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胡先生一個月前出現腹部間歇性的隱痛,因為疼痛感不是很強,所以當時也沒太重視。但近一個月來疼痛反復,還伴有明顯消瘦,才到當地醫院就診。胡先生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腸鏡,發現結腸距肛門70cm處有一不規則腫物,鏡身不能通過,考慮惡性可能性大。為求進一步治療,胡先生來到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省第二中醫院)進一步就診。入院后, 患者腹部CT提示升結腸壁增厚,周圍多發淋巴結,結合腸鏡檢查考慮升結腸癌,有手術治療指征,需要進行進一步治療。
結直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但其特異性癥狀不明顯,發生、發展也相對隱秘,通常難以察覺。肛腸科主任金黑鷹教授介紹,其實結腸癌引起的腹痛多表現為腹部隱痛,部分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多于進食一段時間后或排便前加重。“如果便頻、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排便不盡、肛門墜漲、大便形狀改變,有便血,體重無誘因明顯下降等情況,都需要格外注意,建議及時就醫檢查。惡性腫瘤生長會消耗身體大量營養,許多惡性腫瘤患者會出現消瘦、乏力、貧血等癥狀。”
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第二位,死亡率居第四位。但從腺瘤到不典型增生再到癌,大約需要10-15年,這個時間為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有利時機,所以能夠在早期發現至關重要。金黑鷹教授提醒,由于結直腸癌大部分為腸道息肉演變而來,所以早期篩查及糞便、腸鏡檢查尤為重要。建議50-75歲的成年人主動進行篩查,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慢性便秘、便秘腹瀉交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早期結直腸癌手術術后患者;長期精神壓抑等高風險人群根據不同情況盡早進行篩查,有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更要引起重視,定期做腸鏡復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飲食上高油高脂、高鹽高糖,再加上熬夜、久坐、吸煙飲酒等,結腸癌的發病日趨于年輕化,近年來,30來歲的結直腸癌患者也越來越多見。金黑鷹教授說,對于結直腸癌的預防,一是要合理飲食、均衡飲食,不要去過多地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盡量少吃油炸、燒烤食物,或者是一些腐爛、變質的食物。二是要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等一些富含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促進腸道蠕動,保持大便通暢。三是要堅持體育鍛煉,如慢跑、快走等有氧運動,增加自身抵抗力,避免肥胖。四是要戒煙限酒,避免其對消化道長期的炎性刺激。
通訊員 葛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許倩倩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