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師:有點浪仗硬拼;
3師:仗打得少,實力沒有得到真正發揮;
2師:長期分散作戰;
4師:新兵多,戰斗力逐漸提高;
5師:擅長打游擊,大仗打得少;
這是1943年年底,陳毅軍長在給延安的報告中對新四軍各師的評價。可能由于六師歸一師指揮,而七師規模小的緣故,所以陳老總只點評了一師、二師、三師、四師和五師。
陳毅軍長又重點評價了一師和三師,從評價的順序就可以看出。一師師長是粟裕,三師師長是黃克誠,這兩個師是新四軍戰斗力最強的兩個師,無論是殲敵戰績,還是建設根據地、發展兵力,都要強過其他五個師。
陳毅軍長對一師的評價是:“要阻止其浪戰硬拼,不患不及,而患其過。”
一師由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合編而成,純南方紅軍游擊隊的老底子,可稱為最“正宗”的新四軍。
自韋崗伏擊戰后,一師便一直戰斗在抗日的第一線,包括車橋戰役、高郵戰役,以及歷次反頑戰斗,取得的戰果居新四軍各師之首,同時建立了被譽為“模范根據地”的蘇中根據地。
不過,一師也存在問題,雖然仗打得多、戰斗力也強,但是往往有時候會浪戰硬拼,造成不必要的傷亡,這正應了陳軍長的原話“要阻止其浪戰硬拼,不患不及,而患其過。”
一師走出了很多名將,除了粟裕外,還有葉飛、陶勇、王必成、盧勝、廖政國等等。
陳毅軍長對三師的評價是:“不患其過,而病在不及。”
三師的前身為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五縱隊的老底子很硬,包括有山東縱隊、八路軍115師,以及新四軍第六支隊,該師師長由極具戰略眼光的黃克誠擔任。
三師的陣容也可以用豪華來形容,名將眾多,除了師長黃克誠外,還有劉震、洪學智、張愛萍、韋國清、彭明治、吳信泉、田守堯、覃健、胡炳云、鐘偉、謝振華等等。
總體來說,三師打的仗要比一師少,更多的任務是保護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的安全。因此,陳老總說“不患其過,而病在不及”,意思是三師沒有發揮出其真正的實力,作為新四軍實力最強的一個師長期擔任防守任務似乎有些大材小用。
不過,三師的發展倒是很快,抗戰結束時兵力已達到了3.7萬余人,是新四軍兵力最雄厚的一個師,為我軍挺進東北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新四軍三師后來發展成的部隊也相當厲害,其中,第8旅、第10旅、獨立旅整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縱隊司令員由劉震擔任;第7旅被單獨調出,與山東軍區第七師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縱隊司令員先后由陳光、洪學智擔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