛恩頤。
上世紀20年代,盛恩頤結識了上海灘有名的紈绔子弟盧小嘉,
盧小嘉他爹是浙江省督軍盧永祥,人稱上海王,仗著他爹的勢力,盧小嘉在上海可謂是翻云覆雨,
他暗殺警察廳長,暴打黃金榮,這些轟動事件全出自他手,
而盛恩頤一擲千金的實力,在上海也是首首屈一指,名聲遠揚,
正所謂一山容不下二虎,一貫囂張跋扈的盧小嘉肯定不會讓別人碾壓自己的名號,
而盛恩頤也不是一個會低頭的主,兩人就開始了明里暗里的較勁兒、攀比,
比如盧小嘉去酒吧開一瓶酒,盛恩頤就連開十瓶,誰也不服氣誰,最終二人決定在賭桌上一較高下,
當天晚上二人如約到達賭場,吸引了不少圍觀群眾,
誰都想看看這兩個花錢如流水的公子少爺,賭注能下多少,就算不看人,看看錢過過眼癮也行。
賭局一開始,盛恩頤就壓下了白銀三萬兩,差不多相當于現在的1千多萬人民幣,
此時在場觀看的人都說盛爺威武,而盛公子表面雖然是輕蔑一笑,內心則是獲得了極大的優越感,
仿佛輸贏已經不重要了,能展示自己的鈔能力就行,
也就是在這種眾星捧月般的滿足感下,盛恩頤逐漸迷失,看到盧小嘉將盧家大半的家底都搬上了賭桌時,
他也不甘示弱,大手一揮,直接將上海灘的一條街拿出來奉陪。
這條街有100棟小洋樓,對比如今上海令人望而卻步的房價,100棟洋樓的價值簡直不敢想象,
但最終盛恩頤在這場世紀豪賭中落敗,這結果換作是另一人,當場都得吐血,可是盛公子反而神情自若,
雖然輸了錢,但贏了名,那比起因敗家而出名的盛恩頤,其父盛宣懷可謂是成就非凡,
盛宣懷是晚清最大的實業家,憑借出色的經商能力,積累了巨額的財富,是名副其實的晚清首富。
據1920年盛世遺產估價清冊行,其財產總值為1300多萬兩白銀,
其中房地產估價占總遺產的五成還要多,光是上海地產就估價為668萬余兩,
難怪圣恩頤出手就是上海一條街,當時盛家光傭人多達200多人,這些傭人中還有兩個名人,
一位是趙四小姐的母親呂葆貞,另一位則是宋美齡的母親倪桂珍,足以見得盛家的地位有多顯赫。
但就是這樣一個名門望族,在傳宗接代上卻稍顯艱難,盛宣懷三個兒子先后夭折,
直到1892年老四降生,當時慈禧老佛爺得知后,便親口賜名恩頤,
可以說盛恩頤出生即巔峰,盛家把她當成了寶貝疙瘩,想要之物一一滿足。
例如中國四大名園中的蘇州留園,曾是盛宣懷送給盛恩頤的私人宅院。
婚姻方面,盛恩頤迎娶的是民國總理孫寶琦的女兒孫用慧,
教育方面,盛恩頤是遠赴英美高等學府深造的高材生,
可如果盛恩頤真的能按照他父親安排的路走下去,世上怎會還有這個敗家子兒呢?
在寵溺和金錢的喂養下,盛恩頤骨子里都刻著敗家的習性,
在他的觀念中,奢靡度日才是人生的常態,怎么想的就得怎么做,
在這一點上,盛恩頤確實做到了知行合一。
清末,上海是第一座行駛汽車的城市,于是他成了上海第一輛德國奔馳車的擁有者,
好馬配好鞍,它將車把都換成了銀質的,還在上面刻上盛恩頤三個大字,在車牌號上,它更是別出心裁,花了大價錢搞了四個四。
只因他在盛家排行老四,只要看到這個車牌,大家就會知道盛四爺駕到,
不過在上流社會,馬匹才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征,也可以說是奢侈品,
毫不夸張的說,在當時養一匹馬的花銷,用來養活幾個中戶人家都是綽綽有余的。
可財大氣粗的盛恩頤,一口氣養了75匹價值不菲的賽馬,
另外和大多數紈绔子弟一樣,盛恩頤風流成性,
拋開孫用慧父親的總理身份,她自身算得上是高知女性,說的一口流利的外語,還給老佛爺當過翻譯,
可即便是如此,盛恩頤也是不以為然,在外面風花雪月,
先后娶了11房姨太太,生下了20多個子女,當然這些只是給了名分的,究竟有多少相好的,恐怕他自己都數不清,
但不可否認的是,盛恩頤不是一個自私的人,她有錢不只是自己造,她帶著身邊的人一起揮霍。
他給每個姨太太都配備了一棟小洋樓,外加一輛進口座駕,還有不下十個的男傭女仆,負責姨太太的生活起居。
如此龐大的家庭開支,一般人還真承受不了,難道盛老爺就不知道嗎?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所以如何守住盛家的巨額財產,成了盛宣懷晚年重點思量的問題,
他對于家產一直主張的是動利不動本,與傳統的將家產具體分到子孫手中不同,該主張是只允許動用各項產業產生的利潤,不得動用本金。
按照這個思路執行下去,盛家勢必會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子孫后代都能享受富貴的生活,
奈何盛宣懷絞盡腦汁謀劃的保家之策,并未得到家族成員的認可,
或許在他們看來不分家產,只對些許的利息進行分配,那原本奢侈的生活方式根本不能滿足,
比起富不過三代,他們可不想委屈自己,所以到了1916年,盛宣懷去世后,盛氏族親好友將家產開拆成了十份,
五成設立愚齋義莊,相當于現今的慈善基金會,五成用于盛氏五房的子孫均分,
在財產分配上,盛恩頤得到了116萬兩白銀,
可盛宣懷留給他的不止白銀,從盛恩頤出生那時起,他便被認定是盛氏唯一的繼承人,
所以盛宣懷去世后,時年24歲的盛恩頤,便坐上了漢冶平公司總經理的職位,
但從小在蜜罐里長大的盛恩頤,怎會知道創業容易守業難的道理,
所以他并沒有在其位謀其職,而是繼續沉迷于燈紅酒綠的生活,
日上三竿不起床,完美詮釋了什么叫晝夜顛倒,娛樂至上,但最讓盛恩頤上頭的還是賭博。
據盛恩頤的一個賭友后來描述,當時盛公子一覺到下午4、5點鐘,那個點兒銀行都下班了,著急用錢怎么辦呢?
盛恩頤就把當鋪當成了自己的第二銀行,隨便拿家里的一件老古董,去當鋪換錢,等第二天開門再派人去贖。
這樣一來二去就解決了盛恩頤的用錢問題,可當鋪會從中間收取費用,
不過盛公子又怎么會計較這些小錢,也真是應了那句話,敗家子,錢如草。
而與盧小嘉的那場豪賭中,盛恩頤直接輸掉了盛家一半的財產,當年分得的那部分錢財更不用說了,早已被揮霍一空。
于是他便打起了愚齋義莊的主意,盛氏子女開始了搶奪一樁財產的大戰,最終盛恩頤又獲得了數十萬兩白銀,這筆錢成功為其富二代生活續費。
而義莊在盛氏內部與南京國民政府的雙重壓力下走向解散,反觀被盛恩頤執掌的漢冶平,
雖然每年為他提供了豐厚的薪水和分紅,但耐不住盛恩頤坐吃山空的能力,
而且隨著日本人的入侵,公司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但盛恩頤還是在賭桌上與人論英雄,
靠著拆東墻補西墻的操作維持開銷,直到曾經的萬貫家財被徹底揮霍殆盡。
有人曾粗略的估算過,盛恩頤敗掉的家產高達140多億,而曾經追隨在盛恩頤身旁的狐朋狗友們,也早已不見蹤影。
不過倒是還有一個人,和他有著同樣的境地,那就是李鴻章的孫子,
他和盛恩頤二人時常在街上閑逛,據說他們當時路過襄陽公園,想進去觀賞一下,但身無分文,
兩個人你看我,我看你,愣是拿不出錢來買門票,
解放戰爭后,盛恩頤手頭其實還有不少家產,可當時實行土改政策,私有房產需要繳納高額的地稅,
早已窮困潦倒的他吃飯都成問題了,又怎會有多余的錢交稅,最后這些房產被折價充公了,
而私宅留園也上交國家,如果不是當時盛家將祠堂設在蘇州留園的門口,恐怕盛恩頤晚年連個棲身之地都沒有,殊不知那里也是他最后的葬身之處。
更可悲的是,曾經盛恩頤妻妾成群,生下了20多個孩子,最后只有一個沒有名分的女子選擇留下,照顧她的生活。
那時的他煙癮還很大,但是沒有錢,一些剩下的香煙屁股都舍不得扔。
1958年,時年66歲的盛恩頤因病去世,這就是盛恩頤的一生,奢華而又荒唐。最終留下的只是關于他的悲劇故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敗家子的典型代表。
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曾說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他自出生起便沐浴在錦衣玉食之中,繼承了父親盛宣懷的豐厚家產。人生旅途幾乎無任何風雨,缺乏了成長的磨礪和錘煉,使得他難以擔當重任。
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富不過三代”的寫照。
盛家的興衰,提醒著我們一個道理: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傍身。
或許,盛宣懷留給后代的最佳遺產,不僅僅是萬貫家財,更應是生存的能力和創造的智慧。
這樣,即便在困境之中,他們仍能憑借一技之長,自給自足,繼續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