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9日鴻蒙智行的直播中,當撒貝寧從尚未解密的尊界S800的后排出來后,面對尼格買提的好奇,他說:“星空頂是最不值得一提的部分。”
過往百年,在歐美豪華車企主導的游戲規則里,“出身”決定了豪華與否。
2007年,Starlight Headliner星空頂棚在勞斯萊斯Phantom上首次亮相,與此關聯的,是歷史悠久的古德伍德工廠,是精雕細琢的手工工匠,是800到1600個皮革穿孔再加入光纖的全手工打造。
也的確,星空頂在很長時間里,成為了超豪華汽車的標志,以及大多數人認知的“天花板”。
但當中國早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與消費市場,新晉成為最大汽車出口國時,與這樣的產業地位相對應的,應該是中國汽車由大到強的突破。
而尊界S800與鴻蒙智行,決心要做打破壟斷的引領者。
這并非遙不可及的夢,當鴻蒙智行旗下問界已然在中高端SUV市場實現對BBA的超越時,用戶已經用購買選擇證明了,豪華車市場“唯出身論”成為了過去式,而依靠智能化、電動化的科技創新,同樣可以滿足當下用戶的豪華體驗,同樣可以成為新豪華品牌。
新時代豪華,不以出身論英雄
60多年前,領導人向時任一汽廠長饒斌說:“何時才能坐上我們自己的小汽車?”這激發了新中國一代汽車人的奮進,而從“東風”小轎車開始,中國自己的“汽車夢”蹣跚起步。而當時,在奔馳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Ponton轎車(S級前身車型)已經在西德量產數年。
饒斌在之后擔任機械工業部部長時曾指示:通過合資,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后來,他推動了中國第一家合資汽車企業北京吉普的建立。
從“東風”小轎車到合資汽車企業,中國汽車工業用60多年的時間走過了歐美百年的歷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崛起之路上,也留下了濃厚的一筆,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蛻變。
如今,當中國品牌在乘用車市場的占有率超過了70%,當電動化與智能化為中國汽車產業實現“換道超車”帶來歷史機遇時,我們應該,也必須有一種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里,應該有汽車人的一份擔當,而中國,也應該有屬于自己的豪華品牌。
而尊界,為何有自信成為改變的引領者?
其實也許在5年前,說中國品牌會打破合資汽車的壟斷,恐怕都還有很多人不相信,但如今,這樣事情正在發生。而在高端豪華車市場,機遇之門同樣開始開啟。
內燃機時代,歐美百年品牌用時間積累,技術壟斷,以及傳承的工匠精神,鑄就了豪華汽車的護城河。但如今,當電動、智能、AI這些新名詞開始與汽車融合時,滿足豪華車用戶的價值需求,就有了新的方式。
比如尊界S800,星空頂融入了智能化設計,同時車內每個位置都享受獨立專屬的視、聽、觸、感的尊貴體驗,以及全主動感知服務,從此為“奢華”二字注入了全新的價值。
此外,尊界S800采用六代機理念,8S設計標準打造,具備超級巡航、超機動性、超級信息感知、超級隱私、天地網聯、人工智能輔助、主動防護系統與超可靠性,將汽車的科技水平帶到了新的高度。
而第二代途靈平臺,將智駕、智艙與智能域控“三智”融合,也改變了過往百年汽車底盤與架構的設計理念;此外尊界S800還使用了L3智能駕駛架構設計,為L3時代的到來提前做好準備。
歸根結底,汽車的“豪華”溢價在于體驗的越級,在于技術的皇冠,在于品牌帶來的價值認同與社會認同。而ICT與汽車產業的技術融合,讓中國汽車有機會通過體驗,通過更創新的技術,來為產品與品牌賦能,獲得新時代的認同。
這是尊界S800之所以能夠以一個全新品牌,挑戰歐美百年豪華車企的底層邏輯。
另一方面,如果說傳統豪華品牌如勞斯萊斯、邁巴赫,甚至是奧迪霍希的歷史故事,是構建它們品牌價值的一個重要組成,那么尊界與當代中國復興之夢的同頻共振,也為如今的中國用戶提供了歐美品牌沒有的,獨一無二的價值認同。
余承東在分享尊界S800的設計圖時,編導在節目中配上了“設計始于愿景”的字幕。
盡管我們如今能夠得到的關于尊界S800的信息非常有限,但貫穿于整個設計中的“縱橫星瀚”理念,已經有了具象的呈現。
比如尊界S800大燈采用水晶工藝,搭配了璀璨星鉆設計,通過工藝與材料構建出了微觀世界的浩瀚星河;而尾燈與門把手分別寓意“星云畫卷”和“摘星”,以燈光構建了星河景致,表達手攬日月摘星辰的美好愿景。
再比如尊界S800還采用了雙拼色車身噴涂,但4C3B等多種特殊工藝的應用,使得分色與腰線處表面無階梯感,實現了超越邁巴赫的漆面質感。
這些設計與工藝不僅具備了美學價值,也同樣代表著包括中國汽車產業新一代筑夢者在內,當代中國人向未知探索,為抵達前人未曾抵達的目標而傾盡全力的精神:只有攀至頂峰,方見星河浩瀚。
站在60萬輛新起點的“頭號工程”
余承東與項興初共同形容,尊界是江淮與華為目前的“頭號工程”。而站在“四界”拼圖完成的四年時間點,我們也得以看到一個更加完整的鴻蒙智行,以及華為改變汽車產業鏈的野心。
在直播中,剛剛落差的尊界超級工廠第一次呈現給外界,這座工廠充分應用了智能化體系和人工智能技術,以實現制造工藝和質量保障的精益求精。在連接、噴漆、涂膠等關鍵工序實現100%全自動化,依托“一云、一網、一平臺”的數字化底座,以C2M模式打通研產供銷服一體化應用場景,在滿足產品個性化定制需求的同時,實現敏捷化制造。
這是華為賦能汽車產業,改變傳統汽車產業鏈的一個具象呈現。
而過去四年,華為從主動尋求車企合作卻只有賽力斯伸出了手,到如今希望合作的車企排起了隊,鴻蒙智行為汽車行業帶來的變革不僅僅是賣出了60萬輛中高端智能電動車,更是改變了傳統供應商與主機廠的合作架構。
這是歷史進程的必然機遇。就像余承東所講,“四界”背后都是汽車行業的資深老兵,在生產制造領域有著深厚的經驗積累,而華為在過去三十余年ICT領域的技術沉淀,需要通過與這些資深車企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在汽車領域落地。同樣,對于車企來說,華為賦能也恰好為其提供了極具競爭力的轉型能力。
當12月19日,“四界”老總齊聚一堂,共同喊出“在一起,鴻蒙智行”的口號時,所有的野心與夢想,都呈現給了外界。
而“在一起”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全新的供應商與主機廠的合作關系,雙方真正緊密合作,產業鏈融合,共同站在滿足終端用戶需求的出發點,攜手打造優秀的產品。
有了鴻蒙智行60萬輛的基礎,“頭號工程”的初次亮相是相當成功的。
11月26日,尊界S800開啟預售,余承東透露在發布會結束后,就有朋友直接給他轉賬6萬元,想要預訂3輛尊界S800。而在開啟預售48小時后,其訂單量已經超過了2000臺,這幾乎相當于奔馳邁巴赫-S級兩個月的銷量。
而用戶群體的改變,為尊界的破局提供了最好的機遇。
數據顯示,相比于2008年中國高端車用戶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僅為40%,去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90%,其中研究生接近25%。同時,用戶主體也從過去所謂“暴發戶”群體,快速轉向高知人群,尤其是來自互聯網、IT產業的新興高凈值用戶,快速超越了傳統制造業、房地產用戶群。
有這樣一個細節,在興趣愛好中青睞中國書畫的Z世代高凈值人群相比過去快速增長,這意味著,不僅這些新生代人群對科技創新有著更高的接受度,也更愿意回歸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符號。
作為“頭號工程”的尊界,恰好可以滿足這樣的市場趨勢。
大公司視點
在直播間里,很多網友都希望撒貝寧和尼格買提能從余承東的口中“撬出”更多關于尊界S800的信息,也的確,從尊界S800正式亮相至今,其熱度一直居高不下,而守口如瓶的余承東還是在網友的熱情之下,透露出明年2月將舉辦相關的技術發布會,屆時會透露更多新車的信息。
這樣的熱度其實在汽車圈的過往很難看到,而這也是華為所擁有的,傳統車企并不具備的強大勢能。
包括鴻蒙智行在內,中國品牌在這個時代向高端市場的沖擊,也許尚不能完全得出成功的結論,但至少所有人都充滿了信心。改變以時間沉淀創造高端品牌的固有規則,而依靠科技創新與智能體驗搶占高端用戶心智,這是中國汽車在這個時代的機遇。
而尊界本身,不僅是鴻蒙智行的集大成者,也在證明,華為所探索出的依靠科技創新打破傳統汽車品牌金字塔結構,改變傳統汽車產業鏈條的可能。
華為的底氣,正是當下中國的自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