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某電動車公司解散和員工討薪維權的新聞和內幕滿天飛,實際上解散并非因市場競爭加劇,而是背后金主動撤資引發的管理和財務危機。
某些創始人帶著光鮮亮麗的背景出來創業,使命、愿景和價值觀喊得震天響,其實內部管理就是個草臺班子:
- 做了很多火鍋局,請車主吃火鍋,每場活動都花50萬元以上。
- 違規使用供應商,采購沒人管,隨便花,也沒有內部審計。
- 在直播間半年的投流費用就3700萬,那么點銷量,也沒啥知名度,還這么燒。
- 高管們賺得盆滿缽滿,公司倒閉后,爛攤子留給了員工和股東們。
- 員工名片要豪華,店員服裝要時尚,零食?那是必須吃出一年一千萬的胃口。
- 車賣不出去,人力資源服務這些非核心崗位都能花幾千萬一年,當然不夠虧的。
- 這么爛的管理,還能花出去這么高的顧問費。
沒有大公司的命,還得了大公司的病。
無論是跳槽還是投資,判斷一個公司或者團隊怎么樣,絕對不是看公司人數和寫字樓檔次,這就是外行。
內行人都是看公司的盈利模式、運營模式和發展模式。
這幾年寫字樓、產業園的空置率高的嚇人,創業開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所以能外包的盡量外包,團隊規模盡量控制,能少則少。
前幾天我在公司樓下的咖啡館,等人的時候正好聽到旁邊桌子上6個人在開會,聽了一下是做電商的,公司租的是民宅,開會、約人就在咖啡館,真的是極致省錢。
之前西安有一個小團隊,把內容剪輯的活包給了一個大學生,一條也就200塊,對外報1000塊,你算算請個剪輯師要多少錢,綜合剪輯師的時間成本和社保成本,還有不合適的辭退成本,你就懂了。
周末去吃徐州地鍋雞,亮了亮自己的點評會員等級,老板直接送了飲料、玉米餅子、白面餅子和一份老豆腐,和老板閑聊才知道他開這個店幾乎沒怎么花錢。
裝修是上一家做鐵鍋燉的老板裝修好的,鍋碗瓢盆炊具啥的都是買的二手的,連長條凳也是從二手市場淘寶的,固定服務員就4個,剩下都是找的兼職。
這么會做生意的老板,必須得加個微信,方便下次繼續來占便宜。
做小生意,不要總想著表面功夫,一定要腳踏實地抓利潤,其他都是虛的。
真正做得好的創業者,即使是二次創業、三次創業的時候,也會非常注意成本控制,盡量省錢。
用李想發的胖圈原話來說:
“理想汽車超過3200人的團隊,只有兩個VP,連高級總監都寥寥無幾。行政要求出差經濟艙都必須買折扣最低的,經濟酒店都要兩個同性在一起住。理想ONE的上市發布會用了不到200萬拿到上萬的訂單,這么難的行業,必須訓練一個從18層地獄為起點往上爬的創業企業,熬出地面才能有更強的競爭力。別說外人不明白了,就是大部分同事也需要五年才能理解這一切。選擇和時間做朋友。”
再看看某送啥都快的創始人的早期經歷:
2004年3月,三兄弟踏上了激情燃燒的創業之路。為什么說激情燃燒呢?當時他們在清華大學附近的海豐園小區租下了一套三居室,在客廳擺上3張辦公桌,臥室擺上3張行軍床,吃、住、辦公一體化。
條件簡陋就不說了,關鍵是冷得受不了,房間沒有暖氣,大家都凍得瑟瑟發抖。王興還“忽悠”兩個好兄弟:“這樣可以保持頭腦清醒地編寫代碼。”
事實上,他們確實是這么做的:反正睡著也冷,三兄弟索性每天晚上干活到大半夜,啥時候太困啥時候睡下;睡到自然醒,如果起來得早就不刷牙洗臉,接著編寫代碼,碼到中午再出去吃午餐,直接省掉早餐。
沒什么不好意思的,真正的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都是非常摳門的。
前幾年我在做商務發展的時候,感覺KTV花銷太大了,還談了個團購:一年消費不少于XX次,包間費固定XX元,酒水零食不限量;演員固定XX元,演出不限時。
好多人還以為我轉行了,頗受好評呢。
搭建資產管理的招商運營服務體系,分享產業園、城市更新在產業策劃、招商運營、產業培育、產業投資的經驗和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