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自2006年進入我國以來,在醫院管理者、行業專家等相關從業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國300多家醫院普及了這一技術,累計服務超過60萬例患者。
近年來,我國在胃腸外科機器人手術臨床研究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全球胃腸外科機器人手術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這不僅彰顯了我國醫療水平在國際舞臺上日益重要的地位,更為無數飽受胃腸癌困擾的患者帶去了希望,激勵著更多醫療從業者在該領域深耕鉆研,不斷開拓創新。日前,健康界走訪多家醫院,聆聽先行先試者的故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結直腸外科在手術機器人領域取得頗為亮眼的成績,自2010年引入機器人結直腸癌根治術以來,至今已完成5000余例手術。2022年9月7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結直腸外科許劍民教授領銜,全國11家中心參與的“機器人對比腹腔鏡中低位直腸癌根治術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REAL研究)”在線發表于國際頂尖學術期刊《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影響因子45.042。REAL研究是世界首個研究機器人直腸癌手術對比腹腔鏡手術的長期腫瘤學結局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該研究歷時4年,總計入組1240例患者,是當前全球機器人直腸癌手術領域樣本量最大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機器人手術組在保肛率、腫瘤切除率、環周切緣陽性比例以及術后并發癥控制等方面都展現出優勢,短期腫瘤學結局良好。不僅如此,三年無疾病復發率也明顯高于腹腔鏡組。在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如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復上,機器人手術組同樣表現出色。
2024年5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胃外科黃昌明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一項頗具前瞻意義的研究成果。此次研究聚焦于比較機器人對比腹腔鏡手術在遠端胃癌根治手術中的臨床獲益,是國際首個機器人對比腔鏡胃遠端切除術長期結果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研究團隊精心納入了300名進展期遠端胃癌患者,并將他們平均分成機器人手術組與腹腔鏡手術組。研究設定的主要終點為對比兩組患者的三年無病生存率。經過嚴謹的觀察與分析,最終得出了極具循證醫學價值的結論:機器人手術組的三年無病生存率達到了85.8%,而腹腔鏡手術組則為72.3%。這一數據清晰地顯示出機器人手術在該領域的突出表現。黃昌明教授認為,基于此次研究成果,機器人的胃癌根治手術極有可能成為腹腔鏡胃癌手術的一個可替代方案。
這些成果的背后是我國胃腸外科專家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夜以繼日的深耕,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外科醫療團隊在追求卓越醫療技術道路上的探索精神,也讓人們對未來胃腸外科機器人手術的進一步發展充滿信心與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