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視頻要評測的耳機品牌剛剛度過了自己的100歲生日,并且在今年接連推出了多款藍牙和有線耳機的新品。我相信,所有熱愛HiFi熱愛音樂的朋友,對他的名字應該都十分熟悉了——他就是來自德國的拜雅。
多年以來,拜雅家的耳機因其扎實的做工、強大的素質和中正的調音而廣受專業領域的青睞,經常在錄音棚、舞臺等場合被作為監聽耳機使用,同時也受到了音樂愛好者們的追捧。像DT 770 PRO、DT 990 PRO、DT 1990 PRO等經典監聽大耳,在專業領域和HiFi領域都是廣受歡迎,多年來也一直在順應用戶需求的變化而持續更新。
我今天要分享的是拜雅的封閉式和開放式監聽旗艦DT 1770 PRO和DT 1990 PRO的升級版本,DT 1770 PRO MKII和DT 1990 PRO MKII。回想他們的上一代,已經要追溯到2016年了,在近10年的時間里,這兩個德國原產的旗艦型號一直是監聽大耳中的標桿,做工和音質都無可挑剔。我自己其實就是老版的用戶,這次特地將新版老版一共4款耳機進行了詳細的橫評對比。
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評分:
評分標準說明:每一期評分包括聲音評價和客觀表現兩個部分。聲音評價包括素質表現、風格適應和特色彰顯三方面,主要評價的是產品本身的解析力、信息量、空間感等素質指標,對于不同器材和音樂風格的適應性,以及調音風格的獨特性和耐聽度。客觀表現包括用料工藝、使用體驗和創新亮點,主要評價的是產品的用料、做工、性能、體驗,以及技術或是設計上的創新性。滿分為五顆星,一星兩星表示仍未達到相同定位產品的應有水準,三星意味著處于同樣定位產品的平均水平,四星是表現較為突出,五星指的是無可挑剔。
關于它們各方面的詳細表現,請通過視頻進一步了解:
視頻時間軸
客觀體驗
2分07秒-5分48秒
聲音表現
5分49秒-10分20秒
器材評價
10分21秒-12分36秒
客觀體驗
如果你是從多年前就開始使用拜雅家的大耳,應該會對他們家同款耳機多種阻抗版本的配置記憶猶新。比如DT 770 PRO這一個型號,前后就出現過32歐、80歐、250歐和600歐等版本。我還記得,當年DT 880 PRO、DT 990 PRO這些經典型號的600歐版本,在耳機店里都是被很多燒友抱著“獵奇”的心態去試聽的。在那個設備選擇還比較少的年代,大部分普通燒友并不會考慮入手這種難伺候的型號,而是傾向于選擇更加好推的耳機。
不過,高阻耳機和低阻耳機,到底誰更好推,誰又更容易出好聲,其實并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如果只看阻抗這一個數據,在輸出電壓確定的條件下,電阻越低,播放器的輸出功率越大,那么低阻耳機的確會比高阻耳機更容易“推響”。然而,燒友們追求的“好聽”并不只限于足夠的響度,而是一個綜合多種因素決定的結果。在一套音頻系統里,耳機的靈敏度、阻抗、耳放的內阻、輸出電壓等參數都會影響最終的聲音呈現。比如當年以“難推”著稱的AKG K701,雖然阻抗不高,但因其靈敏度偏低,對前端的電流要求又比較高,因此大部分用戶將其買回家之后都是“大呼上當”。所以,一款耳機到底好不好推,用便攜設備能不能推好,還是要以實際搭配的效果為準。
如今,隨著動圈單元技術的發展,無論是振膜材質、線圈繞法還是磁體素質都比以往有了極大的提升,再加上便攜設備已經逐漸成為了年輕一代燒友的聽音主力,所以包括森海塞爾、拜雅在內的各大傳統耳機品牌,也越來越傾向于打造低阻抗、高靈敏度且具備良好素質的大耳,來滿足現代燒友的需求。像剛更新的第二代DT 1770 PRO和DT 1990 PRO,阻抗都只有30歐。它們將以前的TESLA 2.0驅動單元更換成了全新的TESLA.45驅動單元,采用了優化的釹磁鐵技術,能夠在磁系統的氣隙中產生超過一特斯拉的磁通密度,并在結構上進行了優化,降低了總諧波失真并改善了脈沖響應。
在造型和佩戴方面,兩代耳機基本上相差無幾,最直觀的區別在于機身上刻的型號名的字體有所改動,新版本的字體會更加靈動張揚。得益于豐富的經驗,拜雅在佩戴體驗方面基本上從來沒讓人失望過。兩款耳機的重量都在400g以內,采用了新的頭帶凹槽設計,頭梁材質為記憶泡沫和人造革。整個耳機的重量分擔非常合理,長久佩戴也沒有壓力。再加上耳機是德國原產,所以對工藝細節的處理和整體的質感都相當出色。
DT 1770 PRO MKII的耳罩有天鵝絨和人造革兩種材質,而DT 1990 PRO MKII的耳罩換成了“音樂制作”天鵝絨耳墊以及“混音和母帶制作”天鵝絨耳墊這兩種類型。包裝里配備了3米可拆卸線纜和5米螺旋線纜,但考慮到這一代主打易推性,如果能加一根用在隨身設備上的短線會方便些。另外,包裝里附贈的這個大容量硬質保護盒我特別喜歡,材質硬挺,有一定抗壓性,而且給線材和耳罩各自留出了收納空間,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聲音表現
DT 1770 PRO和DT 1990 PRO這兩款耳機,可以說是拜雅監聽家族里封閉式和開放式型號各自的代表作。雖然在大家的印象里,歐洲的傳統耳機品牌總是更青睞開放式,而封閉式耳機更多是日系品牌的天下。但實際上像拜雅這類傳統歐洲品牌對于封閉式耳機的詮釋是別具一格的,不管是DT 700 PRO X、DT 770 PRO X還是DT 1770 PRO,它們雖然形態上是封閉式耳機,但在聽感上依然會借鑒自家開放式耳機開闊的聲場和中正的音色,完全不會有大家印象里封閉式耳機那種“小家子氣”的感覺。
DT 1770 PRO MKII的人聲調校一耳朵便讓我印象深刻。它的中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毒人”風格,而是干凈細膩又有著豐富的信息量,對于歌手轉換唱腔、情緒更替等演唱細節的呈現相當到位。不同于大部分監聽耳機的人聲總給人干冷、乏味之感,DT 1770 PRO MKII的人聲是兼具較高的還原度和豐富的情感的,無論是用作監聽還是平日的音樂欣賞都相當合適。此外,它的空間還原能力在封閉式耳機里也比較出色,在聆聽一些原聲音樂、舞臺劇、LIVE演唱會的時候,雖然其聲場規模不算特別大,但形狀規整,能夠將樂器、人聲的定位區分得井井有條。
讓我有些驚訝的是,DT 1770 PRO MKII只需要用山靈M5Ultra這類中端便攜播放器就能推出順滑的音色和規整的聲場,只是低頻的量感和下潛稍有不足。如果將播放器換為SP3000或者是海貝音樂R8 II這類旗艦型號,它就能呈現出較高的密度和飽滿的人聲,低頻力道也不錯。相比之下,老版250歐的DT 1770 PRO在便攜前端上的聲音就顯得軟、薄且發虛,對于音樂元素的呈現遠不如新版完整。在雙方都使用臺機驅動的前提下,老版的中頻表現在飽滿度和密度上遜于新版,而在空間感和寬松度方面則要略勝一籌。大體上,兩代耳機的聲音表現稱得上各有千秋,但新版本下限要比老版高得多,幾乎是不太挑搭配的。老版本用電腦直推相當吃力,而我在剪輯視頻、審閱素材的時候,經常將新版直插電腦使用,無論是細節呈現還是聲場還原都非常到位。
而DT 1990 PRO MKII的風格走向和DT 1770 PRO MKII是有較大區別的。DT 1770 PRO MKII更加注重聲音細節的還原,尤其是人聲的呈現在同價位稱得上出類拔萃,而DT 1990 PRO MKII的風格會相對清冷一些,更加注重對于音樂整體“場面感”的呈現。它的中頻比DT 1770 PRO MKII更薄,線條感也更強,聲場規模很大,分離度也較為出色。在聆聽流行人聲的時候,DT 1990 PRO MKII的音色會顯得有些過于“一本正經”,感染力不足。而對于一些協奏曲和大編制交響樂這類曲目,DT 1990 PRO MKII的表現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它能夠精準地還原出不同樂器的音色,而且對于整個樂團的弦樂、管樂、定音鼓等各個聲部的排布精準,整體的場面大開大合,氣勢磅礴。
在驅動門檻這塊,兩者對于前端的要求是類似的,DT 1990 PRO MKII用大多數的旗艦級前端或者推力較大的中端便攜耳放就能推出不錯的效果。而在上臺之后,得益于開放式的先天優勢,它的聲場和動態表現的上限還會比DT 1770 PRO MKII更高。如果與上一代的DT 1990 PRO相比,它的聲音凝聚力更強,驅動下限也更高。
在搭配方面,DT 1770 PRO MKII和DT 1990 PRO MKII的整體風格都是較為均衡耐聽的,而且對于前端的驅動力要求不算特別高。我個人更推薦用兩端延伸較好,音色中正開闊的臺機或者中高端播放器來驅動DT 1770 PRO MKII,會讓它的表現更加雜食,能兼顧器樂和人聲。而DT 1990 PRO MKII最好是用聲底更加暖厚、有一定染色的前端來搭配,稍微中和一下其線條感,增加韻味。
器材評價
大概是因為T1這個經典旗艦型號的低阻版本口碑不如上一代的高阻版,在DT 1770 PRO MKII和DT 1990 PRO MKII的上市信息出來時,很多拜雅的老粉絲都在擔心,改版后的兩款監聽旗艦還能不能延續上一代的優秀表現。在實際體驗和比較之后,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新版的兩款低阻大耳,在經過單元的升級和重新調校之后,不但在實力上完全不輸老版,并且大幅提高了聲音下限,驅動門檻降低,可以更好地適配不同類型的前端。對于那些使用場景較為多變,或者是以便攜設備作為主力器材的燒友來說,新版本無疑是更加合適的選擇。
而說到新版兩款耳機的選擇,我覺得它們適應的是不同人群的需求。DT 1770 PRO MKII比較適合那些沒有條件使用開放式,又想感受拜雅家中正均衡調音的用戶,以及歌單里以人聲曲目為主的燒友,它的中頻表現更加出色,聆聽的場合也相對不受限制。而DT 1990 PRO MKII更符合大多數人對于傳統拜雅調音的印象,開放式的聆聽方式帶來了更加通透的聽感,音色的還原度較高,比較適合主聽器樂類曲目,喜歡開闊聲場和宏大場面的燒友。
2024年,很多燒友都在期盼著拜雅能在百歲生日之際多搞幾波大動作,但拜雅依然是不緊不慢地更新著自己的產品型號。無論是今年推出的百年限量版DT 770 PRO X,還是我今天分享的DT 1770 PRO MKII和DT 1990 PRO MKII,其實都是順應燒友需求的變化而精心打磨的產品,無論音質表現還是使用體驗都令人信服。
當然,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些產品過于中規中矩,缺乏所謂的“驚喜”,會期待拜雅帶來價位更高的“超旗艦”。但我覺得,對于一個延續百年的品牌來說,按照自身標準去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而不是借著“100周年”的頭銜刻意地做一些嘩眾取寵的吸睛產品來割韭菜,恰恰才是品牌得以延續百年的終極秘訣。
關于拜雅DT 1770 PRO &DT 1990 PRO二代,這一期就講到這了,如果大家對本期內容有任何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