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鈞 現任教于北京教育學院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西泠書畫院特聘書法家。北京市地方教材指導專家。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
1964年出生于北京。
別署可以居主人,可以先生。
1987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法篆刻專業本科。
1991年畢業,獲學士學位。2000年就讀于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古代藝術品鑒定方向研究生課程班。
現任教于北京教育學院美術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西泠書畫院特聘書法家;北京市地方教材指導專家。
歷任北京教育學院書法教研室主任;《中國書法》雜志特約編輯;《書法叢刊》責任編輯。法教育創新特色》等。
參展經歷:2012年古萃今承《行書技法寶典》作者六人藝術展:北京展:2012年1月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杭州展:2012年3月杭州師范大學現代美術館;福州展:2012年5月福建省美術;2013年首屆全國書法名師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2014年筆歌墨舞·翡冷翠—不群繪畫藝術、陶鈞書法作品聯展意大利佛羅倫薩貝利尼博物館;2015年福建美術出版社三十周年書畫邀請展福建省畫院展廳;2017年“丹青校園 共筑夢想”北京市中小學美術教師書畫展(指導教師)北京山水美術館。
主要著述:《書法創作十題》,載《美術新課程教學與教師成長》2009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行書技法寶典·米芾手札》2011年,福建美術出版社;《北魏崔賓媛墓志考釋》,載《收藏家雜志》2012年6月;《米芾行書尺牘技法》,《中國書畫報》連載二十期書法講座專欄,2013年3月6日-5月11日;《粗服亂頭,不墮野怪—北魏李松墓志考釋》,載《中國書法報》2015年6月23日;《李瞻墓志考釋》,載《中國書法報》2015年9月22日;《東魏呂盛墓志銘考釋》,載《中國書法報》2016年3月29日。
我得宛丘平易法
——讀《陶鈞書法篆刻作品集》
文/唐吟方
經過三十多年的筆墨耕耘,陶鈞兄推出了平生第一部作品集。在出版極為便捷的今天,時間上可能有點晚了,作為老朋友,我仍為他高興。
中國藝術講究水到渠成,最高境界往往是自然而然的形成。陶鈞的這部作品集,不用說是他長期投身于中國書法篆刻創作探索的心血凝聚,展示了他良好的專業素養,精力所寄,既是他個人成果的匯集,大概也可看成是發端于20世紀60年代浙美書法教育成果的一個檢閱。
浙江美院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招收過書法專業本科生,在諸多藝術院校中,浙美是先行者也是積累最深的一家,而且投入教學的都是一流藝術家兼教育家。相隔二十年后重開書法專業,又逢中國書法熱的興起,可謂適逢其時。當時浙美書法專業招收的學生是從各地百里挑一的藝術尖子,社會對他們期待殷切。浙美這一有先見的舉措,趕上了一個歷史節點,也引發其他藝術院校爭相效仿,開辦書法專業。陶鈞是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代恢復書法專業招生后最先的二屆畢業生之一。
我們在回望這段歷程時,已有不少親歷者研究者從各自的角度寫下他們的經歷感受。考察一個藝術學院的教育理念是否出色當行,學生畢業后的行跡作品是最好的檢驗,也是藝術教育留給時代最有意義的精神財富。我留意過浙美(后來的“國美”)最初幾屆畢業生的去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后來以書法馳名,從事與書法有關或或多或少有關聯的工作。如專業書法教師、專職研究人員、編輯或博物館專業人員。
就我的跟蹤觀察所得,書法專業的畢業生,他們的狀態大致可以歸納成幾類:第一類處在書壇的核心地帶,可以視為九十年代書法風尚的參與者接力者,還是當今書法專門化的推進者。他們大多任職于高校,既傳承了老師輩的書法風尚,也把這種風尚傳遞給更年輕的學生。由于畢業后學生一般會從事與教育相關的工作,他們的影響力往往以此來接續。第二類畢業生實際上只讀了一個專業,對書法并無興趣,工作后與書法的關系是疏離的,隨著工作環境與生活狀態改變,書法淡出他們的生活。第三類畢業后選擇了一個與書法有關的職業,他們雖然不在書壇的中心,由于與社會各階層書法人的接觸,有機會游離原先的專業背景去思考書法,從而引發對書法創作的一系列反思。陶鈞的情形,我以為介于第一第三類之間。
浙美畢業后,陶鈞先后在炎黃藝術館、《中國書法》雜志、《書法叢刊》雜志工作,最后才到北京教育學院任教。相比于陶鈞那些一出校門又進學校的同學而言,他的書法觀念是在與社會各階層的書法人有充分的接觸和了解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清晰化。我強調這一點是想說明陶鈞和那些先有概念的書法家是有區別的,也有別憑感覺自立的那部分書法家。他的書法觀形成于“當下”,是契合中國當下文化態勢,務實而有可持續性的。陶鈞在敘述工作經歷時提到黃胄先生曾勸他學畫。進入《中國書法》雜志工作,有機會和來自南天北地的書法人打交道,接觸到的社會信息更龐雜。而他后在《書法叢刊》的工作經歷,作者群的書法立場與前面二類不完全一樣,常常站在歷史與傳承的角度去看書法。后來又在北京教育學院擔任專職書法教師,則要求他在書法的通識與專識有所取舍。陶鈞三十多年來工作經歷讓他有機會重新審視作為當下書法家的路徑。
陶鈞有一段自述是這樣說的:“成功的要素在于對共性的把握,而不是坊間流傳的個性與創新。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始終應該是展現至善至美。”我理解陶鈞認同歷史標準下的書法,其意示明書法不管將來怎么走,都無法脫離中國文化的根基。決定書法未來走向的是人,而決定人怎么去寫的是書法人背后的教育和文化蒙養。故陶鈞對書法經典極為看重,他強調:“學習傳統,首重臨摹,遴選經典范本,亦步亦趨,務求必似。通過一系列練習和調整,逐漸完善技法,意與古會。至于個性,是個人固有的習慣,常常阻礙作品達到完善,不僅不足恃,還常常成為掣肘而不自知。真正需要鉆研的是千百年來大家公認的正確方法,是為共性”。這段話意思,包括他對前人今人未來的見解,包括他對老一輩學人如啟功先生書法的推重,非常符合藝術史發展規律。當然不妨也看作是他以創作兼長書學理論研究、當代書法篆刻批評素養的體現。
我沒有和陶鈞面對面交流過書法問題,偶爾漫談所及,大略表示過對書法傳統的尊崇與價值的肯定。我愿意把這些看成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又經歷過社會磨礪的藝術家的自覺。陶鈞保持持久的思考,勤于實踐,以平常心對待書法。三十多年一以貫之,按自己的藝術價值觀行走。我以為陶鈞的心態和他創作的作品是可以互為注釋的。
陶鈞求學的時代正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那些從民國過來的老書家還健在,他們的書風經歷了大時代的淘濯,加上建國后新風氣的薰染,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陶鈞身上帶有那一代最優秀的前輩的氣息,保留著那個時期書法人最美好的一些東西。書風純正雅致,在審美上堅持藝術的真與善,還有充溢于筆墨間的某種溫情,兼有古代經典的溫潤雅致與個性書寫的雙重之美,外表看起來不動聲色,內在表情極為豐富。和九十年代以后的物化、商業化、技術化、工具化、格式化、視覺化作品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的安靜憩淡是生活,也是由內心出發的個性書寫,還是他積聚三十多年后對抗被異化的呈示。
我對陶鈞的篆刻一直抱有好感,隱含著對某種創作立場堅守,同時還是他藝術想象力依舊旺盛的見證。他對篆刻的熱情與探索的興趣一直高昂,藝術的觸角始終處在開放的狀態,并把追求定位于藝術史經典的框架下,尋求適合印感印味印韻的表達,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來源于當下與自心。作品集所呈現的他從個體生命體驗到形式實驗的諸多努力,我以為為當代印壇提供了一份質量極高的創作樣本。
朱德《中華靈氣在侖山》詩
作者:陶鈞
書體:行書
尺寸:70cm×35cm
釋文:中華靈氣在侖山,威勢飛揚鎮遠關。
史穢推翻光史冊,人權再鑄重人間。
千秋漢業同天永,五色旌旗映日殷。
多少英才一時見,諸君愛國應開顏。
款識:朱德元帥詩感時五首用杜甫諸將詩韻此其一也甲辰金秋可以居主人書
鈐印:可以居士(朱文)、陶鈞印記(白文)
彩云仍舊現滇南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全國書法名家朱德元帥、葉劍英元帥詩抄作品展
指導單位
云南省文物局
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中共昆明市委黨史研究室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
協辦單位
云南省圖書館 昆明市博物館
學術支持
浙江省書法研究會 《中國篆刻》
支持單位
朱德故居管理局 古田會議紀念館
上海韓天衡美術館
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云南民族藝術研究院 云南革命軍事館
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云南省人大服務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云南省昆明警備區
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
機構支持
齊廬畫會 西湖畫會 三星堆詩書畫院
鳴謝單位
云南省博物館
展覽顧問
韓天衡 何應輝 鮑賢倫 孫慰祖
學術主持
劉新德 金心明
文學統籌
曹曉宏
總策劃
杜 拉
策展 人
劉德武 張 震
策展助理
念繼新
展覽協調
班 文 李建坤
展覽統籌
張文清 楊丹堯
展陳設計
邱 燁 方世秋
視覺設計
王昕蕾
展覽執行
鄒興梅 張玲玲 唐友軍 朱 曉
宣傳推廣
張 穎 劉堂建 張學聰
作品釋文
熊廷獻 劉慶飛 朱青玉 廉文杰
行政事務
李麗娜 馬 晨 張 穎 朱曉娟 梁甦君
公共教育
李安妮 曹楚坤 謝 瑞 張 睿 李 珊 王亞楠
趙凌瀟 張啟文 張瑋皓 王銓銳 朱翠紅 楊 楠
劉昊諺
展覽時間
2024年10月23日——2025年1月12日
展覽時段
9:00——17:00(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臨展廳
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參觀需提前使用小程序預約。
圖文編輯:杜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