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軍、師、旅、團、營、連、排的編制,無論是在看戰爭題材影視劇,還是看戰史書籍或者小說,都能碰到這些單位。
有些讀者可能覺得上述編制應當是連續的,比如軍之下肯定有師,師之下肯定有旅,其實并不然。
比如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隊最開始的步兵師級編制,大都是二旅四團制;但到了中后期,基本上就都改為三團制,而取消了步兵旅級。
到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軍又搞起了整編師。
所謂的整編師是由原先的軍改編的,具體有三旅六團制和二旅四團制兩種?;旧暇褪菍⒃鹊牟奖鴰煵玫粢粋€團,然后改稱整編旅,原先轄三個師的軍,自然就改為三旅制整編師;而原先轄兩個師的軍,則改為二旅制整編師。
正常情況下,二旅制整編師的兵力是14000人;而三旅制的整編師兵力則是2萬余人。
雖然僅僅從編制旅、團的數量上看,整編師似乎跟1930年代初期的國民黨軍有些像。
但由于此時的整編師大多都已編齊直屬隊,火力配系很強,在級別上一直都還是軍級。
而且,當時也不是所有的部隊都改為整編師,華北和東北的國民黨軍依然保持了軍的編制。
如果軍長和整編師長一起開會,其實也還是同一級別。
不過,在兵力數量上自然也會有差別,畢竟就軍級單位在步兵團數量上可是要超過同級整編師三分之一的。
如果是極個別的王牌軍,其兵力數還會更夸張些。
比如當時國民黨軍中裝備最好的新編第1軍,在1946年時統計有45748人。
這個軍的兵力數,如果是對應一般的三旅六團制整編師,差不多相當于對方兩個師;如果是對應二旅四團制整編師,則基本相當于對方三個師。
即便是跟國民黨軍整編師中,明確為超額配置的整編第74師比較,后者在巔峰時期的兵力數也只有30978人。
相較而言,新1軍的兵力數還是要超出將近15000人來。
名義上新1軍的編制只比整編第74師多3個步兵團,但人家的兵力卻差不多多出半個整編第74師來。
這說明新1軍的實際編制,肯定還是有特殊之處,那么它又特殊在了什么地方?
首先,新1軍的步兵師編制,本身就很龐大。
整編第74師在沒有改編之前,是按照美械甲種軍改編的,其所轄的步兵師滿編兵力不過11000人。
但是新1軍當時所轄的師,兵力卻普遍在12000人以上,甚至新38師這樣的頭號主力,兵力還會增加到13000人。
之所以僅僅三個團的編制要編這么多兵,主要是因為駐印軍的技術裝備很多,直屬隊類型豐富。
三個步兵團,每個團就有3000多兵員,師直屬的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等一大票直屬隊差不多又有3000多人。
因此新1軍當時所轄的新30師、新38師、第50師,三個師的兵力就有將近4萬人了。
而在軍級單位中,又有人力輸送團、獸力輸送營、105毫米榴彈炮營等諸多單位。
由于先前是駐印軍的緣故,新1軍建制內還有不少汽車,以及相應的修理單位;同時該軍還額外保有一部分武器,附加的編制也比普通單位多不少。
因此新1軍的軍直屬單位,粗算下來也有七八千人之眾。
這樣的話,三個步兵師加上龐大的軍直屬隊,總兵力就超過了45000人。
當然,正如整編第74師在整編師中算特殊的,新1軍在軍級單位里也算特殊的。
不過當時國民黨軍在東北的部隊,大多確實兵力不少,除了新1軍之外,新6軍、第13軍、第52軍、第71軍等,兵力數均超過了4萬人。
僅僅這5個軍的兵力,差不多就相當于關內10個正常的整編師來,這是我們研究戰史時應當注意到的細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