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輕島
編輯|洲洲影視娛評
有這么個家族,六百余年傳承,斷不了富貴之命;
從藥材起家,發(fā)達于金融地產(chǎn),現(xiàn)代傳人更是享譽世界的美學家;
有這么個家族,擁有資產(chǎn)不計其數(shù),名貴景點更是家族產(chǎn)業(yè);
滬上房屋千棟,蘇州獅子園林,更是族人的共同財產(chǎn)!
時局動蕩,戰(zhàn)火紛飛,似乎撼動不了家族財富;
時代變革,社會變遷,并無磨滅得了人才輩出!
這個家族,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能做到如此綿長歷史,這個家族究竟有何種底蘊?
傳說中的名門望族
貝聿銘
2004年,貝聿銘的自傳類作品《貝聿銘談貝聿銘》問世;
而在書中,這位享譽世界的建筑美學大師,是這樣談及自己的家族的:
“貝家最早起家于明代,已經(jīng)在蘇州有600年歷史?!?br/>
要知道,即便是最為恢宏的王朝,也不可能延續(xù)600多年;
像是強漢、盛唐,也不過多則400余年,少則二三百年的歷史!
而只是一家之姓的貝家,為何傳承600多年?
甚至于時至今日,依舊保有一定的財富和人才?
這其中緣由,或許要從那個家族誕生開始說起。
在自傳中,貝聿銘也曾探討過家族的起源。
最早的貝家,起家于蘇州;
最開始從事藥材生意的他們,很快就在蘇州建立起了自己的事業(yè)!
而在家族傳承的那段歷史中,因為朝代更迭、戰(zhàn)火紛飛;
貝家也曾受過打擊,更有族內(nèi)子弟流落在外。
像是貝聿銘,最早也是跟隨父親,在香港、廣州附近活動;
直到他長大一些,才了解到自己的祖根是在蘇州!
而時代的變遷,家族人才的四散,并沒有阻礙貝家的傳承;
相反,因為族人們遍布經(jīng)濟發(fā)達的各地,貝家的產(chǎn)業(yè)開始遍地開花。
可隨著近代的動蕩,中華大地陷入一片沉浮之中;
而就在這段黑暗時光之后,貝家又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商業(yè)帝國?
近代崛起的家族
時間來到晚清,在一條條喪權(quán)辱國的協(xié)議迫使下;
中華這片古老的大地,也開啟了自己的近代化。
而在不斷的產(chǎn)業(yè)誕生與荒廢中,貝家也開始經(jīng)營起了自己的商業(yè)帝國!
貝聿銘的祖父,很快就將目光放在了時興的金融業(yè);
在一片混亂中,貝家的銀行在上海建立;
與原來的票號、商行不同;
貝聿銘的祖父,完全按照西方商業(yè)銀行的形式,建立起自己的金融機構(gòu)。
很快的,“上海銀行”就在一眾外國銀行中間,闖出了自己的市場;
和自己的兄弟選擇不同,貝聿銘的叔祖父,則投身于建筑行業(yè)。
由他建立的油漆廠,產(chǎn)品飽受市場好評!
更是成為那個年代,成為不少達官顯貴家中的首選!
而在這兩位家族老一輩的指點下,貝家很快轉(zhuǎn)向金融、地產(chǎn)等行業(yè);
積攢起恢弘的家族財富。
可如果只是因為巨額的財富;
在那個戰(zhàn)亂年代,貝家很容易就變成別人口中的肥肉!
扛過了天災和人禍的貝家,如何獲得至今依舊不倒的實力?!
保命之法:家學的傳承
自古就有云:“富不過三代”。
說的是那些豪門巨富,沒有合適的家風傳世;
很容易就因為后代的肆意揮霍,重新衰敗在歷史長河中。
而經(jīng)久不衰的貝家,即便是族人四散,依舊能維持著家族的鼎盛。
這中間,必然有深厚的家學傳承。
據(jù)貝聿銘回憶,在他的叔祖父還在世時,就曾經(jīng)叮囑過自己。
“以產(chǎn)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
“以獨有之產(chǎn)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chǎn)遺子孫。”
也正是這短短的兩句話,道破了貝家傳承數(shù)百年的秘密。
隨時代風向而動,追隨社會的發(fā)展趨勢而行;
以豐厚的人才儲備,作為給兒孫的饋贈;
以長輩崇高的德行,作為兒孫們的榜樣!
在貝家家風的影響下,貝家的后人都是德才兼?zhèn)渲恕?/p>
貝聿銘的父親與長輩,不僅出身于中國與世界的名校;
其自己與后代的教育問題,更是受到這些長輩們的看重。
貝聿銘自己便是畢業(yè)于哈佛、麻省理工等知名院校;
其后代貝禮中、貝建中等,從哈佛、劍橋等一流名校畢業(yè)的,比比皆是!
不僅是家族人才不斷檔,在社會的大風向上,貝家也與國家高度一致。
貝加不僅大發(fā)善心,積極打造自己的社會風氣;
像是蘇州第一所幼兒園、建橋修路,出資頗多!
作為貝家的產(chǎn)業(yè)之一,蘇州獅子林凝結(jié)著家族多少代的經(jīng)營與心血!
其更是號稱中國園林界的瑰寶;
新中國建立后,這些曾經(jīng)是由人民建立起來的物質(zhì)圖騰,理應回歸人民之手。
如果換做一般家族,或許會為了祖輩的基業(yè),抗爭一二;
可作為自古傳承的貝家,則絲毫不在意所謂的財富。
不僅將這座自家的園林,捐獻給社會;
更是在之后的社會改造中,認真細致的配合工作!
真正的將“獨有之產(chǎn)”,變成“公有之產(chǎn)”!
使得貝家的財富,更好地被子孫所能看到!
不斷傳承的當代
時至今日,貝家依舊在不斷地傳承下去。
以貝聿銘為代表,貝家的后代不斷在建筑行業(yè)深耕發(fā)展。
其自己的后代貝禮中、貝建中,也曾在貝聿銘的公司深造。
貝禮中
但和一般的家族企業(yè)不同,貝聿銘的后代,自有其建樹。
從父親的公司出來后,兄弟倆建立了自己的企業(yè),并成功闖出了名堂。
貝建中
而在享譽世界之外,貝聿銘也忘不了家鄉(xiāng)與祖國。
雖然一直在海外生根發(fā)芽,但貝聿銘依舊為國內(nèi),留下了不少建筑杰作;
像是中國銀行總行大廈、蘇州博物館等知名建筑;
都是這位建筑大師的豐碑!
而他本人,也獲得了不少國家與行業(yè)的贊譽;
1996年,貝聿銘被國家科學院工程院,授予外籍院士的稱號。
這不僅是國家認可他的才華;
更是祖國對他這個海外游子,一片赤子之心的贊賞!
結(jié)語
時至今日,這位建筑界的傳奇,已經(jīng)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但是我們相信,他背后那個傳承千年的家族,會像他留下的建筑一樣;
一直照耀著自家的后人,繼續(xù)超越前人的成就!
而貝家的傳承,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以財富傳家,則家族亡;
以詩書傳家,則家族興!
部分參考資料:
中國工程院:貝聿銘
新華社:貝聿銘、貝禮中父子的“香港情結(jié)”
新京報: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去世,留下了傳奇故事和作品
今日頭條:中國唯一富過17代的家族,坐擁上海近一千棟房屋,子孫大都上哈佛
百度百科
圖片源自網(wǎng)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