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情報機構在中國建立了完善的情報組織,其觸角已經伸到中國的各個角落。抗日戰爭勝利后,美國在華情報小組并沒有跟隨美軍一起撤離中國,反而繼續留在中國打探情報。
美國中央情報局
1946年7月,負責調停國共內戰的馬歇爾建議美國政府,由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直接指揮這個美國駐華情報小組。這個建議得到了美國政府高層的支持,并且為其改頭換面,將在華情報小組改名為“第44海外觀察隊”,并且以美國陸軍聯絡團的名義進行四處活動,1947年7月,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在中國的第44海外觀察隊便成為了其在中國的主要情報組織,并且又對其進行了擴大和加強,在中國各要地派遣了大量情報人員進行活動。
美國情報人員在工作
除了專門的情報組織,美國駐華外交機構利用其特殊的職能,所承擔的另一項職責也是進行情報的搜集工作,如在沈陽,美國總領事館組建了以日本人佐佐木弘經為首的間諜網;在大連,美國領事館收買了中國旅大公安總局干部陳其仁為其秘密工作。但是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全面勝利,駐在中國各地的美國外交機構的位置也就愈發顯得尷尬了。人民解放軍在解放區接管各地政權后馬上制定了針對美國外交機構的政策,宣布原來的美國外交官只能是以普通僑民身份留在中國,并采取了“一看二擠”的方針,對美國領事館人員的活動進行監視和控制。這些措施極大地限制了美國情報組織的活動能力。
中國公安是建國初期反特主要力量
新中國正式成立后,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對敵人特務的打擊,在朝鮮戰爭爆發前,中國大連、沈陽、北京、天津等地的多個美國間諜組織被破獲,美國在華的第44海外觀察隊情報網損失慘重,其運作也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然而其漏網分子活動依然還很猖獗,甚至刺探到了中國即將出兵朝鮮的重大機密。比如在沈陽地區,中國鐵路局調度車皮,就有人把車皮調動情況的具體信息竊取走。從中國的火車運輸情況和中國兵力的調動,他們甚至判斷出了中國即將出兵朝鮮這樣的高機密情報。然而幸運的是美國高層并沒有重視這些情報,后來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美國情報歷史上的一大悲劇,這也導致了美軍在朝鮮戰爭初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整個聯合國軍都處于絕對的被動地位。
建國初期被抓捕的敵人情報人員
敵人在中國的大量情報人員對新中國的發展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因此中國政府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對敵情報機構進行徹查消滅,最終美國情報組織在中國土崩瓦解,情報人員也損失慘重,最終被徹底趕出了中國大陸,為新中國的建設發展營造出了一個良好的外部氛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