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聯重科與江蘇海四達簽署戰略合作開發協議,就鈉離子電池在特種車領域的應用展開深度合作,正式攜手推動鈉離子電池在特種車領域的創新應用。這一合作標志著雙方在新能源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將為特種機械的電動化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中聯重科系何方神圣?它在行業內有著怎樣的地位與影響力?而此次中聯重科與海四達攜手合作,二者又會碰撞出什么樣的奇妙火花?本期通商薈將為您詳細解讀。
600億機械巨頭
中聯重科,全稱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2年,主要從事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高新技術裝備及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發制造,主導產品涵蓋18大類別、105個產品系列、636個型譜,是業內首家A+H股上市公司,注冊資本86.78億元,總資產1330億元。2023年實現營收470.75億元,目前總市值621.34億元。
1956年,“建筑工程部機械施工總局設計室”在北京成立,并于1960年改名為“建筑工程部建筑機械金屬結構研究設計院”。之后,研究院遷至湖南省常德市,又于1978年劃歸國家建設委員會管轄,并遷至湖南省長沙市,改名為“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簡稱“長沙建機院”。
1992年,時任長沙建機院副院長的詹純新懷揣著“科技產業化”的夢想,帶領著院內七名科技人員,借款50萬元成立了院屬產業實體—“長沙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簡稱“中聯建設機械”,這便是中聯重科的前身了。而中聯建設機械與長沙建機院融合,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運行模式。
1997年,在建設部指導下,中聯建設機械開始了股份制改革。到了1999年,乘著全國科研機構企業化轉制的東風,長沙建機院全面完成對中聯建設機械的產權結構改革,整合了其下屬分公司,成立了“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聯重科”,將中聯重科成功改制為由長沙建機院控股的股份制科技型企業。
2000年,中聯重科在深交所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2.74元,總發行了5000萬股,共募集資金6.37億元。
作為科研院所轉制企業,中聯重科不斷推進改革,形成了科研支持產業、產業反哺科研的良性體制機制,成為國有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作為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的上市公司,中聯重科通過重組并購,參與到傳統國企的改革、改組、改造之中,在老企業植入新機制、新技術,取得了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效益。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的新一輪改革中,中聯重科的體制創新被國務院國資委樹立為混合所有制的“樣本”。
中聯重科開創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整合海外資源的先河;利用資本杠桿,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優質資產,實現快速擴張,并構建全球化制造、銷售、服務網絡。截止目前,中聯重科先后并購英國保路捷公司、意大利CIFA公司、德國M-tec公司、荷蘭Raxtar公司、德國Wilbert公司,均取得卓越成效 。其中,2008年并購世界**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使公司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國際化的先行者和領導者,該宗并購整合也作為經典案例進入哈佛大學課堂。
中聯重科被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工業產品生態設計試點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獲得我國混凝土機械行業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獎。2014年“超大型塔式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技術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是迄今為止行業在該級別獎項中的最高榮譽。
海四達鈉電技術優勢顯著
海四達是中國首批專業從事二次化學電源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專注電芯技術,覆蓋材料、零部件、電池管理系統、電源系統集成等全產業鏈環節,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工具、智能家電、通信備電、工商儲、戶儲、電網側和電源側儲能以及泛二輪車、特種車輛等領域。通商薈也曾多次報道過這家行事低調卻實力卓越的通企——《引來市長張彤帶隊觀摩,這家通企特殊在哪?》《比肩寧德時代、華為,一年賣出100億只鋰電池,這家通企憑什么?》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工程機械電動化進程迅速加快。以叉車為例,據統計,2023年我國叉車電動化比例已超過2/3,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上升。
海四達,在電動叉車領域的市場應用“正在快進”。
今年9月,搭載海四達電源鈉離子電池的小松叉車亮相行業展會,這是小松首款鈉離子電池機型,同時也開創了鈉離子電池全球叉車行業應用的先河。據悉,基于鈉電池長壽命、寬溫幅、高倍率、高安全、低成本等綜合優勢,投入驗證的鈉離子電池電動叉車,不僅可以通過快速充電實現連續作業,并且整機輸出功率更高、適應的工作溫度范圍更寬。
海四達70Ah方形鈉電已成功配套電動叉車、高爾夫球車等細分市場,支持6C大倍率持續放電,低壓平臺放電平穩,高低溫放電性能突出(支持-40~60℃)、滿足2C快充/循環等。
和當下主流的鋰電及鉛酸電池方案相比,海四達研發的聚陰離子鈉電技術展現了顯著的性能優勢:充電速度是磷酸鐵鋰的2倍、鉛酸電池的5倍,峰值功率是磷酸鐵鋰的2~3倍,溫度適應性更好,可以在-40℃的極端低溫下工作,循環壽命和安全性也優于磷酸鐵鋰方案,適合在特種車領域應用。
海四達聚陰離子鈉電選用復合磷酸鐵鈉正極材料和生物質硬碳負極,原材料更易獲得且綠色環保,擁有超過10000次的預期循環壽命,以及出色的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在儲能、特種車、啟停電池、短時備電等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海四達聚陰離子鈉電技術不僅適用于叉車,還適用于UPS備電、汽車起停/啟動電源、二輪車、儲能等多元場景。此次合作,雙方將通過優勢互補,共同推動鈉電技術的產業化和規?;瘧?,為行業帶來新的突破。
此前,在“MBC 2024(第二屆)中國鈉電產業年會暨第四屆中國鈉離子電池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的圓桌論壇環節上,江蘇海四達電源有限公司電源及材料研究院副院長滕彥梅表示,海四達基于鋰電的一些應用場景,希望能讓鈉電在儲能或者特種車輛等領域落地,這既是海四達擅長的領域,又能夠根據鈉電池本身的一些特性來匹配合適的使用場景。
總的來說,海四達利用在鋰電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優勢,根據鈉電池本身的優勢特性,進一步匹配合適的應用落地場景。而中聯重科高度重視產品研發,公司近年來持續加強研發投入,進行關鍵零部件研發、新能源產品研發等,研發費用率呈現上升趨勢,由2019年的3.50%提升到2023年的7.31%。
此次的合作可以說是強強聯合,海四達的聚陰離子鈉電技術在中聯重科強大的產業化能力加持下,將加速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步伐,迅速實現規模化生產與廣泛應用;而中聯重科則借助海四達在鈉電池應用場景探索方面的成果,進一步拓展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產品線布局,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展望未來,新能源產業將成為全球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與創新,鈉離子電池有望在降低成本、提高能量密度等方面取得更為顯著的進步,進而在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并網儲能、分布式能源系統以及城市微電網等新興領域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海四達與中聯重科的攜手合作,正契合這一時代發展的大勢,不僅將為自身企業創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將為整個新能源產業的繁榮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引領更多企業探索新能源領域的無限可能,加速推動全球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高效的方向變革。
來源:海四達電源、卓研鈉電、投資雷達、默思財富、中聯重科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