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紅軍行至瓦窯堡,舉行了擴大會議,稱瓦窯堡會議,這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轉折時期的一次重要會議,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瓦窯堡會議召開前,紅軍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其中有一名年僅16歲的女學生,她叫張梅。令人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兩年,張梅就嫁給了時任抗大校長兼政委的林彪,成了林彪第二任妻子(林彪與第一任妻子汪靜宜未舉行婚禮)。
這位張梅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張梅原名劉新民,陜西省米脂人,生于1919年,有一句話非常有名,“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米脂的姑娘漂亮是出了名的,確實如此,張梅就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在當地非常有名,被稱為“陜北一枝花”。
張梅學生時期讀過幾年書,是高小學歷,這在當時也算是知識分子了,但張梅感覺到自身不足,很想繼續學習,不久她就順利進入中央黨校學習。
1937年的一個夏天,時任抗大校長的林彪應邀來到中央黨校參觀,被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子吸引,她就是張梅,當時的林彪正是三十而立之年,就當上了抗大校長,可謂是意氣風發,是眾多女子關注的對象,張梅也不例外。
就這樣,年僅18歲的張梅嫁給了林彪。
也就在此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林彪成了八路軍一一五師的師長,隨即率軍參與指揮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重創日軍,林彪名聲大振,成為民族英雄和戰術大師級的人物。
令人沒想到的是,隨后不久林彪的一次負傷,為他和張梅的悲劇婚姻埋下了伏筆。
那是1938年3月的一天,林彪帶著十幾個部下,穿著繳獲的日軍軍衣,赴呂梁地區開辟抗日根據地,被閻錫山守軍誤以為是日軍騎兵,隨開槍射擊,林彪中槍,正是這次負傷,給林彪留下了終生難愈的植物神經紊亂癥。
當時陜北醫療條件有限,為了養傷,組織安排林彪前往蘇聯,由身為妻子的張梅一起陪同來到莫斯科。
在這里,雖然張梅為林彪生下長女林曉霖,但性格上的差異讓兩人漸生嫌隙,我們都知道,林彪性格內向,不喜歡交際,張梅則相反,生性開朗活潑,喜歡參加各宴會、舞會,但林彪卻限制她的自由,這讓兩人漸行漸遠,矛盾變得不可調和。
1942年,在蘇聯養傷三年的林彪回到延安,張梅卻留在了蘇聯,至此,張梅與林彪的婚姻告一段落。
回到延安不久,林彪便又娶了一位妙齡女子,她就是林彪第三任妻子葉群,張梅則在1948年回到國內,來到東北解放區,被安排到沈陽中國醫科大學學習。新中國成立之初,張梅曾跟隨中央衛生部出訪蘇聯,擔任翻譯。
畢業后,張梅成了一名醫生,于1954年再婚,嫁給了徐介藩。
徐介藩是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生,算起來,還是林彪的師兄,他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
此后,張梅一直生活在東北哦,從一名醫生到科室主任。而且,她還非常長壽,如今已經103歲,2005年,86歲的張梅還獲得中國政府和俄羅斯政府分別頒發的兩枚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60周年榮譽勛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