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約熱淚奴
一個有關中產之困的帖子在網上流傳甚廣。其大意是——一對中年夫妻,在滬二居室,45歲左右,孩子讀高一。男方月入兩萬,女方八千,每月去掉房貨,一家三口剛剛湊合。男方父母在農村,71歲了,姐姐出嫁后離婚,管不了父母。女方是獨生子女,父親沒了,母親一直在小縣城獨居,也70歲。三個老人身體較差。最近,他們先后打電話來,要求到上海投奔子女。夫妻倆面對三個無法自理的老人,精神崩潰,嚇得傻眼了。
顯然,擺在他們面前的困境是,首先,沒多余的房子。若租了房子,以時下上海的租金而言,吃飯都是問題。其次,由于老人身體不佳,可能還得請保姆,而保姆費用非尋常家庭所能承受。再之,今后老人的大病醫療,也是一大隱形財務壓力。
這個帖子之所以引人共鳴,是因為它戳到了人們不愿或者不敢輕易面對的痛處,很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銜枚疾進,大量接受了高等教育、擁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涌入大城市并站穩了腳跟,繼而被貼了新興中產階層的身份標簽。但是,僅僅一個父母養老的問題,就足以讓他們從中產幻覺中驚醒。
正如帖子所說,這種情況即將大面積發生。事實上,在我看來,類似于那對上海中年夫妻的遭遇并不多見。作為70后,家中兄弟姐妹一般較多,獨生子女極少。因此,父母年齡大了,起碼可以由兄弟姐妹輪流來照顧供養。
而作為獨生子女的80后,現在也已漸漸步入中年,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的養老問題會逐漸顯現。有一句我們熟悉的歌詞叫“常回家看看”,而這基于兩個前提,要么,父母身體健康,生活尚能處理;要么,家中另有兄弟姐妹代為照顧父母。如果這兩個前提都不能得到滿足,顯然就不是“常回家看看”的問題了,那對上海中年夫妻的困境,會如此逼仄地擺在更多人面前。
02
本文并不打算專門討論養老話題,事實上,這只是所謂的城市中產面臨的生存壓力之一。這樣一個看起來還算光鮮的群體,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脆弱。很多年前在一篇文章里看到過一種說法,打扮得精致入時的上海摩登女子,下班后可能拐進某一個陰暗潮濕的弄堂里的家,兩者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我覺得,那樣的場景其實是今日之中產的一種隱喻。
關于中產,人們心中有一些符合他們身份的標配式鏡頭。比如,他們出入于高檔寫字樓,在電話與電子文件之間忙碌;用熟練的外語與客戶交談;喜歡健身、美食與旅游,等等。而他們對自身未來的想象可能是,在一個溫暖的午后,在綠樹成蔭的草地上,從家里的二層小洋房里出來,看著孩子和狗在自家的后花園里歡笑打鬧,妻子在一層開放式廚房正在做著美味的甜點,還約好了朋友下午一起喝茶聊天……只不過,堅硬而粗糙的現實,輕易就能將這樣的幻覺撕得粉碎。
我們已經從各種新聞里看到,一次工作的變故、一場疾病乃至一輪政策的調整,都可能讓一些中產打回原形,跌落到塵埃里。去年,一位名校畢業、供職于中興的中年工程師男,就是因為扛不住即將失業的壓力,從公司樓下一躍而下。高額的房貸、一家四口的生活開支全壓在他頭上,他就像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一樣不容任何閃失,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樣是去年,一篇名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看似不打緊的小小流感,卻引發了重大的家庭危機。流感事件的主人公在北京有房有車有存款,屬于標準的中產家庭,但面對家人重疾一樣不堪一擊。
放到更長的時間軸下來看,今天以70后、80后為主力的城市中產們,生活在歷史上難得的和平時期,房貸的壓力、孩子補習班的費用,諸如此類,相當于他們父輩、祖輩所經歷的顛沛流離,實在是輕若鴻毛。那么他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有生之年也可能經歷這樣的系統性風險,集體性的命運的“黑天鵝”會撲打著翅膀降臨到頭上?若如此,又該如何應對?
03
有數據顯示,我國中產人口占總人口19.12%,下層為75.25%。在這差不多20%的中產階層中,有73%的人處于和下層接近的過渡、邊緣狀態。也就是說,超過七成的中產有隨時滑向下層的可能。這也是所謂中產焦慮之所以廣泛彌漫的原因所在。
上世紀9.0年代,我認識一個公司老板,那時候他意氣風發,一口氣開了多家工廠,后因遭人陷害而破產。但即便如此,他說,憑他殘存下來的積蓄,過云淡風輕的日子,沒問題。這就是企業主與普通中產的差別。
更進一步說,中產之困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也包括權力層面。大到參與城市公共生活的權利,小到撤換物業的業主權利,對很多中產來說都是懸空的。很多時候,他們和底層人士一樣要受到權力的刁難,在孩子上學、生病住院等具體事務方面,他們無法與權力更近的人競爭。權力匱乏,讓中產更加沒有安全感。
似乎與此相輔相成的是,這樣一個中等收入群體中,目前還并沒有產生與之相匹配的價值觀。他們當中多數屬于歲月靜好派,不關心公共事務,不關心他人命運,認同社會達爾文主義,價值觀日益粗鄙化。前不久發生的屁突屁連續爆雷事件中,由于受害者多數為中產,所以,人們在抱以同情的同時也不忘對他們進行嘲諷式敲打。
中產無疑是一個社會巨大的穩定器。一個健康正常的社會,一定是中產占主流的橄欖型社會。但嚴格意義上講,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文化上、價值觀上,我們并沒有形成一個有分量的中產階層。今后,這個階層是逐步壯大還是停滯不前乃至萎縮,將決定我們這個社會的文明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