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著“金湯匙”起家的極越汽車,怎么如今卻混成了“吃土少年”?
自從大力發展新能源后,新勢力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其中不少低估了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紛紛投降。
現如今,新勢力車企倒閉早已屢見不鮮。
近日,極越CEO夏一平的一則內部信,引發了不小震動,極越經營困難的消息也浮出水面。
而極越CEO夏一平最近也發布了一篇長文反思。
CEO反思錯誤
在長文開始,首先強調了自己沒有跑路,并且“在飽受非議和責難的時候,陪著同事們在辦公室坐著,陪大家度過最彷徨無助的時刻”。
還強調了,自己是一個光明正大的人,所以從來不懼怕與員工、與用戶在一起,和他們面對面溝通和解決任何問題。
接著,極越CEO在長文中說明了,自己不是一個職業經理人,而是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創業者。
并且,加入極越后,把自己打工和創業的積蓄全投了進來。
長文中,極越CEO夏一平反思了在公司管理上的一些錯誤。
早期在資金上過于樂觀,沒有意識到資金流的重要性。
其次,還反思了用人問題,核心業務負責人不具備足夠的行業經驗,并且頻繁的人事變動使公司陷入內耗。
在管理風格上,過于關注細節,降低了團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忽視同事的善意提醒。
同時,精力過多的放在了營銷上,而不是融資和戰略規劃上。
以下是全文
管理問題嚴重
要知道,極越汽車可是妥妥的“富二代”,相比于蔚來、小米、理想甚至是零跑,條件可謂是相當優渥!
極越汽車的困境,不僅是市場和產品層面的失誤,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內部股東和管理層之間的分歧以及決策權的混亂。
首先股東間的分歧,百度提供智能化技術,但對汽車行業本身的運營經驗有限。
而隨著近年來新勢力競爭加劇,百度的智駕技術在新勢力中也只能排到第四、五名。
從吉利的角度看,整車研發、制造以及相關采購,很多都是由吉利來協同,交易規模比較大,賺錢的機會多。
百度作為大股東,卻眼睜睜看著吉利這個二股東“薅”了好多羊毛,這種失衡的利益分配就讓彼此間的合作關系變得越來越微妙。
其次,極越管理層在執行層面缺乏自主權,許多決策需要經過多個股東方的審核,導致市場反應速度緩慢。
就比如,在產品推廣階段,百度主張聚焦技術廣告,吉利則認為應該以性價比為切入點,這導致營銷策略搖擺不定。
而公司內部甚至一度出現人員流失和團隊信心動搖的現象,部分中層管理者抱怨“股東指揮多,實際資源少”。
最后,公司治理結構混亂,缺乏穩定的領導力。
極越汽車在高層管理上頻繁變動,包括營銷負責人等關鍵角色。
市場部門的負責人主動離職,導致推廣節奏被打亂。
總結
極越汽車雖是新能源領域的“富二代”,起點優越,卻沒能轉化成一路向前的穩定動力。
再加上,內部矛盾與治理問題,外部新勢力的強勢競爭,最終把極越推向了如今的困境。
那么問題來了,在這場內部博弈和外部壓力的夾擊下,極越還有機會逆風翻盤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