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智駕方案行業本身的馬太效應在顯著加劇。引望、Momenta、卓馭已經在方案商中間領先一個身位,后續階段,是否具備全棧智駕能力、資本是否充足成為方案廠商的分水嶺。
當下,早期投入的資本到了兌現期,穩妥上市、保持充足現金流,才能繼續參與競爭,被迫回購也給現金流不充足的玩家帶來了不少壓力。
另一邊,深度綁定Tier 1找到性價比切口,或聚焦小巴、礦車、港口運輸等細分賽道,成為兩條相對優質的解法。
進入2025年,方案廠商的戰略定位尤為重要。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智駕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以下是正文:
臨近年末,回顧2024年,從基礎輔助駕駛到高階智能駕駛的跨越,使得智能化逐漸成為當前主機廠針尖麥芒角逐的焦點。
頭部智駕參與者扎堆IPO,“端到端”自動駕駛算法落地,城市NOA、大語言模型、車路云、數據閉環學習等新興技術紛紛加碼,方案廠商則在技術研發、客戶拓展等環節上,初步落定身位。
據相關測算,2025年城市高階智能駕駛市場規模有望接近550億元。
巨大的市場需求背后,激烈競爭演進下的智駕方案行業,也出現了幾個明顯的變化趨勢:
01
馬太效應加劇,融資分化、全棧趨勢加碼
國內市場,除了不惜重資金投入的主機廠自研之外,智駕方案的性價比主要還是由一批深耕軟件算法的方案公司提供。
但由于人力成本較高,而商業化受制于主機廠壓價,當前智駕方案廠商的存續和進步,大部分仍然依賴于資本的青睞。
2024年,各智駕方案廠商的融資規模分化正式開啟,在具體融資數額上,頭部廠商已然與中腰部廠商拉開10倍量級的差距。大部分中腰部玩家,雖然都有融資進賬,但是規模大多比不上頭部體量。
乘用車市場(主要業務方向)智駕方案商
商用車場景(主要業務方向)智駕方案商
在2024年有融資進展的未上市智駕方案公司里,元戎啟行算是融資規模最大的一家。 11月,元戎啟行宣布完成1億美元C1輪戰略融資,由國內頭部主機廠獨家投資,業界均猜測其資方為長城。
考慮到過去長城曾重金投資毫末,長城的最新投資如果屬實,一方面也說明了主機廠比價行為愈發頻繁,更加追求城市NOA落地的速度。
元戎已經將智駕方案搭載在長城高端車型魏牌藍山上,后者最近月銷量已超過理想L8。
Momenta今年也已經接連斬獲多家車企的車型定點。
華為車BU獨立成引望以來,更是立下了2024年收入250億元,2025年收入500億元的目標,收入規模已經遠超同業。
除了資本充足,從技術上來看,是否具備全棧智駕能力,也成為行業第二個分水嶺。
引望、Momenta、卓馭科技憑借全棧智駕能力和在軟硬一體上的廣泛布局,在城市NOA解決能力上領先同業,逐漸在業內有了第一梯隊的聲量。地平線也在芯片產品之外打出了智駕方案的特色,正式進化為一家全棧智駕科技公司。
MAXIEYE、毫末智行、鑒智、輕舟智航、元戎啟行現階段則更需要依托自身的智駕方案能力深度綁定供應鏈伙伴,從性價比的切口打動車企客戶。
與此同時,量產更加重要。越是頭部的、在市場已然起量的車企,越能夠獲得優良的訓練數據,越能夠在包括端到端在內的高階智駕算法訓練中先一步取得突破。數據飛輪的驅動下,技術層面的馬太效應也在不斷加劇。
02
資本加速兌現,留在牌桌上的三大解法
近期,智駕方案企業扎堆登陸資本市場,文遠知行、Momenta、小馬智行、縱目科技、佑駕創新等紛紛上市或開啟上市計劃。
一方面,各家廠商的故事逐漸落地,初步驗證了智駕方案在不同場景內的商業化價值和市場空間。在行業帶動下,智駕方案企業的估值也水漲船高,達到了臨近上市的水平。
另一方面,當初智駕集中投資窗口期下簽訂的對賭回購協議幾近到期,資本和股東要求智駕方案企業在短時間之內兌現承諾,否則會面臨自行回購的困境。
考慮到當前智駕方案企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能否抓住機會,在對盈利要求不高的板塊成功上市,也是這場淘汰賽的一個關鍵門檻。
如果能成功通過中國證監會的審批,拿到路條,到港股或美股上市,至少還能留在智駕競爭的牌桌上,也能夠通過IPO發行繼續積累資金、提高公司聲譽。
但若申報上市卻最終失敗,很可能也意味著需要自行承擔前期資本退出的代價,而回購對于現金流不充足的智駕行業玩家來說,無疑是提前收走了決賽圈的入場券。
尤其是對上市失敗的中腰部玩家來說,未來的結局可能只有兩種:
1)尚有價值、有實力的企業被主機廠及Tier 1并購,以充實其自研實力。
2)已無技術價值的企業若沒有找到能維續生命的業務增量,只能在燒完資金之后憾然離場。
基于此,當下方案廠商的戰略意識尤為重要,也涌現了頗多解法。
最為硬核的解法來自頭部梯隊,即引望、Momenta等建立在全棧智駕基礎上的方案布局。
第二種解法是深度綁定國際或國內Tier 1。
MAXIEYE與安波福即是近期最為典型的案例。且其與愛芯元智、安霸等芯片廠商的深度合作也在從“性價比”、“智價比”的角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方案。
第三種解法則是找準細分賽道,并同各細分賽道領域的既有霸主搞好關系。
尤其是L4方向,自動駕駛小巴、無人物流卡車、無人礦車等細分賽道上,訂單與對應領域內的車企霸主、政府關系密切相關,掌握了這兩點,也就掌握了拿下某一細分賽道自動駕駛生意的獨門秘籍。
舉例而言,礦山智駕方面對無人駕駛系統要求極高,必須保證各種工況下的生產連續性;另外,開采的物料不同,爆破完的形態不一樣,這些對系統穩定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基于此,先一步進入并專注的廠商在智駕方案、數據迭代方面擁有更大的優勢,能夠更快實現規模化并建立客戶信任。目前,國內的易控智駕已經在國內進入了19個礦,超720臺車常態化在各大礦山無人運行。預計2024年,該公司的無人駕駛車隊能達到1000臺的規模。接下來,該公司也會推進更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進一步解決如高海拔無人區場景的應用問題。同時也會加快出海步伐,塑強國際采礦業發展。
自動駕駛小巴方面,2020年,老牌車企、客車龍頭宇通集團便官宣2億美元投資文遠知行,文遠從此背靠宇通,在小巴方面的持續探索、多筆訂單迅速落地,2023年營收提升至4億元,并于2024年10月成功IPO。
二者的合作是無人駕駛小巴、環衛行業的一個典型案例,借助于宇通集團的已有業務線,文遠知行能有穩定的產品應用場景和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這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難能可貴。
Robotaxi也是同樣的邏輯。對于高度壟斷的出租車、網約車出行市場而言,用戶迅速用車的需求直接導向了以超大規模運營的前提。無論哪家主打Robotaxi的智駕方案公司,其實都不具備持有大規模資產、建立龐大的乘客-汽車雙邊網絡的實力。
因此,和當前出租車、網約車出行市場的龍頭有強合作關系,也無疑是在這個細分賽道上繼續前進的必需。小馬出行和享道出行的合作,也印證了這個觀點。
不過,雖然Robotaxi在一眾細分市場中具備最大的市場規模和想象空間,倒不必因此將其視作下一程競爭中的決勝法寶。即便是特斯拉,也尚未在無人駕駛出租車上交出一份市場滿意的答卷。
要真正實現Robotaxi的宏偉構想,至少也還需要讓子彈飛3-5年。
03
車企自研仍然面臨必要性問題
當前,包括新勢力在內的一眾主機廠自研智駕決心大、財力雄厚。
但從市場邏輯看,智駕方案廠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可或缺。
其后的根本原因是,主機廠智駕方案的研發本質上是一個以制造為圓心的決策,與一個以軟件算法為核心的產品思維有本質上的不同。
在芯流智庫的多次調研中,不少從業者透露,無論是人員薪酬結構,還是組織文化、公司氛圍,主機廠和智駕方案公司都是頗為不同的,正是由于兩者組織基因有本質區別,才會在實操過程中產生一系列問題。
被提及最多的現象是主機廠內部路線不一、軟硬件團隊持續斗爭,智能化派系林立、山頭眾多,由此衍生面臨的問題已然超越技術,成為組織層面的問題。
今年以來,部分車企自研團隊傳出了或分拆、或整合的消息,其奔向獨立的趨勢也有了苗頭。
同時,部分想要迅速實現趕超、落地智能化車型的主機廠,仍然會選擇具有性價比和量產經驗的方案商。
04
尾聲
智駕行業從野蠻發展的時期,進化到了劇烈分化的淘汰賽階段,方案廠商的戰略選擇越發重要。
展望2025年的智駕方案格局,引望、Momenta、卓馭這三家已經在量產和技術上領先一個身位,正在鉚足力氣上市的智駕方案廠商,要么需要深度綁定Tier 1,形成性價比方案爭搶落地速度,要么需要深耕小巴、礦車、港口運輸等細分賽道,同既有龍頭一道共同生長。
2025年,方案廠商的戰略定位尤為重要。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智駕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加入芯流汽車研究知識星球,獲取:1)快于公眾號文章的一手產業動態信息;2)更加深入的行業趨勢與公司價值判斷;3)快速、私密、深入的業內交流。適用于:市場趨勢洞察、技術方向判斷、輔助投資標的決策等。領取下方優惠券,即刻加入:
- XINLIU -
喜歡就獎勵芯流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