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經開區誕生自成立以來的首家百億級工業企業!
1至11月,招商局重工完成開票銷售109億元,同比增長47.6%,這也是海門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制造產業第一家開票銷售超百億元的企業。
能夠達到如此高的開票銷售額,足以說明招商局重工的產品具備較強的品牌影響力和客戶忠誠度,是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能夠有效推動海門在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
招商局集團
招商局集團的根源深植于1872年的晚清時代,那時,洋務運動的領軍人物李鴻章創立了“輪船招商局”。這不僅是我國現代企業的萌芽形態,也是洋務運動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標志著國家經濟變革的初步嘗試。
1949年,上海迎來解放曙光,招商局隨之納入上海市軍管會的懷抱,轉身成為新中國建設的堅實后盾。步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招商局敏銳捕捉時代脈搏,不斷拓寬業務版圖,尤其在金融領域大放異彩,成就斐然。
1987年,中國金融史上迎來了一個里程碑——招商銀行橫空出世,它開創了中國企業投資商業銀行的先河。自此,招商局步步為營,在銀行、保險、證券等多個金融領域不斷深耕,逐漸崛起為中國金融版圖上的璀璨明星,引領行業發展潮流。
到2023年,招商局集團資產總額躍升至13.6萬億元,躋身全球頂尖央企行列。
落地南通
招商局集團最早和南通結緣是2008年,當年,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進駐南通。
本文重點講講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蘇)是招商工業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招商工業”)是招商局集團(以下簡稱“招商局”)旗下裝備制造業務板塊的資源整合和管理平臺,是招商局百年海事主業的傳承者、履行制造強國責任的承載者和百年海事主業的傳承者和科技創新戰略的先行者。
招商工業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74年洋務運動時期招商局在上海建立的中國第一家修船廠——同茂鐵廠,業務起源于1964年在香港成立的友聯船廠有限公司,1997年友聯船廠有限公司與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的引資平臺——招商局發展有限公司合并組建了“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沉淀,招商工業已發展成為中國三大國有海洋裝備制造集團之一。
招商工業總部位于香港,在中國渤海灣、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布局了九大船廠、七大造修船基地,業務主要聚焦在船舶維修改裝、海工裝備制造和船舶制造(含特種船和郵輪)等方面,在海外的芬蘭、德國、波蘭等多個國家設有子公司或駐外機構。截止2022年底,公司管理員工超過3.5萬人,總資產約550億元,全資或控股企業70余家,參股國內外上市公司三家,是華商能源(HK00206)和Shelf Drilling (OSLO SHLF)的第一大股東以及中集集團(HK02039 & SZ000039)第二大股東,同時參股投資了招商局通商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招商局新材料科技(重慶)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
招商工業構建了“1+2+N”多層次且相互支持的科技創新體系,擁有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招商局郵輪研究院、招商工業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研發及技術創新平臺,擁有世界最大的獨立船舶設計公司芬蘭Deltamarin設計集團,擁有專業技術人員2000余名,其中外籍員工超過400名,是國內同行業內擁有外籍專家最多、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企業,具備了向全球客戶提供海洋工程裝備、特種船舶以及郵輪的研發、設計、建造等一攬子解決方案的綜合實力。
2013年,招商局重工(江蘇)落戶海門。2018年,招商局郵輪制造有限公司成立。
二者均為招商工業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兩家公司注冊資金共計6億美元。兩家公司廠區占地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擁有泊位長度4667mm,配置50萬噸級干船塢一座,10萬噸級郵輪船塢一座(在建),38000噸半潛駁及船臺三座。
發展新質生產力
當前,海門高技術船舶海工產業中一批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成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招商局重工(江蘇)何以成為這之中的佼佼者?
創新技術的研發為重中之重。繼2016年成立招商局海洋工程技術中心后,2019年,院士工作站、江蘇省海洋工程裝備重點實驗室和江蘇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先后獲批建立,與地方政府共建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基地同時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CNAS認證實驗室1個、海外研發中心1個,承擔國家、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10多項,獲得專利授權300余件。招商局重工(江蘇)與招商郵輪均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8月,海門開發區多方組織協調,與南通海關、邊檢、海事等部門,合力為招商局重工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完成報關、靠泊、交付等事宜,出口額超百億元的這一海上“巨無霸”按期交付、出海,為招商局重工開票銷售超百億元奠定堅實基礎。
據央視網報道,招商局重工(江蘇)出口總額的85%都是來自停靠在碼頭邊的這類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船廠負責人說,想要打造這樣一艘巨輪需要四十幾個月,建造的難度相比于普通船也直接跳了好幾級。
這一海上“巨無霸”的內部結構非常復雜,并且分為十幾個功能區。招商局重工(江蘇)針對每一個功能區都成立了專項攻關小組,引進專業的人才和專家。就拿主船體最核心的部件——發電機來說,技術部門聯合國內多個發電機企業,最終完成了首次國產化建造。
前不久,船廠成立了一個平均年齡僅30歲的創新部門——精益管理中心,匯集了技術、生產、工藝、IT等多個部門的骨干。現在,經過幾十輪升級改造后,平臺主船體的國產化率已達到70%,企業前10個月的出口額也比去年的總量提高了近兩倍。
眼下,這艘8月出口的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經過三個月的遠洋航行,已經抵達巴西海域,開啟了長達35年不返港的深海作業。
以儲卸油平臺等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設計復雜,上下游產業鏈很長,涉及材料、研發、生產等多個環節。價值上百億元的儲卸油平臺出口,不僅體現我國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的攀高式發展,還為上下游企業帶來了很多新訂單。
近年來,南通船舶海工產業苦練內功,走出了一條從修船、造船到全鏈條高端化發展的產業升級之路,產業集聚度、產品高端化等更加凸顯,30多個大國重器在南通首制首航。江海岸線上,不僅有中遠海運川崎、招商重工、振華重工等龍頭企業,也有政田重工等船舶配套骨干企業,形成了產業鏈上下游、產業帶左右岸高度協同的產業生態。
作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制造產業是海門經濟開發區重點培育的主導產業,目前已經集聚招商局重工、招商郵輪、中遠重工、海新重工、上海建工鋼構等一批重點企業。
接下來,相信在全市的努力下,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將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創新發展為核心,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為突破口,踏浪揚帆、逐夢藍海,打造世界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
來源:無線海門、通商薈往期報道、海門開發區微平臺、南通工信微報、南通生態環境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