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陳昌浩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陳昌浩擔任紅四方面軍的總政委,地位崇高,與徐向前齊名,活躍于當時的軍事和政治舞臺。
他和徐向前共同培養了許多杰出的紅軍指揮員,如洪學智、許世友、陳再道、王宏坤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紅軍將領……
1937年8月下旬,陳昌浩經過耀縣、洛川等地,終于回到了延安。
此時,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洛川會議剛剛結束,陳昌浩在途中先后與參加洛川會議的彭德懷、徐向前和張國燾等領導人會面。
根據徐向前元帥的回憶,他當時剛接受黨中央的指派,準備與周恩來一同前往山西進行閻錫山的統戰工作。在準備出發時,正好遇到了從外地返回的陳昌浩。
陳昌浩見到徐向前后,內心非常激動,便與他分享了這段時間的遭遇。徐向前聽后,感慨地對他說:“黨中央非常關心你,一直在打聽你的消息,音訊全無,終于回來就好。我即將去山西,你一定要好好休息,照顧自己!”
圖丨張聞天
不久,陳昌浩在延安見到了剛剛參加完洛川會議返回的中共中央總負責人張聞天、毛澤東等黨政軍領導人。與中共領導人會晤后,陳昌浩被安排住進位于楊家嶺的窯洞,開始了全新的人生篇章。
剛回到延安的陳昌浩,黨中央給他安排的工作是中共延安縣委宣傳部,隨后不久調至中共中央宣傳部,擔任中宣部宣傳科科長和國際宣傳科科長職務,并兼任陜北公學、抗日軍政大學和馬列學院的政治課教師。
雖然陳昌浩心中有些疑惑,但作為一名黨組織多年來培養的高級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須正確看待職務的升降,認清并改正自己的錯誤,決心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
在新的崗位上,陳昌浩繼續以雷厲風行的作風投入工作。除了定期參加張聞天主持的部務會議外,其他行政任務并不繁重。因此,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理論研究以及三所干部學校的教學工作中。
圖丨陳昌浩銅像
有同志回憶,陳昌浩授課時,嚴謹認真,深入淺出,特別受學生們歡迎。1938年5月,陳昌浩的弟弟成功考入了抗日軍政大學,并與他同住在延安。臨近弟弟畢業時,陳昌浩詢問道:“畢業后,你準備做什么?”
弟弟答道:“我想從事軍事工作!”
陳昌浩認真地對他說:“從事軍事工作好,但我有兩點建議。第一,面對機槍時,不要懼怕,要堅定;第二,不怕吃苦,困難面前要有辦法,絕不能讓困難或敵人的強大擊倒你,這是作為一名軍事干部的基本素養。”
陳昌浩的弟弟始終牢記這些教誨,努力工作,迅速成長。
圖丨陳昌浩與親人在醫院
在接下來的歲月里,陳昌浩依舊專注于理論研究和教學。由于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和學習,他的健康狀況逐漸惡化,胃病復發且久治不愈。當時延安的醫療條件極為有限,無法得到根本治療,于是黨中央決定將他送往蘇聯治療。
1939年8月27日,陳昌浩乘飛機從延安起飛,抵達蘭州后等候蘇聯專機接機。經過一周的等待,他繼續飛往新疆。
在新疆,陳昌浩探望了西路軍的老戰友們,并向他們深感歉意地做出了檢討。三四天后,陳昌浩繼續飛行,途經阿拉木圖等地,最終于9月中旬抵達莫斯科,入住克姆林宮醫院。
在蘇聯,陳昌浩得到了共產國際和蘇聯人民的熱情接待,并安排住進了柳克公寓。他的生活和治療費用由共產國際全額負擔。
雖然身在異國,他依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過得充實而富有意義。然而,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莫斯科形勢急轉直下。共產國際不得不將陳昌浩轉移到后方。戰爭使得一切供給斷絕,大家只能依靠自己謀生。
圖丨陳昌浩與蘇聯妻子格拉良
為了維持生計,陳昌浩開始在當地的采石場工作。1942年7月17日,德軍全面進攻斯大林格勒時,陳昌浩主動請求參戰,并獲得批準,參加了蘇聯軍民反擊德國法西斯的戰斗。
1943年6月,原有的共產國際組織形式已不適應新的形勢,因此宣布解散。在這之前,執委總書記季米特洛夫將李立三、陳昌浩等人召回莫斯科,并安排他們在莫斯科的出版社工作,陳昌浩主要負責中國部的翻譯工作。
盡管遠離祖國,陳昌浩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共黨員,投入到馬列主義原著的翻譯和介紹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1948年12月20日,陳昌浩給黨中央和毛主席寫信,表達希望回國的愿望,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如愿。
當1949年10月1日,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毛主席莊嚴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遠在蘇聯的陳昌浩心潮澎湃,和家人以及旅蘇的中國同志一起分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他迫切希望能夠早日回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丨毛主席
黨中央和毛主席并未忘記他。1952年3月,陳昌浩接到劉愛琴的電話,告知他毛主席和劉少奇同志已批準他回國,并已通知蘇聯方面。
回國后,劉少奇等領導親自到北京站迎接陳昌浩。徐向前等昔日的戰友們,特別設宴款待陳昌浩,場面熱烈,陳昌浩深感動容。見到老戰友們后,他感慨萬千,特別對張琴秋表示歉意:“琴秋,是我讓你受苦了,我真的對不起你。”
圖丨徐向前
陳昌浩通過與戰友們的交談,了解到了祖國的變化與發展,這激發了他為國家貢獻力量的決心。
盡管如此,由于剛回國,他對祖國的了解還不夠深入。于是,組織決定派他前往東北地區參觀工農業的生產情況。東北的沈陽、鞍山、長春等城市,經過幾年努力,工農業蓬勃發展。陳昌浩參觀了鞍山鋼鐵廠、沈陽的大伙房水庫工地等地,深受觸動。
圖丨陳昌浩和次子陳祖濤在青島
1952年6月,陳昌浩被安排擔任馬列學院副教育長。他對這個安排沒有任何怨言,積極投入工作,并對弟弟說:“我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畢竟離開祖國多年,很多事情都需要重新學習,希望你能在工作中系統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陳昌浩早在蘇聯時便決心回國后為黨做更多貢獻,他確實身體力行,認真工作,虛心向年輕的學生和同事請教。
1956年9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大會期間,陳昌浩領導的翻譯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確保了大會順利進行。會議結束后,毛主席親自接見了翻譯團隊的工作人員,陳昌浩帶領大家與毛主席見面。毛主席稱贊他們的工作,現場掌聲雷動。
圖丨毛主席
陳昌浩始終牢記自己回國后的使命,不忘為新中國發展貢獻力量。隨著年歲漸長,他愈發思念家鄉。張聞天在得知此事后,建議他回漢陽一趟,看一看故鄉的變化。
回到湖北后,陳昌浩受到了家鄉領導的熱情接待,他參觀了家鄉的工農業建設,并在聽取匯報時,激動地表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漢陽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百姓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圖丨張聞天和劉英合影
陳昌浩的故鄉之行讓他更加堅定了投入國家建設的決心。1967年7月30日,陳昌浩因病逝世,享年61歲。
黨中央對他一生的貢獻給予了公正評價,并為他舉行了追悼會。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領導人與陳昌浩的親友、群眾代表共同參加了追悼會,徐向前元帥主持了追悼儀式,場面莊重肅穆。
悼詞中對陳昌浩一生的功績作出了高度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