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語文
高效課堂
曹文軒的經典長篇小說《草房子》自1997年面世之后,暢銷不衰。各個版本累計印次超300次,可見其影響力。
很多家長也讀過這本書。這本書廣為人知,除了書獲得多項大獎外,根據本書拍攝的電影《草房子》也推動了這本書的影響力。
從四月份開始,我們用了五周的時間指導孩子精讀這本書,這是一本寫苦難的書,寫作背景是中國六十年代的往事。
在指導孩子精讀這本書時,最擔心孩子無法產生閱讀興趣,因為閱讀興趣是推動孩子閱讀的第一步。
當下很多孩子的閱讀興趣是搞笑的、幽默的,有趣,探險的書,這也是為什么北貓《米小圈》和楊紅櫻《馬小跳》還有孫家裕的《尋寶記》系列風靡校園的原因。
去年我給家長們講過這本書,給孩子們也講過,給家長們也講過,發現大家的閱讀勁頭都很足,超出了我的預期。
所以我發現只要是好的作品,不論它是哪個國家,不論它反映是哪個時代,不論它講述哪種故事,只要它是真善美的,就一定不缺讀者。
《草房子》之所以能打動讀者,除了美的環境,美的語言。還有美的主題,非常適合孩子閱讀。正如作協副主席樊發稼的評價:《草房子》真正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文學的享受,藝術的享受;是一種真、善、美的享受。
一本好書,如果不是老師強烈推薦,如果不是同學口口相傳,如果不是電影的影響力,我們一定會錯過,這又是極大的遺憾。所以,如果家長懂得一些引導方法,家長愿意陪孩子一起共讀,那又是何等其愜意。
如果用五周的時間指導孩子學習,家長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
one
第一節:導學課
導學的目的是讓孩子對這本書感興趣,如果孩子不感興趣,逼著孩子讀,適得其反。導學的時候可以通過百度百科搜集曹文軒的介紹,和孩子一起閱讀,或者是通過網絡搜集曹文軒的相關視頻,如《開講了》就請曹文軒做過一期節目。
有了對作者了解,大部分孩子都有閱讀作者作品的意愿。這本書難度值不低,更適合高年級或初中生閱讀。當然,大人如果沉下心和孩子一起閱讀,閱讀興趣一定不遜色于孩子。
通過這幾種引導后,如果孩子還是無法產生興趣,此刻就要放大招了。
和孩子一起觀看《草房子》這部電影。沒有孩子拒絕看電影的學習方式。
關于使用視頻引導孩子讀名著,有些人認為,電影會固定人物形象,限制了孩子對文字的想象力。所以有閱讀能力的孩子,可以在讀完整本書后再觀看電影加深印象。
據我觀察,通過電影輔助孩子閱讀名著,尤其在激發孩子興趣方法有極好的效果。作為父母,我們都聽說過四大名著,我們閱讀四大名著,往往也是從電視劇開始,然后再開始閱讀紙質書。
這也就解釋了一本好書,如果要廣為人知,電影或電視劇起到了功不可沒的推動作用。
一本書的導學其實非常重要,我曾經在省圖書館,開講公益精讀課,我發現只要我解讀過的書,孩子都有意愿去了解。所以,不是孩子不喜歡讀書,而是我們缺乏點燃孩子興趣的策略。
two
第二節、第三節:批注課
批注的目的是讓孩子關注書中的細節,只是囫圇吞棗的閱讀,只能觀其大略,對寫作的幫助顯然是極為有限的。要想閱讀能夠轉化為寫作資源,需要像作家一樣去解剖這本書。這本書的立意好嗎?結構有哪些特別之處?人物形象塑造得怎樣?有哪些值得稱道的語言等。
小學生讀書,更關注故事情節,擅長泛讀,不愿意精讀。因此家長的引導很重要。批注是最重要的精讀法之一。批注也是目前閱讀考試中的熱點題型,學會了批注,其實就學會了做閱讀理解題。
家長指導孩子批注《草房子》時,要重點關注以下二個地方。
1、優美的環境描寫。都說《草房子》這本書充滿了詩意,美的環境和語言無處不在。油麻地的環境描寫,水景、雨景的刻畫,一年四季、早中晚景象的描繪,都堪稱范文。
2、生動的人物刻畫。一部好的小說,一定不缺鮮明的人物形象。文中對禿鶴、紙月、桑桑、杜小康、蔣一輪、秦大奶奶的刻畫,都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中值得批注的地方很多,優美的環境描寫和精彩的人物刻畫,一定是這本書獨有的亮點。家長在指導孩子批注時,可以讓孩子把這些好的描寫讀幾遍,讀,也是一種精讀訓練。
讀完之后,可以讓孩子圈出好詞,好句。可以用這種格式,用了~~修辭手法+修辭作用+寫出~~內容或表達情感。用了~~人物描寫+生動形象+寫出人物~~心理或精神品質。如果是環境描寫,這個詞或句子,生動形象的寫出了~~~~特點。突出人物~~心理或為下文~~~內容做鋪墊。
three
第四節:思維導圖
在梳理章節,或整本書的結構上,思維導圖發揮著重要作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孩子不知如何入手,我們可以找一些名著的思維導圖范本,讓孩子臨摹,臨摹三五張后,其實孩子就明白了思維導圖的方法,這便是孩子的學習能力,你越是信任他,他越能給你帶來奇跡。
《草房子》這本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繪制思維導圖:1、作者介紹(作者、作品、獲獎)2、主要內容(故事情節、寫作意圖)3、主要人物及性格4、故事情節(起因、經過、結果)5、我的疑問(提出問題)6、感受或收獲。
當孩子能圍繞這幾個方面繪制思維導圖后,他就能輕松給別人推薦這本書。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我的疑問環節非常重要。北大校長胡適曾說:“做人要在有疑處無疑,讀書要在無疑處有疑。”
不會讀書的孩子讀完后,都說自己讀懂了,沒有疑問,會讀書的孩子才會有各種問題。自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也是未來語文閱讀題的出題方向。
當孩子提出問題,能和家長一起討論,然后通過查資料或他人解答,得出結果,就是一次探究性學習之旅。這樣的學習方式,一定是孩子最喜的,一定能讓孩子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four
第五節:讀后感
寫讀后感能加深孩子對名著的理解。知道和寫出來是兩回事,很多孩子愿意看,愿意說,就是不愿意寫。這不是一個好習慣。畢竟當下大部分考試還是以筆試為主,所以會說是不夠的,只有用筆記錄下來的內容,才是嚴謹的,印象深刻的。
孩子在完成批注、思維導圖后,讓孩子寫讀后感并不是一件難事。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引導孩子寫讀后感:
1、作者有哪些特別的經歷?
2、這本書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3、讀完這本書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最喜歡書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
5、分享書中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
當孩子能回答這五個問題后,相信孩子寫出一篇讀后感,也不是什么難事。
在初中的語文考試中,經常會有批注題、讀后感、寫推薦語這類閱讀題,很多孩子無從下手,就是因為很多孩子沒有認真讀書,也沒有做批注、畫思維導圖、寫讀后感這類訓練。
《人民文學》副主編肖復興說“《草房子》是一首詩”
我強烈推薦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草房子》這本書,我相信真正的閱讀,一定是從認真讀一本書開始。當孩子真正地讀懂一本書時,他一定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當我們的家長放下手中的工作,能安心和孩子一起閱讀時,孩子一定是最幸福的天使。
關注公眾號“一儒語文”
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上圖是我個人二維碼,語文疑問可私信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