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不少教育行業從業者突然發現,往年那種家長瘋搶名額、報名拼手速的景象消失了。
研學游大幅打折,卻依舊賣不出去,一度火爆的鋼琴培訓,如今也門可羅雀。
連很多標榜高端的國際學校也在發愁招生,甚至撐不住關門大吉。
一個明顯的信號正在浮出水面,曾經在孩子教育上砸錢不手軟的中產父母,如今下手開始變得謹慎甚至退場了。
這不是一時興起的降溫,而是深思熟慮之后的轉身。
過去,雞娃就像是中產家庭的集體自救,他們拼命擠破頭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才藝課,甚至從幼兒園起就開始卷國際學校,卷簡歷,卷競賽。
在他們心中,這是給孩子爭未來的必修課,也是拼家庭階層躍遷的關鍵武器。
但如今的種種變化,正在悄然撬動他們原本堅固的教育信仰。
01
想當年,課外培訓班能排出一整天日程的孩子,不是中產的稀奇例子,而是常態。
一個家里有兩個娃,從早到晚安排英語、奧數、鋼琴、圍棋的家長大有人在。
甚至還有人放棄節假日旅游、調整作息時間,只為孩子多學一點,跑贏同齡人半步。
尤其是在大城市,那些在辦公室熬到深夜、靠自己一分一厘積攢出中產身份的父母,更是把所有資源優先給了孩子。
很多家長說:“不能讓娃再走我們走過的路頭。”
于是私立學校的高昂學費、出國留學的預備培訓、各種所謂能開闊視野的活動,全都變成了他們咬牙承擔的“剛需”。
但時過境遷,當初那些被寄予厚望的投資,如今逐漸暴露出真相,回報遠遠跟不上投入。
就拿留學來說,一年幾十萬甚至百萬的花費送出去,回國后卻發現就業市場冷冰冰,一個海歸找不到合適崗位的現象,早已不再新鮮。
一位在加拿大讀完研究生的女孩,回國后投了200多份簡歷,最終在一家小型企業拿到了月薪不到9000的offer。
父母當年傾其所有送她出國,如今換來的回報卻只是一紙非常平庸的合同。
這種現實落差,在一波又一波的留學生歸國潮中,已經不是個例。
02
家長們不是不想拼,而是越來越意識到,雞娃的性價比,越來越低了。
一方面,是孩子成績沒有起色;另一方面,是家庭收入開始縮水。
特殊時期三年重創經濟,很多本來工作穩定的中產群體也不得不面對降薪、裁員甚至失業。
當下經濟環境下,中年失業成了懸在很多家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而教育支出本身,就是中產家庭最難承受的剛性成本之一。
一個娃每月的課外培訓費輕輕松松上萬,家里兩個娃,就是兩套房的房貸額度。
如果沒有足夠穩定的現金流支撐,很快就會壓得喘不過氣。
一位曾在金融行業工作的媽媽坦言,過去一年給女兒報的課外班幾乎全部砍掉。
不是不想上,而是真的扛不住了。
她說,孩子那套學鋼琴5年、英語外教1對1、周末馬術體驗的“中產標準配置”,現在看起來有些奢侈而虛幻。
但讓她真正動搖的,并不是經濟壓力,而是孩子的情緒狀態。
以前女兒一到周末就崩潰,整天抱怨沒有時間玩,一回家就喊頭疼。
有一次半夜哭著醒來,說夢見自己考砸了被罵。
那一刻,她突然明白,自己這幾年的教育方式可能出了問題。
03
當越來越多中產家長開始反思,那些所謂的教育硬通貨,是否真的值得以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代價來交換時,整個教育市場就已悄然迎來了轉向。
暑期游學不火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家自駕游、鄉村體驗、博物館打卡。
這種親子之間低成本但高質量的陪伴,成了不少家長的新選擇。
他們開始相信,培養一個快樂、有好奇心、有見識的孩子,遠比訓練一個高分機器更重要。
甚至很多原本熱衷送孩子上國際學校的家庭,也開始悄悄撤回,把孩子轉回公立體系。
另一方面也是意識到,無論是國內高考,還是國外申請,最終比拼的,還是孩子自己的內驅力和綜合素質,而不是一個昂貴的教育背景。
教育焦慮并沒有徹底消失,但已經變得更有選擇性。
曾經只要別人報了我就也得報的跟風心理,正被我的孩子真的需要嗎?的理性判斷所替代。
04
這一波教育觀念的悄然變化,其實是中產家庭認知的升級,也是一次主動的止損。
從前大家拼命砸錢,是因為相信努力能換來回報,但現實告訴他們,投入與結果從不成正比。
與其在教育戰場上傾家蕩產、身心俱疲,不如回歸本真,陪伴孩子過一個輕松的假期、聽聽他們真實的想法,可能比讓他們多學一門編程語言更重要。
當然,這并不是說教育不值得投入,也不是反對精英教育的存在,而是提醒家長們,別讓焦慮主導你的人生,也別拿孩子的童年去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想成為更好的父母,也許不是逼著孩子成功,而是先讓自己變得穩定、篤定、有愛。
正如越來越多中產家庭所體會的那樣,與其雞娃,不如雞自己。
孩子能不能成長為棟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是否能成為榜樣。
是時候換個角度看教育了。
只有當父母真正松弛下來,孩子才能真正健康成長,而一個健康的孩子,才是這個家庭真正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