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亮祭拜父親陶鑄的留影,滿頭白發,神情肅穆!
陶斯亮
2024年,陶斯亮帶著女兒,女婿在父親陶鑄雕像前合影,83歲的陶斯亮專程回到家鄉湖南祁陽祭拜父親。陶斯亮滿頭白發,神情肅穆,身穿藍色外套,精神矍鑠。站在她左邊的女兒,身穿黑色短袖,一只手挽著母親,擔心母親過度悲傷。
陶斯亮是陶鑄和曾志唯一的孩子,從小就是母親的心頭肉,父親的掌上明珠。可即便如此,父母卻沒有溺愛陶斯亮。1945年,陶斯亮4歲了,這個年齡是最需要父母陪伴在身邊的,然而,由于工作的需要,陶鑄和曾志被組織派往東北工作,陶鑄在東北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4歲的陶斯亮被安排在保育員里生活,由于楊順清戰士負責照顧她,這種生活一直維持到陶斯亮14歲,她已經成長一位大姑娘了。
陶斯亮和父母
1952年,陶鑄和曾志從東北回到廣州,陶斯亮終于和父母團聚了,雖然這么多年沒有父母的陪伴,但陶斯亮一點都沒有責怪父母,反而以父母為驕傲。
曾志和陶鑄的愛情建立在革命的友誼上,在陶鑄之前,曾志曾有過兩段婚姻,分別是和夏明震和蔡協民,不過他們兩人都犧牲了。
1934年,曾志和陶鑄以夫妻的名義開展工作,后來彼此產生感情,正式結為夫妻,之后兩人一起走過了30多個歲月。
陶斯亮和父母
有一天,陶鑄突然對女兒陶斯亮說“你知道爸爸多愛你?爸爸對你沒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你長大后做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
雖然那個時候的陶斯亮還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話,但是這句話她卻永遠記在了心里,沒有辜負父親對她的期望。
17歲那年,陶斯亮考上了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畢業之后就在解放軍醫院工作,她對待工作態度非常認真,贏得了許多好評。陶斯亮在醫院一直工作了20年,直至1987年被調往統戰部第六局擔任副局長。
不過,在工作了4年后,陶斯亮認為自己的愛好還是在醫學方面,于是她先后擔任了中國醫學基金會和北京愛爾公益基金會創會會長等職務。
陶斯亮和母親曾志一樣,熱愛公益事業,并投入了許多精力做好公益。記得曾志臨終前留下遺囑,把她一生積攢下的6萬元全部捐給“希望工程”,并要求喪事從簡,骨灰安葬在井岡山。
陶斯亮
1969年,陶鑄去世,陶斯亮也處在艱難的時刻,父親的離開,對于她來說打擊很大。于是在1978年,陶斯亮發表了文章《一封終于發出的信》,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對此,陶斯亮說,不是自己寫的文采有多好,也不是內容寫的有多感人,而是自己第一個公開寫出來那段事情。
陶斯亮
父親去世多年,陶斯亮每當想起他,依然悲痛不已。2024年,陶鑄去世55周年,83歲的陶斯亮邁著穩健的步伐來到了父親的故居,以此紀念父親。
對于陶斯亮來說,即便自己已經滿頭白發,父親永遠自己是心中的驕傲,在父親面前她永遠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一個人只有經歷過艱苦和磨難,才能更加理解別人的痛苦,愛自己愛別人,愛這個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