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11月1—3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主辦,浙江省醫學會承辦的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第三次醫學工程青年發展學術會議在浙江省紹興市召開。本次大會以“啟航醫學創新之路,共繪青年醫工藍圖”為主題,旨在搭建青年醫工的學術交流平臺,匯聚五湖四海的青年工程師、科研翹楚以及相關行業從業者,深入探討醫學工程學領域的關鍵議題與前沿進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張旭東、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杜治琴、浙江省醫學會秘書長陸新成、浙江省紹興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袁樂、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馮靖祎參加開幕式并致辭。馮靖祎教授指出,醫學工程學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肩負著推動我國醫療健康事業發展的重任,注重青年醫工人才的培養是實現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青年醫工要做到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提升綜合素質、夯實專業基礎,勇于創新實踐、服務臨床需求。地方分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緊密團結廣大青年醫工人才,為青年人才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提供交流和發展機會。面向未來,分會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為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進步作出醫學工程的貢獻。開幕式由分會前任主任委員李斌教授主持。
前任主任委員李斌主持會議
候任主任委員馮靖祎致辭
▉大會報告名家齊聚 共話醫工創新發展
大會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張澤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原副校長徐學敏教授,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李春霞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重慶醫院院長張強教授,李斌教授和馮靖祎教授作學術報告,從CT發明的啟示、多模態腫瘤治療創新技術、醫工融合對醫療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的促進、新形勢下科研驅動的醫工創新發展等不同視角講述了臨床醫學工程發展的前景和方向。
▉學術專場精彩紛呈 搭建青年交流平臺
學術交流環節同樣精彩,本次大會共設置13個學術專場,涵蓋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前沿技術發展與創新轉化、醫學工程高質量發展與管理配置、新質生產力與高端裝備技術評價、醫用耗材精細化管理、醫用耗材準入與評價、醫療器械安全保障與質量控制管理、創新醫療器械推廣與應用等多個領域。
“醫學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專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醫療器械應用質量控制管理中心王新以“基于學科建設的臨床工程技術管理探索與實踐”為題,分享了其在臨床工程技術管理方面的寶貴經驗。山西省人民醫院張錦教授圍繞“臨床醫工人才培養實踐,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闡述了醫工人才培養對于提升醫院整體實力的重要作用。重慶市醫學裝備質量控制中心的種銀保就“探討醫工成長與成才”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參會者提供了寶貴的思考。此外還有“醫學工程學科建設與實踐”“醫學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助力體外診斷醫工人才建設”等精彩演講,為醫學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醫療器械前沿技術發展與創新轉化”專場:上海交通大學廖洪恩教授以“數智化醫學與微創精準診療”為題,介紹了數智化醫學的最新進展及其在微創精準診療中的應用。浙江大學林勵教授就“新一代多模態光聲成像設備與生物醫學應用”進行了詳細介紹,展示了光聲成像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巨大潛力。還有“科技成果轉化與醫學技術經理人”“創新脈沖消融技術助力學科高質量發展”“導航機器人在臨床應用中評價標準的探討”等議題,為醫療器械前沿技術的創新轉化提供了建議。
“醫療器械安全保障與質量控制管理”專場:現場特別發布了《醫療設備使用質量檢測技術指南》一書,更有數位專家分享了各自醫院的質量控制探索與實踐經驗等,為醫療器械安全保障與質量控制管理打開了新思路,匯聚了新思想。
“地方醫工分會特色活動交流”專場:10位來自地方分會的主任委員、委員分別就其所在地方分會的發展歷程、特色活動、未來規劃等多個方面進行匯報,通過分享特色活動與成功經驗,激發參會人員的創新思維,推動醫學工程專業的發展。
“微創技術進展與臨床應用”專場:北京醫院蔡葵教授分享了“微創技術進展及國家科技計劃布局”,系統梳理和分析了國家在微創技術領域的科技計劃布局。在“醫企對話”環節,來自醫工、臨床、企業的專家就“臨床視角下的微創技術需求與創新點”“企業視角下的微創器械行業發展難點、堵點及趨勢”“腔鏡系統與手術機器人檢驗檢測標準的發展”和“腔鏡系統與手術機器人臨床評價體系建設要素”四個主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與交流,從不同視角探討了微創技術與微創器械的未來發展趨勢與關鍵。
本次年會還特別設置了高質量論文交流專場,使眾多優秀成果得以展示。27位來自不同地區的青年工程師分別分享了他們在醫療設備管理、醫學裝備創新、醫工融合研究、維修保障技術、醫療設備質量控制管理等多個領域的研究成果。會議現場的12位專家學者對論文內容進行點評,充分肯定了青年醫工為推動醫療技術發展、提高醫療機構發展水平方面做出的成績,也對相關創新研究的應用推廣表示期待。
第九屆委員會委員合影
第九屆委員會青年學組合影
本次大會匯聚了全國醫工、凝聚了各方力量,為青年醫工搭建了分享與學習的平臺,使臨床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有了新的活力。相信隨著醫療技術與工程科技的不斷創新,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臨床醫學工程學科發展必將邁向新的階段,為醫學事業發展提供助力,為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供稿: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