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青禾
一
2024年的春天,對王強來說是灰暗的。他在工作的餐廳廚房里一邊炒菜,一邊用右手扶住自己的腰,斷斷續續的下腰部疼痛讓他難以專注干活。
“苕粉肉還沒好嗎?客人都催麻了!”老板娘的聲音從背后傳來。
“馬上來馬上來。”王強緊張得差點忘了放鹽,強撐到晚上九點下班后,他已經痛得快直不起腰,更騎不了電瓶車了,只能緩慢地一步步走回兩公里外的出租房去。
他今年30歲,從老家來到黃石謀生,有個5歲的女兒,妻子原來工作的酒店也倒閉了,全家暫時就靠他這份5000多塊的廚師工作養活。
“你還是去醫院檢查下吧。”出租屋里,妻子愁眉苦臉的勸他,“你這都痛了兩個月了,不要怕花錢就不去看,搞嚴重了工作都保不住,到時候更惱火。”
次日下午,看著檢查結果,王強呆住了。
強直性脊柱炎。
這個結果他從來沒想到,他以為自己長期站著炒菜,最多是腰肌勞損,花點錢理療理論應該也就好了。但萬萬沒想到,查出個什么“強直性脊柱炎”。
“雖然你這算早期,但這個病目前是沒法治愈的。”醫生的話像一瓢冷水潑在他身上,“我只能給你開點抗炎藥,盡量控制病情發展,平時你要睡硬板床,多做有氧運動……”
王強沒聽清醫生后面說這些話,他拿了藥恍恍惚惚走出醫院,在路邊一個臺階上坐下來,一連抽了四根煙……
晚上下班后,他拉著另一個廚師朋友訴苦,擔心自己得了這病,怕是連工作都保不住了。朋友一聽他得了強直,讓他去找沐紳診所的馬醫生看看。
“我去年有段時間不是肩周炎手都抬不起來嘛,就是那個馬醫生給我弄好的。他就是治各種疼痛很厲害,說不定你這個也能治。”
王強半信半疑,但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他決定去碰碰運氣。
沐紳z所內,那位廚師口中的馬醫生,正在給一位從湖北大冶過來的患者看病。
這位患者是位40多歲的中年人,腰間盤突出引起腰痛,特意過來找馬醫生。治療完成后,這位大哥站起身來,笑著對馬醫生說:
“您知道我為么會來找您嗎?我小時候,大概是三十來年前了,我爸關節痛,被您父親治好了。前不久在一個酒桌上,聽一個親戚說您老父親已經去世了,找您也一樣,我就過來了。”
“那說不定我當時還見過你父親呢。”馬醫生笑道,“我小時候不上學的時候都在我爸的醫館里看他治病。”
二
馬醫生是湖北黃石當地人,出身在一個源遠流長的中醫家族,父輩往上好幾代都是大夫。現在來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其實是他的老父親的病人。
出于對醫學事業的熱忱、對家族醫術傳承的赤子之心,馬醫生為自己取了個諧音別名:馬奕紳。
▲馬奕紳大夫
讓馬奕紳后來走上醫學之路的,不止是生在醫學家庭的緣故,而是他從小就見識了家傳療法的神奇。很多人來時走不了路,需要家屬攙扶,但經過父親的治療后,疼痛得到減輕,甚至癥狀完全消失。他至今還對一個患者印象深刻,20多年前,一個患類風濕的大學生,來的時候四肢腫痛,已經無法行走,是被抬著進醫館的,父親為他精心治療了幾個月,患者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回歸了正常生活。
所以馬醫生如今面對患者的稱贊時,往往會真誠地說,“我爸那才叫厲害,我只是傳承了家里的一個特殊疼痛治法。”
那時候是八九十年代,老百姓窮,很多人被馬老先生治好后,無以為報,只能隔三差五往醫生家里送菜。所以在馬奕紳的印象里,小時候家里總有吃不完的各種蔬菜。
那讓馬家在當地名聲遠揚的,究竟是一種什么療法呢?
我們來到黃石,在馬醫生的診所里看到了墻上的介紹:火丹灸。
在疼痛位置周邊選取穴位,以特制的材料點燃,灸于穴位之上,再以膏貼外敷。
馬醫生介紹說,“我們這個療法,與傳統的艾灸不同,所用材料并非艾絨,而是特制的材料,且不是隔空灸,而是直接接觸穴位皮膚。膏貼也不同,是由幾十種中藥熬制而成,可以從灸過的穴位里吸出體內的風濕寒氣、積液、淤血以及各種濁物,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對各種風濕痹癥收效尤其好。”
▲火丹灸
一位來診室復診的阿姨聽到我們的對話,主動湊上前來說,“你們是來采訪馬醫生的是吧?我跟你們說哦,他家這個療法真的是與眾不同,我之前也看過好幾家醫院,也看過中醫館,別家說什么祛風除濕,我是沒直觀感受的,但馬醫生這個火丹灸,貼上膏藥后真的會吸出一些粘液,肉眼可見,那個穴位是開了口的,等這些寒氣濕氣積液什么的吸完,口子就會慢慢閉合,然后病也好了,真就不痛了。”
“您什么病啊?”我問阿姨。
“我是類風濕關節炎。”
“您貴姓?”
“我姓李。”
三
患強直性脊柱炎的王強找到沐紳診所,見到馬醫生時有點失望,他以為這是一位老中醫,沒想到看起來很年輕。
馬醫生看出了他的疑慮,主動開玩笑說,“別看我年輕嘛,其實我已經48歲了。你是腰痛嗎?”
王強雙手扶腰,低沉著聲音回答,“不止是腰痛那么簡單哦,去醫院檢查了,強直性脊柱炎。”
“早中期還是晚期?”
“是倒是早期,但醫生說這病治不好,您這里有辦法嗎?”
“早期就有辦法,不說百分百吧,至少七八十的把握還是有的。”馬醫生很自信,“強直性脊柱炎,本質也是一種風濕免疫病,在中醫上也屬于痹癥的范疇。我們的火丹灸療法,最見效的就是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對強直也一樣有效。”
聽了這話,本來已經絕望的王強又升起了希望,但心里還是沒底,生怕錢打了水漂,畢竟哪怕是幾千塊的治療費,對這個家庭來說也是筆巨大的負擔。
“本來呢,我是不會強求患者治療的。”馬醫生聽說了患者家里情況后說,“但你考慮過沒有,不治好病的話,你工作是肯定干不了了,對你們家來說才是真正的雪上加霜。這樣吧,我可以跟你承諾,如果第一個療程治了沒效果,我退款給你。”
王強聽后終于放了心,接受了治療。治療也不痛苦,半小時后,火丹灸結束,他站起身活動了一下,感覺腰部輕松了很多,不再那么僵硬了。
道過謝后,王強拿著醫生為他準備的膏貼,慢慢消失在了街角。
跟王強不同,上文提到的李阿姨,則對馬醫生一開始就深信不疑。
▲馬醫生
四
李阿姨最后悔的是沒有早點找馬醫生看病,以至于她的小手指關節變形,無法再復原。
李阿姨在黃石經營一家美容養生店,一位女顧客在店里按摩時,她發現這位顧客的手腕、膝蓋周圍都有幾個疤,于是問顧客怎么回事。
“我前幾年得了類風濕,看了好多醫院都說治不了,后來經人介紹,去一個小醫館竟然治好了,他那里是真的能治好,而不是什么緩解一下。但那個火灸,唯一的缺點就是會留下一點疤痕。”顧客分享說。
李阿姨一聽,如獲至寶。
“你現在真不痛了啊?”李阿姨再次確認。
“真不痛了,就是灸的地方有個疤。”
“嗨呀。”李阿姨長嘆一聲,“只要不是臉上留疤,跟那個風濕痛比起來算什么。”
兩人一交流,原來李阿姨也患類風濕四五年了,同樣跑過很多醫院,但都不能斷根,慢慢發展到小關節開始變形,大關節也腫得像饅頭,疼痛難忍。
“你看我手都不能握緊拳了,以前我都是自己按摩,現在只能請兩個員工了。”
第二天上午,李阿姨的迫不及待來到了馬醫生的診室進行了治療。
我們這次在沐紳遇到她,是她第三次來復診,距離最開始治療已經過去了兩個月。
“你看我的手。”李阿姨把手伸到我面前說,“現在不痛了,也能伸展了,關節這里有個疤真的都無所謂,你們沒得過這個病,不知道那種疼的滋味。”
“哎。”她接著又嘆口氣說,“可惜我沒早點認識馬醫生,不然我這個手指關節也不會變形了。”
已經變形了就不能恢復了嗎?我轉頭問馬醫生。
“變形這個沒辦法,我只能解決疼痛。”馬醫生坦誠說。
五
馬醫生的話有案例佐證。
治療兩個月后,廚師王強主動又找上門來,一進門就激動的握住了馬醫生的手,連說了好幾聲謝謝。
“看樣子是好多啦?”馬醫生打趣道。
“好多了好多了。”王強興奮地說,“現在能正常走路了,工作的時候也只有輕微的痛了,再繼續調理調理。本來之前去醫院,醫生說這病治不好,我已經完全不抱希望了。”
“那是你沒有找對醫生嘛。”馬醫生的話里透著一點小驕傲。
據馬醫生回憶說,當時王強還給他帶來一只打包做好的糯米雞,這是一個廚師最真誠的禮物了吧。
“這就是我們做醫生幸福的地方,不是說賺了多少錢,而是真正幫很多人解除病痛,甚至幫他保住了工作。病人對我們也是發自內心的感謝。”
“那您這里,其他病人也可以無效退款嗎?”我最后問馬醫生。
“針對類風濕和強直性脊柱炎,如果第一個療程沒有效果,我們確實可以承諾退款。治好了收人家錢天經地義,你都沒給人治好,那就算付出了精力和成本,這錢收得也不安心。”
這句話既體現了一個醫者的良心,也充分說明了馬醫生對自己醫術的自信。
希望更多受病痛折磨的人,都能尋得良醫,重獲健康。
(為保護隱私,文中患者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