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教員的生日,而六代機的首飛,為天上的老人家獻上了一份厚禮。作為一個軍迷,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下,這款六代機的各種細節。
首先,它看起來像個大飛蛾,這種外形,明顯是把常規氣動布局與B-2那樣的飛翼布局,進行了“去粗取精”式的結合,沒有垂尾,為啥要這樣做呢?
因為五代機,是有缺陷的。
隱身能力是五代機性能的核心,但無論殲-20還是F22,隱身能力主要在正面,也就是正面的雷達發射源小,不容易被發現,側后方被發現的概率還是不小的。有個大垂尾存在,反射源很明顯,所以對于下一代戰斗機,中美都認為需要取消垂尾,讓隱身能力達到極致。
只不過,取消垂尾會帶來一系列壞處,沒有水平舵面,操控性能會直線下降,比如你想轉彎的時候,有垂尾的飛機,直接在垂尾的幫助下就可以輕松轉彎。
而像B-2那種,沒有垂尾的飛機,隱身性能強是強,但是想轉個彎難如登天,意味著飛行的時候,不得不盡可能地保持直線,沒事別亂轉彎,還得刻意降低速度,畢竟操控性不好,還敢飛那么快?萬一遇到突發事件就完蛋。
對六代機來說,如果因為追求極致的隱身,而讓操控性和速度大幅下降的話,就不是六代機了,必須既要又要,既取消垂尾,讓隱身性能達到極致,又不用降低速度,還不丟失太多的操控性。難度有多大想想就知道了。
美帝的六代機方案,叫NGAD(下一代空中霸主),其PPT上的概念圖就是取消垂尾的,和我們的大飛蛾很像,NGAD項目從2019年提出,到如今2024年快要過去了,連啟動都沒有啟動。無論是洛馬、波音還是格魯曼,都覺得難度太大了,不敢接。
一方面是不敢接,另一方面以難度高為由,不斷提高價格,于是五年過去了,項目還沒啟動,就莫名其妙地消耗了50億美元,第一次知道PPT的價格這么貴。
美帝搞不出來,但是咱們可以,大飛蛾是靠一系列襟翼還有矢量發動機,來進行水平控制的。當然,頂多就是補個七七八八的,其操控性和有垂尾的飛機比起來,多少還是差一點的。不過無六代機不需要“狗斗”,所以差一點也能接受。
其次,大飛蛾的尺寸非常大,比隔壁伴飛的殲-20S要大上一圈,如此看來,最大起飛重量可能拼著50噸去了,我們看它的腹部,空間非常大,意味著能攜帶大量的武器,這是劃時代的。
傳統的五代機,起飛重量不大,加上要追求隱身,不得不把武器塞進彈艙里,導致帶不了多少彈藥,F-22是八發空空導彈,殲-20是六發空空導彈。實話說,太少了。只能讓F-15、F-16、殲-16之類的攜帶,扮演炸彈卡車的角色。
不過問題是,這些三四代機沒有隱身能力,高手過招時,被擊落的可能性非常大,生存能力堪憂。空軍不是不知道,只是沒辦法,但凡有辦法,誰愿意繼續用呀。而六代機出來后,問題得到了完美解決。它的彈艙夠大,隱身性能還強,一舉兩得。
當然,六代機最厲害的地方還是三臺發動機,對應三個進氣道,兩個在腹部兩側,一個在背部。這個設計,讓六代機是六代機的可能性,高了不少。六代機有個硬指標--高超音速飛行能力,也就是達到5倍音速以上。
但問題來了,傳統的發動機難以達到高超音速,因為沖壓發動機只能在5倍音速以下的環境里工作,一旦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就不行了,要罷工。
咋辦呢?
各國公認的方法是搞組合式發動機。也就是裝備兩套發動機,一套發動機在5倍音速以下使用,另一套發動機,則在達到5倍音速以上時才會開啟。
軍迷們常說的超然沖壓發動機,就是組合式發動機的一種。
然而,這個方案的難度極大。
兩套發動機如果共用一套進氣道,互相干擾的情況一定會產生,如果不共用一套進氣道,而是設置兩套進氣道的話,又顯得過于臃腫,且兩套進氣道之間也會互相干擾。橫不行,豎也不行。所以多年來,超燃沖壓發動機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即使美帝,也沒成功。
而我們的六代機,清晰可見有兩套進氣道和三個發動機,說明科研人員排除了互相干擾,正是這個細節,讓很多人猜測其使用了超燃沖壓發動機,是六代機的可能性大增。如果沒有這個細節,還真不一定是六代機。
而超燃沖壓發動機,所帶來的優勢將是跨越性的。沒有它,就飛不到5倍音速以上,就算不隱身也無所謂,反正我跑得足夠快,任何防空導彈都追不上。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猶記得小時候喜歡買軍事雜志,看得多了,就發現上面的飛機不是俄國的就是美國的,又或者歐洲的,基本沒什么國產的飛機,因為彼時我們的戰機性能,實在是太寒酸了,拿不出手。而老一輩的軍迷更是長期生活在絕望之中,不得不盤算著殲-8對抗F-22。
殲-20首飛后,這種絕望情緒才煙消云散,隨著殲-20的大量服役,我們對美軍的空中劣勢,開始大幅減少,起碼在西太平洋,在東北亞,美國不再有絕對的空中優勢。但這時候的我們依然是追趕者,頂多和美帝并駕齊驅,還沒有取得優勢。
直到六代機首飛,一下子把我們和美帝的空中競爭,從并駕齊驅轉向了優勢,你以為你有F-35機群就高枕無憂了?如果我們只有殲-20,要對付F-35機群自然不容易,能贏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但有了六代機,差了一代的F-35機群會很脆弱,用大劉的話來說,這叫“降維打擊”。兩百年來,我們在西方面前,從來都是被降維打擊的對象,什么時候能“降維打擊”西方呢?
不敢想呀。
六代機首飛后我們敢想了,這是兩百年來第一次,我們有能力對西方進行降維打擊。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會是常態,歷史上將回歸常態。美軍以為退到關島,就安全了?這架飛機比殲-20大了一圈,大概率作戰半徑和航程也大很多,夏威夷都未必安全。
自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以來,所有的開創性的飛行器都誕生在西方,或者白人手里。沒有一個非白人國家,能在飛行器技術上領先于西方的,而我們打破了這個慣例。
殖人經常說,慶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是的,今天的我們也很慶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