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巴以沖突的展開,全世界仿佛都亂成了一鍋粥,朝鮮半島風云詭譎,朝韓雙方劍拔弩張,中東各國不甘示弱,以埃及、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蠢蠢欲動,第六次中東戰爭仿佛就在眼前。
而我國周邊亦是如此,不僅臺海緊張依舊,就連南邊的印度都極不老實的想要插上一腳,妄圖重演當年情況,侵占我南疆土地。
聞聽此事,廣大國人無不憤慨,同時也讓人不禁想到了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時我中國軍隊的風采,明明是一場被動防御戰爭,愣是讓我們將印度打到險些遷都,更是令五星上將麥克阿瑟都不得不服,隨即給出了一句中肯又犀利的評價。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印度為何始終對中國賊心不死,先輩們是如何戰勝的侵略者,麥克阿瑟又到底說了些什么呢?
犀利評價與戰爭背景
先說答案,作為美國的五星上將,作為在朝鮮戰爭中與中國人民志愿軍對陣過的親歷者,待聽聞印度膽敢同中國開戰之際,麥克阿瑟是既好笑又好氣,進而做出了一句無比犀利的評價,那就是“敢和中國開戰,印度純屬有病”!
此話一出,世界范圍內瞬間掀起了驚濤駭浪,原因很易,畢竟在戰前,有不少國家都是看好印度的,覺得這個新興崛起的第三世界領袖定會掀翻中國,自此奠定亞洲霸主之位,其余國家就算沒這么極端,也大多認為中印之間勢均力敵,誰勝誰敗還說不定,可現如今,聽麥克阿瑟的意思卻覺得印度必敗無疑,這怎能不讓人感到疑惑呢?
但很快眾人就明白了事出何因,想來肯定是當年的朝鮮戰爭給麥克阿瑟打出了陰影,明明說好了圣誕節前回家,卻屢戰屢敗最終慘遭撤職,明明在太平洋戰場上所向睥睨,一招跳島戰術打的日軍丟盔卸甲,卻被中國人重新提起了當年的外號“麥跑跑”,他對中國軍隊感到畏懼也在情理之中。
而與此同時,一個問題亦是隨之浮現,即,就連麥克阿瑟都不敢小覷中國,為何印度卻毫不猶豫的選擇同我們開戰呢?
當然了,此事說來話長,若想理清,咱們還是要從這場自衛反擊戰的背景開始說起。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亞洲局勢堪稱是風云詭譎,一方面是新中國的軍事力量得到了世界的承認,搞得美西方以及蘇聯只敢動用核威懾,卻半點不敢出兵進犯,另一方面則是越南戰爭的持續,美國瘋狂向越南增兵,而蘇聯也在持續支援越南,在這兩個幕后大佬的博弈下,中南半島的戰火顯然不是短期內能夠被撲滅的。
而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國家無比高調,那就是被譽為第三世界國家領袖的印度,獨立后的印度實力異常強大,這不僅源于努力發展,更是美蘇共同縱容下的產物,雙方都想拉攏這個新興大國以壯大自身陣營,隨即要錢給錢、要技術給技術,并快速拉高了印度的國際地位。
在此基礎上,印度的狂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地位提升后,他們亦是將下一個發展目標定在了軍事上,妄圖通過打服其他亞洲國家來徹底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為此,不少周邊小國都慘遭侵略,而中國正是他們的最后一顆眼中釘。
這么說吧,彼時的美蘇兩國都在觀望,即便投資也沒有竭盡全力,可只要印度擊敗了中國,那一切就不一樣了,待確定了印度的實力后,接下來他們付出的利益就將源源不斷。
正巧,英國人還真給印度留下了一個契機,那就是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以此地圖為界,中國的藏南地區應該是印度的領土,只不過此前中印雙方都知道,這條線根本沒有現實依據,反倒是英國殖民者侵略中國的鐵證,這才一直沒有大動干戈。
但現在卻不同了,印度正愁沒理由與華開戰呢,這不就是最佳的借口嗎?于是乎,就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伴隨著中蘇關系破裂,蘇聯轉而同美國共同扶持起了印度,尼赫魯見到時機成熟,一場無休止的挑釁亦是自此上演。
挑釁加劇、戰爭爆發
面對印度主動侵略中國領土,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當即作出評價,稱印度人“腦子有病”,但在世人看來,這卻是無稽之談,印度的紙面實力并不弱小,反而要遠勝于中國,否則的話,他們又為何會主動挑釁呢?
印度首次在南疆對華挑釁的時間,大致發生在1959年,為了激怒中國,為了讓我們率先打響第一槍,尼赫魯政府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但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即便自己已經“蹬鼻子上臉”,中方卻依舊保持著克制。
面對挑釁,黨中央和毛主席思慮再三后還是選擇了忍讓,不單忍讓,我們還相繼做出了兩個舉措用以緩和矛盾,其一是派遣周總理赴印交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訴說著中印之間應當團結,共同對抗美西方世界的陰謀,對抗美蘇兩國的霸權主義。
其二則是讓邊防將士主動后撤二十公里以示誠意,表達了我們不想要戰爭,希望地區和平穩定的美好愿景。
不得不說,以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脾氣,能做到這一點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可以說,若非為了大局著想,若非中蘇關系破裂,美國也在蠢蠢欲動,不想讓中國四面皆敵,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槍桿子早就殺了過去。
然而,令我方感到詫異的是,如此強烈的善意在尼赫魯政府眼中卻變成了懦弱,他們不但沒有消停下來,反倒是得寸進尺,很快擴大了邊境的騷擾面積。
自1959年后,印度的舉動堪稱一年比一年囂張,先是將哨所搬到了我軍對面,隨即又膨脹的表示,邊境地區的歸屬權毋庸置疑,藏南地區自古就是印度的“固有領土”,是中國軍隊侵占了他們的土地。
好家伙,這般無恥之國著實算是當世罕見,而面對再次的挑釁,我方也強忍怒火給到了對方最后一次機會,即,要求部隊緊貼著印軍,但不要率先挑起爭端,只要對方沒有進入五十米的警戒范圍之內,就絕對不許開火。
該說不說,這招在一開始還真的有用,待發現我軍不再后退,反倒是經常舉槍警告后,印軍也的確是老實了一陣,不過也只是一陣而已,在摸清了我軍的警戒線大約在五十米后,這群跳梁小丑就開始了表演,一邊瘋狂在五十米范圍內反復橫跳,一邊用著蹩腳的漢語辱罵我國邊防官兵,那模樣要多氣人就有多氣人,引得我軍將士有好幾次都差點舉槍射擊。
當然,軍令如山,即便再生氣他們也還是忍住了,然而,令人感到震驚的是,眼看著我軍遲遲沒有動作,印度方面反倒是忍不住了,為了快些開戰,也顧不得誰先打第一槍了,就在1962年10月20日時,印度方面當即下令拔除我國在邊境上的全部哨所,這無疑是一種強烈的開戰信號,而忍無可忍之下,黨中央和毛主席亦是緊接著下達了自衛反擊的指令。
你要戰那便戰,駐扎在邊境地區的中國軍隊齊齊出動,一場大戰自此上演,只不過事情發展到這里,相信很多朋友心中定會燃起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何之前一直不打,偏偏要選在這個時間節點開戰呢?難道只是因為印度欺人太甚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畢竟就算印度下令拔除哨所,若是執意不戰我國哨兵撤退就好了,并非沒有更妥善的解決方式,但問題是,印度選的這個時候對于我國實在是太有利了,原因很易,一方面,古巴導彈危機于當年10月15日剛剛上演,一場核大戰或即將開始,美蘇兩國急的是焦頭爛額,哪里還有閑工夫去管印度呢?
另一方面,美國在越南、老撾吃了敗仗還沒過多久,他們的亞洲力量儼然尚未恢復元氣,自然不想再和中國發生正面沖突。
兩個因素結合下來,這讓黨中央和毛主席深切意識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即便同印度開戰,美蘇兩國也不會進行干涉,你以為我們怕的是印度嗎?沒了兩大國撐腰,還敢瘋狂挑釁,此時不戰更待何時呢?
一舉打服印度!
印度挑釁愈演愈烈,侵略的火焰儼然燒到了我國境內,敵人的外援無法趕來,是可忍孰不可忍,對印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且看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一戰定乾坤,一戰換回六十載和平!
1962年10月20日,對印自衛反擊戰正式拉開帷幕,只不過與戰前各國分析的情況不同,哪里有什么持久戰,依靠著頑強的意志和先進的戰略戰術,我人民解放軍于昆侖山巔連戰連捷,僅僅用時八天便打的印軍倉皇逃竄,43個剛剛建立起的哨所幾乎被全部拔掉不說,就連哨所后方的后勤補給路線都被我軍快速掐斷。
斷水斷糧后,印軍已然成了甕中之鱉,只不過即便如此,為了大局著想我方也沒有選擇斬盡殺絕,反倒是大度的暫停了攻勢,并派遣代表赴印交涉,希望戰爭到此為止,趕快停下這場鬧劇。
顯然,我們已經夠仁慈的了,按照常理,印度也該見好就收,給自己留下最后的體面,可令人感到錯愕的是,不知是放不下面子,還是覺得仍有戰勝的可能,印方不僅直接拒絕了和談,反倒是不斷增兵,妄圖趕在再度開戰前,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壓倒我軍。
更有甚者,尼赫魯政府還將黑手伸向了印度境內的中國百姓,縱容激進分子打砸搶也就罷了,居然還直接制裁起了中國的商人和銀行,大有同我們不死不休的架勢。
好家伙,知道的印軍是打了敗仗,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想要乘勝追擊,一舉吞并中國呢,當然了,待得知印方的所作所為后,中央亦是徹底放棄了談判的想法,整裝待發準備以雷霆萬鈞之力徹底打服敵軍。
此言亦此行,1962年11月16日,眼看著印軍已經增兵到了三萬人,我軍的攻勢同樣如期而至,西段、東段同時開火,正面部隊佯攻,小股部隊直接來了一手穿插迂回,一套組合拳下來,可以說戰斗在一開始就結束了,短短兩天時間,三萬印軍便被逐一擊破,并且這次我們沒再心慈手軟,而是繼續向著西南方向前進。
一路上,我軍先是奪回了戰前失去的土地,隨即長驅直入,看那架勢像極了直奔印度首都新德里,見此情形尼赫魯終于是坐不住了,為了不被生擒進而淪為全世界的笑柄,他甚至都已經做好了遷都的準備。
所幸,我方也只是想嚇嚇他們而已,并沒有打算侵占他國領土的意思,這才兜住了尼赫魯險些濕透的褲子,當然了,這次面對中國的“和談請求”,他亦是再沒了拒絕的勇氣,老老實實的便在談判書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隨即向前線部隊下達了不可繼續侵犯中國領土的指令。
而見到印方如此上道,黨中央和毛主席也沒再為難他們,反倒是大度的讓前線官兵后撤了20公里,中國渴望和平的誠意顯而易見,此后,在我們的恩威并施下,印度也果然消停了好幾十年,只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伴隨著老一輩參與過這場戰爭的印度人漸漸凋零,新一代印度人的野心竟再度萌發了出來。
尤其是近十年,伴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軍事力量的發展,他們在邊境地區更是重新開始了挑釁,打死打傷我邊防官兵多名,看樣子大有重啟戰端的架勢,那么最后一個問題,倘若印方再繼續蹬鼻子上臉,我們還會和當年一樣打的他們滿地找牙嗎?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原因很易,印度強大了是不假,但這六十年間我們也沒有閑著,中華民族的崛起遠勝天竺,無論經濟、軍事、外交都是如此,并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戰斗意志同樣不減當年,如果再度爆發戰爭,中國軍民仍有信心消滅一切來犯之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