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晶圓代工行業,2024年進步非常明顯的,當屬我們中芯國際了,前三個季度連續超過聯電和格芯成為全球第三名,并且第三季度的增長率竟然還超過了臺積電。
比較慘的就是三星了,第三季度增長率唯一下滑,幅度還達到12.4%,市場份額也僅剩下9.3%,僅比中芯國際多3.3了。但更慘的其實是英特爾,代工業務面臨抉擇了!
在全球芯片行業,英特爾可以稱得上是老牌芯片巨頭,多年來一直堅持采用IDM模式運作。這種就是傳統芯片行業模式,就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和銷售一體化。
不要小看這種模式,當年可幫助英特爾成為芯片行業的霸主,并且讓其輝煌幾十年。
然而,過去的成功經驗卻往往會成為拓展新業務的障礙。這讓英特爾錯過了三次重要機遇,其中之一是沒答應幫蘋果代工手機處理器業務,錯過了成為晶圓巨頭的機會。
還有兩個,一個是停掉了手機芯片業務,后來高通抓住機會成為手機SoC芯片巨頭;另一個是本來有機會收購英偉達,但因沒決定好給黃仁勛什么職務,最后放棄收購。
不然的話,英特爾可能在手機芯片市場和人工智能方面也會占據先機,但只能遺憾。
后來,高通在手機SoC芯片上做得中風生水起,英偉達近兩年更是趕上了人工智能火熱的浪潮,營收和市值迅速飆升,可與蘋果和微軟一較高下,令英特爾望塵莫及。
不過,英特爾更羨慕的似乎還是臺積電。因為臺積電打破了原有IDM模式,獨創了純晶圓代工模式,并以此迅速獲得了很多客戶,經過努力不斷成長為全球晶圓巨頭。
重點是,臺積電僅憑借純晶圓代工業務,在營收上竟然超過了多年芯片霸主英特爾。
這似乎讓英特爾有些羨慕,于是前兩年上任的CEO基辛格重啟英特爾代工業務,提出了IDM2.0戰略,成立代工服務事業部,想要在晶圓代工上和臺積電、三星競爭。
此時,正值美方通過了芯片法案,想要通過補貼和貸款等優惠政策,大力提升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看到美方積極邀請臺積電、三星等赴美建廠,英特爾也宣布投資建廠。
同時,英特爾還積極向ASML爭取,領先臺積電、三星等,獲得下一代High-NA EUV的首發購買權。目前,已有兩臺在英特爾工廠安裝,但并沒有給英特爾帶來領先。
還有英特爾想通過投資建廠爭得美方上層的好感和補貼,補貼又遲遲不能發放到位。
與此同時,長期在英特爾陰影下的“千年老二”成功實現逆襲。自從AMD于2018年全面轉向臺積電代工后,CPU技術水平提升、銷量大漲,不斷蠶食英特爾的地盤。
到2022年第二季度,英特爾營收開始出現首次虧損。之后幾年,英特爾和AMD的市值開始交叉,AMD于2013年1月實現反超。之后,英特爾的營收依然繼續下滑。
2024年更慘了,英特爾第三季度虧損高達166億美元,創下56年以來最大虧損紀錄。
與此同時,基辛格力推的晶圓代工業務,努力了兩年多時間,不僅沒有給英特爾帶來任何營收,反而虧損1300多億元。雖然擁有ASML最新EUV,但良率還不到20%。
最后,連英特爾董事會都忍無可忍,只能讓基辛格退休走人,停掉了他的CEO職務。
那晶圓代工業務怎么辦呢?雖然未來可能會實現盈利,但這幾年還要繼續燒錢,再虧損也不是小數目。如果賣掉的話,還能換來300億美元,緩解英特爾當前所處困境。
這對英特爾來講,確實是左右為難,不賣掉還要繼續燒錢,賣掉就失去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未來有可能盈利的業務,失去了晶圓代工參與者機會,也失去了未來的潛力。
對此,有外媒直接評價道,英特爾輝煌已經不再了,連300億美元的晶圓代工業務都要猶豫,難怪會傳來高通、博通收購的消息,難怪美方政府想讓英特爾和AMD合并。
不過,大概率英特爾不會賣代工業務,也不會跟AMD合并,至于未來還是會很艱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