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19日晚上,時任遼東省(今在遼寧省和吉林省內)省委書記的張聞天像往常一樣打開廣播收聽,突然,他在廣播中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中央決定任命張聞天擔任中國出席聯合國會議的代表團首席代表。
聽到這則突如其來的任命,張聞天一時間不明所以,后來他才知道,中央的這項任命也是緊急討論出來的。當時有同志提議章漢夫擔任代表團首席代表,毛主席和周總理商量后認為,章漢夫在資歷方面有所不足,可以充當副手,首席代表的角色還是由資歷和能力更強的張聞天擔任為好。
后來,由于國際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張聞天改任新中國首任駐蘇聯大使。就這樣,張聞天從地方工作轉入外交戰線,并在外交戰線上工作了10年。
擔任駐蘇大使4年后,1954年,張聞天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成為協助周總理開展外交工作的主要外交官之一,這一年,張聞天和周總理一起參加了著名的日內瓦會議。
1955年,張聞天回到北京,擔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部長由周恩來總理兼任),負責協助周總理主持外交部的日常工作。
來到外交部上班后,張聞天花費了很大的力氣,幫助外交部提高業務水平,他從改進外交部各司工作這個方面入手,對外交部各司的工作和業務進行了重新劃分和調整,其中,張聞天比較重視的,是禮賓司的工作。
張聞天對禮賓司的工作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總結,提出了“勤儉辦外交”的口號。張聞天認為,招待外賓的規格要和國際接軌,不可鋪張浪費,宴請應該簡單些。
對那些認為招待要通過吃海鮮,喝茅臺來表示中國的氣派的同志,張聞天指出:吃東西不一定要吃得太好,我的外交工作主要靠政策,不講吃,吃得再好,不支持你的還是不支持。招待的菜品沒必要搞太多,并不是所有外賓都習慣喝白酒,所以不必每次都上茅臺;有的外賓很害怕河豚中毒,所以不要每次都上海鮮;接待外賓時,出了一些重要時節和場景,應該減少夾道歡迎和贈送禮品的力度……
張聞天的要求是:樸素大方,既不寒酸,也不豪華。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凸顯了張聞天作為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艱苦樸素、實事求是的品質。在張聞天的努力下,1956年2月,他主持起草了《關于交際活動中的一些問題》的報告,送周總理等審批。
如何做好外交工作呢?張聞天雖然是新中國的第一代外交家,但他的考慮和想法已經非常成熟了。他認為,我們“應該具備充分的信心和勇氣”,“要有站起來的中國人的氣派”,在外交中,我們不僅應該有明確的立場、鮮明的旗幟,還應該有適當的謙虛。只有把謙虛和自信結合起來,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才能走出我們中國自己的外交道路。
張聞天的這些真知灼見,為我們后來的外交工作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
張聞天認為,對于朋友和兄弟國家,我們是應該發揮國際主義精神,對他們進行一點經濟技術援助,但也要注意量力而行。因為“我們自己的東西還不多,還窮,我們并不要和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競爭。我們主要的,還是靠正確的外交政策和積極的對外政策來爭取伙伴。”
張聞天堅決反對“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他指出,對外援助應該慎重和適當減少,否則人家上層一變,對這個國家援助的影響就打水漂了,實際收獲不大。
張聞天同時認為,在國內的工作上也應該盡量避免浪費。他曾向中央建議,每年的“五一”和國慶,不必都邀請許多外賓進行大規模的慶祝,也不必兩次都搞閱兵儀式,可以考慮減少或者取消。毛主席認為張聞天的提議是正確的,要他和賀龍元帥一起擬訂方案,后來我們就對這方面的投入進行了調整。
張聞天在外交戰線上十年的奮斗是卓有成效的。后來,中央在評價張聞天同志的一生時指出:
新中國成立后,張聞天同志在外交部門工作期間,注重調查研究,勤于分析問題。他關于堅持和平外交政策,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的論述,關于駐外使館要以各國政府為主要工作對象、對外援助要量力而行、必須堅持勤儉辦外交等主張,至今仍然具有適用性和指導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