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說起刑罰人們都不自覺感到恐懼,特別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時期的刑罰,更是讓人不寒而栗。
這些情況會出現在電視劇中,帝王作為一國之主,手握世間萬物的生殺大權。
只要惹怒他就會獲罪,常見的有凌遲、車裂、腰斬等眾多酷刑,但是這些酷刑只是針對于個人,讓人最為害怕的莫過于“誅九族”。
“誅九族”這看似簡單的三個字,卻有深刻的含義,不僅僅意味著給當事人判處了死刑,就連他的家人的親戚也難以幸免,可以說是在刑法中最為殘酷的處罰。
所以說皇帝在使用誅九族的刑罰時也是慎之又慎,除非這個人謀反、謀逆之重罪,否則皇帝很少會對大臣施行誅九族的重罪,所以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非常少。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真正被判處此刑的也只有兩個人。
誅九族的來源
說起誅九族這個刑罰,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只不過那個時候并不是誅九族,而是夷三族。
在秦漢時期規定凡是特殊重罪,尤其是謀反、叛變、謀逆等重罪的則可以誅滅三族,以達到懲戒的效果。
這里就是說違法者要被處死,他的直系家屬也要受到牽連,但作案人的孩子會得到保留,交由類似于福利院的機構收養,這個刑罰被人認為是“誅九族”的原型。
這種刑罰實在是過于殘忍,在一直主張實行仁政的周朝擱置了一段時間,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那個百家齊鳴,諸侯紛爭不斷的亂世讓刑罰再次重啟。
很多人企圖通過誅族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統治權益。
后來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對刑罰制度也進行了完善,為了更好地統治鞏固自己的地位。
一開始的“誅三族”到“誅七族”,這個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震懾了子民。
特別是在中國歷史動蕩的時代,這個制度也因此走上了頂峰,該刑罰自然而然成為了封建王朝鞏固封建統治加強皇權的有力工具。
即使如此這個時候也只是誅七族,到了隋朝時期才真正出現了的誅九族。
誅九族是哪九族?
“夷三族”,這里的三族一開始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父母、兄弟、妻子,第二種說法是父親、母親、妻子為三族。
為什么會有爭議?這可能是與秦朝被施以這種刑罰的人有關,在秦朝被誅三族的人有李斯和趙高。
李斯的兒子隨他一同受刑,而趙高是宦官沒有子嗣,因此只能帶著家眷一同受刑。
九族包含哪些?父族四類,母族三類,妻族兩類。
父族里面包含了犯罪者的父母、妻子、后代以及兄弟姐妹,以及這些人的直系家屬。
也就是說如果這人犯下過錯,都要跟著一起遭殃,一聲令下,全部都要被處死。
母族包含犯罪者的母親,犯罪者母親的兄弟姐妹,以及兄弟姐妹的后代,無論年幼,統統被劃分為母族。
妻族二是指姥之父族(岳父一家)、姥之母族(岳母的娘家、姥姥家)。
此刑罰一經施行,一家少則十幾人失去性命,多則上百因此喪命。
而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無辜的,就是因為與犯罪者有著一定的血緣關系而喪命,但帝王并不會因此而心軟,為了自身的統治地位還是要將他們趕盡殺絕不留后患。
楊玄感造反走向滅亡
誅九族殘忍程度之甚,回顧整個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歷史也僅僅出現了兩位,第一位就是隋朝時期的楊玄感。
楊玄感是楊素之子,楊素協助隋煬帝奪取皇位,后來平定漢王楊諒叛亂,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受朝廷的倚重。
在隋朝建立后被封為楚國公,按理說是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卻在他兒子這里停止了。
大臣的權力越高帝王就越擔心,能力超群的楊素自然成為了帝王的忌憚。
后來,楊素病重,不治身亡,楊玄感繼承了楚國公的爵位,并被隋煬帝楊廣晉升為禮部尚書。
楊玄感體貌雄偉,小時候發育較為緩慢,世人都以為他是癡呆,但是他的父親則認為其只是發育慢而已。楊玄感也并沒有讓父親失望,他喜愛讀書,擅長騎射。
他也將父親視為自己的偶像,父親的離去讓他很是氣憤,認為父親是被隋煬帝逼死的。
所以,他一直都將這份恨意記在心中,有朝一日定為父親報仇,一直都在為此謀劃。
恰好隋煬帝又為其提供了機會,眾所周知,隋煬帝在修建大運河,大興土木、濫用民力,過著奢華無度的生活,幾乎耗盡了隋朝的國力。
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個國家一派民不聊生的景象。
除此之外,隋煬帝本人還好大喜功,頻繁發動戰爭,更是加劇了民憤,就在這時候楊玄感覺得機會來了。
大業九年的春天,隋煬帝再一次東征高句麗,楊玄感受命在黎陽郡督運糧草,而這個時候隋末農民戰爭已經爆發,義軍遍布各地,整個態勢一片混亂。
楊玄感也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經常延誤發運糧草,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隋煬帝的精銳餓死在遼東地區,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帶領本土的軍隊一起造反。
當然,這時候有些人在了解到楊玄感的計劃之后,也選擇加入其中,很快楊玄感也有了自己的兵馬。
楊玄感的好友李密也加入其中,李密此人擅長兵法,為此次叛變出謀劃策,并且提出了上中下的三策。
上策為率軍守幽州,這樣可以直接斷了隋煬帝班師回朝的后路;中策是提前占據關中,那個地方地理環境優越,易守難攻;
下策是向東攻打洛陽,這個地方距離楊玄感最近,但是勝算未知,楊玄感毅然選擇了下策。
隋煬帝這次征討高句麗原本成功在握,但楊玄感突然地造反讓他有些措手不及,只能立馬返回平亂。
楊玄感雖說一開始獲得了先機,但在隋朝的援軍到達之后很快被剿滅,楊玄感自知已無力回天,選擇自殺。
隋煬帝非常生氣,命人將楊玄感的尸身分為幾塊放在太陽上曝曬多日,而后放入烈火中燃燒。
即使如此隋煬帝依舊無法平息內心的怒火,遂下令誅其九族,改楊玄感姓為“梟姓”。
楊玄感是歷史上第一個被誅九族的人,這次的事情也給了后人警示作用,一直到了七百年后的明朝才再次出現了一例誅九族的情況。
方孝孺主張遭誅族
誅滅九族已經是殘忍至極的刑罰了,那么誅十族呢?此人到底犯下了什么罪行。
方孝孺是明朝人士,他從小愛好讀書,到了癡迷的程度,據說每天都要閱讀超過一寸的書,不管別人考他什么知識,他都能給出答案。
方圓十里小小年紀早已名聲在外,因為他的博學還被人稱之為“小韓愈”,從小也是立志要有一番作為。
方孝孺長大后成為了大儒宋濂的學生,此人還是太子朱標的老師,這樣說的話那方孝孺與太子朱標就是同門師兄弟。
那么一個才華橫溢、德高望重的讀書人,緣何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方孝孺后來結識了東閣大學士吳沉,此人非常欣賞他,并且將他的引薦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初次見到方孝孺之時就非常喜歡他,看到了他迫切想要施展自己才華的抱負,對其非常欣賞看重。
甚至對太子朱標說出了可以用此人到老的話,當然也說出了此時其過于稚嫩,并非啟用的絕佳時期。
隨后便給其安排了擔任漢中教授,負責給儒生們講課的老師,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他的經驗,還成為了蜀王朱椿的老師,他的學識和聲望也逐漸提高。
然而,朱標卻因病早逝。朱允炆即位,他非常喜歡讀書,聽說方孝孺的知識水平很高,就找來讓其給自己解憂答惑,朱允炆非常喜歡他,讓他留在自己的身邊。
慢慢地,方孝孺也成為了朱允炆政權中的核心人物。
朱允炆即位之后,極力主張推行削藩政策,削藩自然是要削弱藩王的勢力,鞏固皇權。
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極端的情況,周王、代王、齊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廢為庶人,或被殺。
燕王朱棣觀察形勢猜到下一步就會到自己的身上,隨后以“清君側”的名義造反了。
方孝孺作為建文帝的核心人物加入其中,如果說軍事,方孝孺與久經沙場的燕王相比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在此次戰斗中,方孝孺多次出現軍事失誤,導致軍方頻頻失利,最后建文帝不知去向,有史書稱其自焚。燕王的軍隊包圍南京,守軍居然開門迎敵。
隨后,南京淪陷朱棣登基稱帝,方孝孺也被擒入獄。
說起來方孝孺此人也是固執,由于此人在讀書人地位中占有較高的地位。
姚廣孝在之前就給朱棣提出建議,他了解方孝孺的脾氣,定是不會投降希望能夠留他一命,如果殺了他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
朱棣當時也聽從了這個建議,所以說一開始對方孝孺持有一定的耐心,雖說他是以造反的方式稱帝,但是依舊想要名正言順。
所以想要通過起草詔書的方式昭告天下,所以就找到方孝孺,希望其能夠親筆起草。
這樣昭告天下,曾經那個反對自己的人現在也愿意為自己寫登基詔書,說明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順應天意的。
誰曾想,方孝孺并不同意,態度非常堅定,他以為朱棣并不會對自己怎么樣,邊哭邊拒絕還破口大罵,直言朱棣是篡位者。
誰曾想這一行為讓朱棣非常生氣,下發了將方孝孺施以車裂之刑的命令,另外還要滅方孝孺的十族。
何為滅十族?這就不僅僅包括方孝孺的直系家屬,還有他的門生,朋友以及同僚。
據相關史書記載,方孝孺被捕之后他的親人朋友學生無一幸免,數百人慘遭誅殺。
方孝孺至死都保持著驕傲的姿態,慷慨赴死,在死前還欣然作詩,通過詩表達了自己對朱棣篡位之行徑的憤怒。
朱棣殺方孝孺真的就是為了因為此人觸犯自己嗎?其實真正的原因不是這樣,方孝孺在當時建文帝統治的正統性。
如果他不歸順,天下的讀書人就很難心悅誠服地接受朱棣的統治,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還是對其實行了極刑:滅十族。
之后方孝孺的言論也成為了禁止傳播討論的禁品,對其他階層也起到了震懾作用。
其實不管是滅九族還是滅十族都是帝王維護自己封建統治的工具,這種刑罰實在是太殘忍。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方孝孺
百度百科:-楊玄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