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齡越大,越相信中醫,很多問題和疾病一樣,不能籠統一概而論,如果能找到真正的病根,對癥下藥,很快就有效果,要是找不到,那花錢不說,人也很受罪。
經濟問題也是如此,現在世界很多國家的經濟究竟是好還是壞,說不清楚。
比如說日本,我說日本經濟要崩了,因為日本的貿易數據不好,產業已經處在崩盤過程中。 但是有些人說日本經濟很好,消費旺盛,失業率非常低 。
額頭很燙,手腳冰涼,這是中國,美國,日本都有的問題,那究竟是該降溫,還是該升溫,或者什么都不干,等身體自然調節呢?
我們看經濟數據,一定要搞明白這個數據產生的原因,如果不搞明白原因,那很容易誤診。
比如說中國的失業率問題,究竟是勞動生產力提高導致了失業率增加,還是因為經濟疲軟導致失業率增加?
日本的失業率這么低,難道是因為日本經濟內生性繁榮造成的?
現在日本的失業率是2.5%,這個失業率可以理解成充分完全就業,在日本只要想找工作,就會有大把的崗位。中國失業率最低的時期都有3.9%,我們以前不愁工作,可見現在日本2.5%是什么概念。
失業率這么低,只有兩個原因,要么是提供的工作崗位太多了,要么就是人口太少了。
我們分析另外一個數據就知道是什么情況了。
2009年日本的失業率是最近20年最高的時期,達到了5.5%,當年日本人口達到了歷史最高峰,1.28億,隨后人口下滑,失業率也下滑,這說明人口和失業率是正相關。
我們把數據細分一下,更能驗證這個觀點。
?1900年以后,日本每年出生100多萬人;
?1920年開始,每年出生200多萬人;
?1949年,日本出生了270萬新生兒,這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年,這個年份很重要;
?1953年開始,每年出生人口跌入200萬以內,偶爾短暫突破200萬,但是不持久。
?1984年開始,跌到150萬以內;
?2016年開始,跌破100萬關口,去年只有73萬。
剛說1949年出生了270萬人,這些人如果60歲退休,就是在2009年退休,那么1987年出生的人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也是在2009年,可是1987年只出生了135萬人。
也就是2009年退休的人數超過大學畢業的人數高達一倍,這是歷史最大差額,正好2009年是失業率最高的時候,這不是巧合,而是自然規律。
所以日本的失業率降低,不是什么經濟繁榮的表現,僅僅只是人口下滑的結果。
我們現在失業率比較高,但是每年退休的人比進入就業市場的人多了1000萬,只要堅持幾年,就不是失業率的問題,而是找不到人的問題,到處都是用工荒,企業會從裁員轉變成給新員工入職獎金,這種轉變會很快,可能就在幾年時間。
這個轉變在2008年發生過一次,2008年在深圳,普工找工作要給介紹費,到了2010年,工廠反過來給普工入職獎金,我是2007年來深圳的,對這種轉變印象非常深刻。
所以用失業率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好不好,一定要考慮到人口的因素,要找到失業率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才能對癥下藥。
還有一些數據就更加搞笑了,比如swift的占比,人民幣在這個系統中的占比不到5%,很多人就認為人民幣很弱。而歐元美元占比高,就認為它們強。
好比張三月薪1萬,每個月銀行流水2萬,李四月薪8000,銀行流水10萬,就認為李四一定比張三強嗎?
銀行貸款的時候是覺得張三這個月薪1萬更好,還是8000月薪的李四更好?
swift交易占比要分清楚哪些是體系內交易,哪些是體系外,哪些是金融交易,哪些是貿易結算。
歐洲一個國家就好像中國一個省,如果德法交易算入swift交易量,那中國各省之間的結算也可以算入,最后究竟誰大?
金融交易金額很大,但是很多都是虛的,但是貿易數據是小而實,這兩個本來就不應該用一個標準計算,這就好比一個月收入1萬的人,可以把流水推高到100萬,很多流水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把只考慮貿易結算數據,人民幣的金額會大幅提高。所以swift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完全沒有意義,因為水分太大了,沒有什么參考價值,這已經不是注水豬的問題,而是一鍋水里面幾塊肉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經濟強弱,我認為最好的一個衡量標準就是貿易數據。
?一來貿易數據是統計累加的數據,不是抽樣統計,所以誤差非常小;
?二來貿易數據不受國內人口潮汐,政治因素和短期事件的影響;
?三來貿易數據代表著工業實力,這個無法造假。
如果一個國家出口多進口少,導致貿易順差很大,說明這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很強,登頂世界只是時間的問題,或者愿不愿意的問題。
如果一個國家出口多進口也多,貿易順差比較小,說明這個國家就是一個代工廠,比如說越南。
如果出口少,進口很多,那這個國家就完蛋了,寅吃卯糧的游戲結局大多都是悲慘的,典型的就是美國,居然用消費數據來證明美國強大。
這幾年國內消費非常疲軟,內卷非常嚴重,在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哪怕是央企也不一定好過。這個時候很多人在說提振內需的辦法,說到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只要沒有后顧之憂,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消費。
但是國家并沒有出臺建立完善社會保障的大政策,反而是不斷加大對科技領域的投資,在各種政策的驅動下,中國的工業成本逐漸降低,中國制造在全世界的市場份額大跨步提高,下圖是這20年中國汽車出口的數據,2021年之后的數據就好像喜馬拉雅山,拔地而起,高聳入云。
半導體和汽車也是一樣,2019年半導體出口1015億美元,今年估計超過1500億美元。 電池出口從2019年的 1 64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 685億美元,甚至鋼鐵和成品油這種傳統商品的出口也都出現50%以上的增幅。
這讓我想起古代打仗,軍隊沒有糧草,發不出軍餉,有兩個辦法解決,第一是內部再平衡,籌錢,第二是去外面搶。
這幾年很多富人移民新加坡,這些人既害怕到歐美被收割,又害怕在國內被均富,所以干脆跑到新加坡去,這其實不聰明,真正聰明的就是學習魯肅,家里有兩倉糧,自己留一倉,送一倉給周瑜。這幾年某企業家大筆捐款給大學,不也是如此。
現在的策略就是鼓勵出去搶,讓中國制造業去搶歐美的地盤,有本事,就去搶了歐美的半導體,汽車,醫療,最后是金融。搶到了,財富暴增,而且這些財富變得異常合法,非常正義。
但是,類似摩根士丹利這些外資機構不斷的鼓動建立更加龐大的全民社會保障系統,國內一些邊緣經濟學家也在配合歐美輿論,煽動民意支持把資金都投放到民生領域。
有些話,政治上是覺得正確的,但是,不能做,覆水難收,做了就是大禍害,不管當初想法是多么的正確 。
漢武帝搞國家鹽鐵專營,怨聲載道,民眾說國家賣的鹽鐵價格貴,質量不好,想要政策開放。這個話在漢武帝時期不敢說,到了漢昭帝時期,霍光和桑弘羊辯論鹽鐵政策,漢昭帝年齡小,對這種政策沒有深刻的理解,最后霍光依仗托孤大臣的身份強力推行。
放開限制以為是對民眾有好處,結果是地方門閥豪強坐大,逐漸演變成了大地主,民眾生活更加困難。
漢宣帝上臺,用鐵腕手段打壓地主階級,包括推他上臺的霍光。 太子劉奭認為漢宣帝過于威權,就勸諫漢宣帝施政要寬仁一些,結果被責罵,宣帝說漢朝是王道和霸道兼用治國,怎么能盲目的學習周代的德政。感嘆漢朝的混亂肯定會從劉奭開始。
事后證明漢宣帝說的沒錯,劉奭盲目的對地主階級施行仁政,導致西漢迅速衰敗。
很多政策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最后得到了很壞的結果,這就是施政者的經驗不足,無法預測政策最終的發展走向。
當年因為江西某些特別的事件促使中央取消了農業稅,但是沒有開征拋荒稅,農民持有土地沒有成本,結果是大量土地被拋荒,南方大量土地的持有人在城里打工,自己名下的土地既不耕種,也不能轉租,雜草叢生,根本無法制止,這也是好政策最后走歪的結果。這幾年開始的土地改革,其實也是對當年政策的一種彌補。
全民社會保障要不要,肯定要,但是需要等到中美角力分出勝負之后。
建立全民保障需要的資金非常大,而且內容繁雜,各部分的分配也是大問題,在如今中美角力即將迎來高潮的時候,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打擊美國。
先去搶,搶到了之后再談分配的細則。 集中所有力量,先統一四海,再二次分配。
國內所有的經濟問題,分成兩類:
第一類是短時間經濟調整所產生的問題,比如失業率,消費疲軟,債務問題,房地產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很重要,但都是短時間的纖芥之疾,真要解決其實也容易。
第二類是分配的問題,比如房產稅,稅收改革,電力改革,弱化地方勢力,區域發展均衡,這些問題不太引人關注,但是這些這些核心問題。
在《》這篇文章中說到華南三個一線城市的競爭,廣州是廣府的中心,深圳是中央的代表,香港是外資的代表。華南三個一線城市的競爭其實就是外資,中央和地方的競爭。
2000年廣州的GDP是深圳的113%;
2012年是110.6%,加入WTO之后的這十幾年廣州一直壓制深圳;
2015年廣州GDP是深圳的109%;
2016年變成100.6%,已經持平;
2017年是95.8%;
2023年只有87.7%了。
這些年明顯的感受到深圳已經在華南的競爭中取勝,這其實就是分配比例發生重大變化的標志。
再過一些年,廣州和深圳的差距還會更大,最后廣州徹底淪為類似杭州武漢成都這樣的城市,而深圳的地位還會上升,原因很簡單,深圳出海搶錢的能力大大高于廣州。深圳是出海搶錢的龍頭城市,整個深圳的經濟體系 都是為出海而設計的。
現在中國軍艦數量已經世界第一,隨著第六代戰機的試飛,說明中國空軍也已經不落后于美國,陸軍實力就更不用說。如此龐大的軍事實力,絕對不是為了保護國土這么簡單,而是為了保護中國企業在全世界的安全。
中國現在就好像工業革命之后的英國,企業在海外的盈利會迅速增加,海外財富會大量進入國內,不管是海外資本投資國內,還是通過貿易順差的方式進入國內,都會讓現在國內的幾乎所有經濟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而最先解決問題的地方就是出海占比高的地方。
很多人說宏大敘事不能解決個人問題,這是淺薄之見,不足與謀,要想獲得大財富,要想平穩的度過經濟的高潮和低谷,不讓自己身陷經濟危機的泥潭,必須要了解宏觀經濟的變化和國際形勢的發展方向。
《論語》說 :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這句話用在個人經濟上,其實也是一樣的。
如果自己處在出海的行業,那就奮蹄向前,如果自己身處調整的行業,那就茍處待變,忍耐,學習。
現在很多人都處在人生低谷期,不要迷茫,不要害怕,要讓自己每天都有閱讀的習慣,古人晴耕雨讀,現在也是一樣,經濟不好就抓緊讀書,學習,轉變,沉淀,去領會更高的思想,不要瞎折騰。 一旦經濟好轉,就抓緊賺錢。
出海勝利了,財富滾滾而來,出海失敗了,厄運就會像海嘯一樣,不放過每個人。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